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閩之南—山與海的邂逅

閩之南—山與海的邂逅

2021年5月底,我又來了壹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從接到通知,到出行只有短短的三天時間。收拾心緒,準備簡單的行囊,壹路向東海之濱的福州而來。

下了飛機之後,並沒有想象中的濕潤炎熱,反而因是深夜,有壹絲雨後的涼意。到達住宿地點時已是淩晨壹點,壹路奔波的疲勞終於釋放了。

壹、熱與柔

第二天壹早,在院裏漫步,許多從未見過的樹高高低低的,大樹高大挺直,葉子圓而又從中裂開,與同伴笑曰像“屁股”。小樹低矮,開著小花,葉子新綠新綠的,很有生機。雨後的空氣潮潮的,潤潤的,不壹會兒身上就開始出汗。初步領教了福州的天氣,不是火爐勝似火爐。

第壹次來到壹座城市,我總是喜歡邊走邊看,街邊小巷熙攘的人們各自忙碌著,生活的狀態都寫在臉上,寫在或急迫或悠閑的動作中。市井生活充滿了煙火氣息,最撫凡人心。住處周邊就是壹條小街,路兩邊的房子年代很久遠了,看上去老舊。清晨,小菜鋪子裏最忙碌,幾樣海鮮擺在店門口,常見的是蛤蜊和﨡子,還有新鮮的帶魚和蝦。看著主婦們熟練地挑選著蛤蜊和﨡子,我可真是看不出怎樣區分好壞的。偶爾看到挑著擔賣螃蟹的,那螃蟹被粗略地捆紮著,青玉色,蟹肉鼓漲得仿佛要裂出來似的。

傍晚時分,各家飯館就熱鬧起來,大排檔名副其實,簡單的陳設,客人們來了點幾道菜,就在喝酒劃拳的喧鬧聲中開始了夜晚的生活。這裏許多店鋪都通宵營業,哪裏都有勤勞的人。深夜了,那麽小的店鋪還在營業,很佩服這些努力生活的人。隨著對閩南文化的了解加深,越來越發現,“愛拼才會贏”已是閩南人的精神內核。每壹個獨立的個體都是城市文化的星點匯集,壹群拼搏的人興旺了壹座海濱城市,變成了今日富庶之城。

深夜的福州是壹座熱鬧的城市。而白天的福州,是壹座名副其實古老的城市。

這裏是榕樹的天下。到處都有榕樹,滿眼綠色,遮蔽陰涼。福州靠海臨江,亞熱帶氣候的溫潤環境,造就出壹座榕樹古城。街邊的榕樹沒有壹顆是年輕的,常見的有兩人環抱的大樹,彎曲的樹幹順勢生長,垂下長長的樹須,看上去像滄桑老人。有的榕樹斜著身子,把枝條伸向馬路,默契地組成了林蔭道。壹顆壹顆,獨立而並不遠離,靜靜地看著馬路上行人車輛穿流而過,守護著這座城市。

榕樹的根系發達,隨處都能攀延伸展,喜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長。而城市裏多了很多束縛,很多榕樹的根部是方形的,看得出被框束過的痕跡。空氣太潮濕,樹幹上苔蘚多,層層的綠色,仿佛穿上了綠絨裝。

? 福州的雨是濕潤柔軟的。這裏的雨隨時隨地會落下,沒有任何征兆。早上還是雨停晨光,下午就猛然下起來了,就像雷公睡醒了午覺,拿起盆子隨手潑灑壹樣,只聽得“嘩”的壹聲雨就大了起來。雨打在身上也是柔軟的,不涼,也不急。雨中漫步很舒服。

二、鼓山靈秀

? 下著小雨的周末,閑來無事登上鼓嶺,當地人特別推薦來看看這裏的風景。下雨天,上山的路彎彎曲曲,從市區出發走了近壹個小時。站在柳杉王公園門口,周圍再不見行人,壹條小路兩旁有幾家民宿,公園大門口沒有什麽特別之處。走進公園,拾階而上,遠遠看到壹顆巨大的柳杉樹,在我們的意識裏應該還有更大的樹王,於是沒有過多停留就繼續前行。再往上走,又是壹條公路,兩旁的民宿建築風格大體相同,都是吃飯娛樂住宿。雨變大了,我們稍作修整,壹路探尋,再也沒有看到更大的柳杉樹,卻看到了更多的風景。柱裏露營地,聽風谷,鼓嶺勝景,站在高山之上看風景,壹覽無余。北方的綠是蒼翠的,南方的綠是蔥綠而富有活力的。這樣的綠山秀水怎麽也看不夠。

走著走著,雨停了,漸漸開始有遊人結伴上山了。我們沿著公路開始尋找更多的古跡,想象中的教堂已是翻修過的新式建築,古磚古瓦裏處處都是苔蘚,壹百年前的古老建築而今已成為休閑娛樂區,房子不會說話,因為這裏的主人早已不再是賞景人。

? 沿山路而下,看到了無數不認得名稱的花草,長在壹片綠山中,為鼓嶺增添美韻。大雨過後,大樹是新綠的,花朵是鮮嫩的,壹切都像是重新舒展了。

大雨後的鼓嶺,站在高處往下看,霧氣漸漸升騰起來,壹片朦朧。濃綠與濃霧相依相伴,濃霧飄來時天地壹色,過壹會了,綠樹又顯露出本色。

? 壹路探尋,想象中最大的柳杉樹其實已經近在我們眼前。返回的路上,我們又壹次回到柳杉王公園,走到柳杉王樹的背後,才終於近距離受到震撼!壹千三百年前的壹顆小種子,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根深葉茂,蒼老而富有生命力。繞到側面,大概是正面,看到了壹座專為神樹立的牌位,香火很旺。站在大樹的枝葉覆蓋下,渺小的人類壹千多年的歷史變遷都不足為道。此時,神聖的柳杉王樹俯視眾生,用千年的經歷撫平世間萬物,壹切都是靜止的,時間停止,心靈也是平靜的。三毛說,如果有來生,願做壹棵樹。許下願,世俗的人不敢奢求,但願來世靜心佇立,今生也能如樹般寬和容量。

? 鼓山位於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是福州市較出名的風景區。據說因峰頂有壹巨石如鼓,每當風雨交加,便有簸蕩之聲,故名鼓山。鼓山壹直都很受當地人的喜愛,是個爬山鍛煉身體的好地方,山上的千年古剎湧泉寺也常年香火旺盛。

周末,我們相約爬鼓山,距離住處幾站地,坐地鐵二號線很快就到了。來爬山的多是本地人,有老人,有孩子,我們也加入其中。走進鼓山的青磚道上,滿眼都是綠色,樹是綠的,草是綠的,磚地和磚縫裏都是綠的。我們沿著綠地壹路向山上緩緩而行。每走壹段,都有小的涼亭,有些是古老的建築,有些是新建的。

? 石道旁的溪流在山腳下是幹涸的,越往上就看到像蚯蚓似的壹股細流緩緩流淌著。半山腰上壹大片高低錯落的石頭上有水流的痕跡,每到下大雨時,這裏就會出現瀑布。石頭平滑的像被刀切過壹樣,經年累月的沖刷把石頭磨刻成了石床。失去了棱角的石頭飽添了柔和。

? 到達鼓山頂,聽說繼續向上有座寺廟,我們又繼續向前,壹路上,山巖上的書法篆刻吸引了我們,邊看邊走,贊嘆不已。進入湧泉寺,我們才真是發現了壹片世外桃源,這裏叫做喊水泉,壹眼泉水從泉眼裏不斷湧出。壹座古代修築的龍嘴裏源源不斷地湧出清澈的泉水,古老又神奇。

? 湧泉寺裏,石道兩邊的書法石刻多極了,看得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最早的有宋代理學家朱熹題刻的字,近的有民國和現代人題刻的類似到此壹遊的文字,讀起來非常有趣。石壁上的題刻字體不壹,大小各異,內容有專門記事,有刻名留念,更多的是暢遊山水有感而發。這裏是古代書法藝術的天堂,讓我們壹群熱愛書法的人留戀不舍,整整看了壹個下午。

湧泉寺是壹座非常出名的寺院。院墻上貼著壹張佛事安排,非常細致。旁邊的齋堂裏,桌椅整齊,每個人的碗洗凈後就擺放在原處。齋堂裏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在這裏用飯心是凈的。寺中煙火繚繞,走進來清心凈氣,拜佛燒香是世人的心願。

? 路上偶遇壹個和尚,戴著眼鏡,拿著新款手機,說話很溫和。站在旁邊觀察,書生氣十足,我們很想知道他是不是佛學院的學生,他笑了笑,沒有否認,熱心給我們指路後,轉身甩著長袖走了,青衫長袖飄飄灑灑,帶著點仙氣。

鼓山最高處海拔也只有幾百米,向下眺望,閩江與另壹條叫不上名字的江匯合在壹起,蜿蜒曲折,遠看江水跟黃河壹樣混濁。城市的高樓依水而建,平添了幾分靈動。

三、平潭遊海

周末,我們租了兩輛車去平潭島遊玩。壹路高速,壹個多小時就到了。跨海大橋特別長,海面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船,與遠處隱現的海平面組成了壹副特別美的海景圖。

跟著航標下到壹個叫做大澳村的小島,這裏的石頭房屋靠海修建,海風很強,吹來的海風鹹鹹的,很有力量。我們走到壹戶人家前,院門口堆滿了網。這漁網很有特色,長長的尼龍線上穿著無數根黑色的橡膠條。壹對父女正在把排列整齊的漁網平整地堆起來。看著堆好的漁網,再看看旁邊散亂的漁網,足有上百米長,真不知這樣復雜的整理工作是怎麽細致完成的。這樣的漁網是用來捕海蠣的,從斷斷續續的講述中得知,這樣的漁網下到海裏後,海蠣就會依附在橡膠條上生活,等到成熟了就打撈上來。每年九十月下網,來年四五月收網。

平潭是中國第五大島,與臺灣隔海相望。進入平潭,道路全是新的,街道綠化整齊幹凈,車輛和行人稀少,看上去很幽靜,不像旅遊城市那般熱鬧。我們先來到壹處石頭厝,壹眼看去全是石頭房屋,各家都裝飾成不同風格,到處都是民宿,遊人非常多。看藍眼淚的季節過去了,我們下到壹處沙灘看海,細軟的沙子被小小的海浪壹卷壹卷的蕩漾著,掬起的海水清澈微涼。踩水的樂趣不分年齡,大家都慢慢走著,感受海浪拍到腿上的涼爽和愜意。

海水初體驗之後,我們遊覽的興致更濃了。接下來走到的海灘更大,壹處海灘上全是沙蟹洞,小螃蟹們身形小,卻非常機靈,聽到壹丁點動靜就火速爬回洞裏。有人試著挖開洞,鉆了很深都沒看到誒,看來,小沙蟹是個挖洞能手。沙蟹洞密密麻麻,它們勤勞地把潮濕的沙粒裹成壹個壹個的小圓球扔在洞口附近,看上去像無數顆沙珍珠散落。

這裏的海灘上時不時就能撿到貝殼,我們越找越深,趕著海水漲潮退潮的功夫撿,偶爾找到壹個完整獨特的貝殼都大聲招呼夥伴們***同欣賞,仿佛找到的是個寶藏。

來到第三片沙灘時,這裏海邊戲水的人又多又密,我們也踩著海水踏浪。天色漸沈,海浪不斷向前延伸,每壹浪海水都比前壹浪更高,褲子已經綰到最高處,還是被打濕了。海浪看似溫柔,實則狂野,漲潮開始了,傍晚的潮水壹浪高過壹浪,壹層壹層的海浪像頭發卷壹樣,浪湧起時氣勢十足,待到消散時就變成了壹串串美麗的水泡。

平生第壹次近距離看海,忍不住在海邊來回地走,只為感受在大海遼闊無邊的胸懷裏,與海的親密接觸。在大海溫柔有力的浪花裏,洗滌內心的塵埃,換得片刻的寧靜。

四、武夷風光

周末,坐動車到武夷山風景區。這裏的風景區遊客常年不斷,跟我們壹路同行的還有四個在福州工作的臺胞。起初有些擔心,得知他們在福州工作,頓時放心了。

武夷山最早有朱熹在此居住,從景區入口進去,壹路的碧樹茂盛如茵,擡頭看山嶺俊秀高聳,低下頭溪流曲折,青綠潤澤,溪流上的竹筏緩緩隨水勢流動,看上去真像壹副帶有色彩的水墨畫。山坡之上有天然形成的石洞,裏面陰暗潮涼,還放有石桌石凳。這樣幽靜之處,想象壹下,若有人來拜訪,還真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啊。

走到真正的山腳下,這裏非常平坦開闊,後人將四面的巨石賦予傳說故事,讓看的人忍不住遐想。順著石階開始爬山的過程,依著陡峭的山勢,壹些臺階接近80度的直立,讓爬山的人手腳並用才不會擔心重心不穩掉下去。山其實並不高,但壹山總有壹山高。酷熱的天氣裏沒有壹絲風,汗出了壹層又壹層,能夠爬上山頂全靠意誌力。欣慰的是半山腰看下去,山水畫卷色彩更濃了,山水之美在於景,爬山之樂在於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 這裏盛產巖茶,幾百年前的大紅袍母樹跟想象中威武雄壯的樣子壹點也不壹樣,半山巖上,幾顆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樹,就是稀世之珍,難以想象。

? 晚上,我們去看了《印象大紅袍》,說是舞臺劇更準確些,把武夷山大紅袍的前世今生詩意地表現出來。第壹次在露天場地觀看演出,聲,光,電,影和真實的山水相連,場景轉換巧妙而自然。雄秀高聳的武夷山大王峰和潺潺流動的九曲溪在燈光映襯之下無比瑰麗。足有上百人的觀看席隨著劇目的轉場而移動,仿佛置身在壹個幻象的空間裏,人在景外,人又在景中。

? 第二天壹早,九曲溪漂流已排了長長的隊伍。我們匆匆上竹筏,坐在厚實的竹椅之上開始了壹段漂流之旅。溪水清綠,山色也是青綠的,靜立的風景裏歡快流動的是壹艘艘竹筏。兩位撐桿人壹前壹後,前面的竹筏翹起來半彎曲著,後面的竹筏平直,我們分兩排坐在竹筏中間。竹筏全部用小腿粗的竹子制成,結實的材料看著很心安。溪水時而湍急,時而平緩,湍急處水流激蕩起來,引起壹片驚呼聲,平緩時伸手劃劃水,再看著兩岸青山胡亂想象,壹群人自在其樂。

下午來到壹線天。國內很多景區都有這樣由特殊地貌形成的景致,原本也沒發揮太多想象。武夷山中的這壹處是名副其實的壹線天,兩山之間只留有能容壹人通過的縫隙,內室裏氣味難聞,擡頭還可見蝙蝠飛行,讓人心有余悸。拾階而上,邊走邊感受著石縫之上聚集的雨水滴滴答答,掉落在身上,臉上。臺階很陡,越往上就成了手腳並用,墻壁摸起來濕滑油膩,行走時隨著縫隙的狹窄變得呼吸有些急迫。水滴不斷嘀嗒下來,越往上越密集,腳下卻不敢快,倒不是怕摔倒,而是要側著身子才能走過縫隙。等到終於能走出來了,才發現原來是下雨了,這壹場難忘的壹線天行走太難忘了。

緊接著,武夷山給我們展示了壹場瓢潑大雨,站在山洞下避雨,眼見著面前幹涸的溝渠變成了壹條水流豐滿的小溪,壹路向山下跑去。

武夷山是壹副天然的風景圖,闖入其中的人只有片刻的停留,留下的只有陶醉和贊嘆了。

五、鼓浪嶼壹瞥

鼓浪嶼是壹座海上的小島嶼,遊客密集,是壹處熱鬧的網紅景點。只有1.88平方米的海中小嶼離2平米的小島最低標準還差壹點點,差之毫厘,卻也因此形成了獨特的風景。

? 嶼上常住居民不多,外來打工的人口超出了常住人口,日常出行都靠輪渡,很不方便,目前只有老人還留在這裏生活,年輕人更向往外面的世界。

鼓浪嶼的街巷寬窄不壹,據說有三百多條巷子,我們沿著歷史遺跡壹路邊走邊看,能看到的都是外觀,內部是無法進入的。這裏的房子都是石頭砌成的,最高不過三層。旅遊幾百米長的防空洞把居住區和旅遊區分割開來。旅遊勝地早已商業化了,熱鬧的中心街是各種店鋪,售賣食品的居多。行人匆匆,來此看景,看到的是城市化的商業店鋪。

? 中午時分天氣炎熱,沿嶼長長的步道沒有多少人,不是憑欄看海的時候。鼓浪嶼十分註重環保,嶼上只有三輛燒油車,我們碰到了壹輛,是垃圾車。商家拉貨全部是手拉平板車,還標記號碼,管理很嚴格。

? 我們中午到達,熱的只想躲在陰涼下,鼓浪嶼的景致看的匆匆,壹撥壹撥海水似的湧向鼓浪嶼的遊人,看到的景應該也是各不相同吧。看景不如聽景,雖說請了導遊講解,最終還是壹知半解。有時,看景看的是境,帶著最美好的心態看眼前的山水草木,收獲的是內心的悠閑自得。

匆匆壹別,不知何年再來,熱情的鼓浪嶼!

六、清源尋仙

? 泉州的石雕很有名,這裏是石刻之鄉,路兩邊的雕刻作品琳瑯滿目,有十多米高的觀音像,還有小件的各種石獅子。

崇武古城裏,雕刻作品隨處可見,園中有金陵十二釵,歷代名家等,海灘邊還有眺望大海的唐僧師徒。展廳裏的大師雕刻作品更是精細,引得我們壹群人站在雕刻作品前思索如何雕出裏外四層的效果來。

崇武古城已有千年歷史,海門勝景和氣勢恢宏的古城相融相伴,想象千百年來將士們守邊戍疆,浴血奮戰,今人憑吊,感慨良多。這裏還是東海南海交界線,中央電視臺的海洋天氣就是據此檢測數據,是很重要的地理標記。

古城居民的生活如常,從門外看去,家家都有供奉。雨天石條路踩上去並不滑,窄窄的通道裏,行人與電動車只能交錯通行。看得出生活條件已改善了很多,門口的水磨石和瓷磚地面幹凈美觀,只是還有壹部分人家保留著木制的窗欞,狹窄幽暗,不敢隨意窺探。

小雨淅淅瀝瀝,我們壹路奔向清源山。在山頂天湖景區下車,壹路向山下行。獨特的天湖形狀像半月,石橋的壹側是深林,靠近高山的壹側就是天湖。湖水幹凈澄澈,湖中的錦鯉清晰可見,遊到岸邊才發現足有六七斤大。壹湖壹魚守著天然的寧靜。

向山下走時,雨漸漸大起來了,為了盡快目睹老君山,我們選擇了壹條小路,誰知這壹路遇到了很多沒有路標的岔路口,時而上山,時而下山,行走的艱難和疲憊再加上艱難的選擇,迷茫極了。邊走心裏邊想,難道是今天心意不誠嗎,怎麽下山的路如此艱難。

好在勝利終須磨難,壹個多小時後,我們終於下山了。老君像高大祥和,背靠青山,眺望遠方。遠遠看去,他的智慧無窮,笑意深邃。雕像時並無眼珠,然而老子目光炯炯,俯瞰世間萬物,了然於胸。在思想家面前,普通人只有頂禮膜拜,願無邊智慧開散普惠,讓更多人得智慧,明白人生奧義,過好平凡歲月。

站在老君面前,《道德經》壹句也想不起來,真是汗顏。廣場前方有趙孟頫書寫的《道德經》全文,鐫刻在方方正正的石碑上。書法大家趙孟頫的字體蒼勁豪邁,端正有力。來到福州,感慨讀書太少,對書法篆刻研究太少,每到壹處,只看到了景,背後的歷史和文學淵源大多並不知曉。這樣的遊覽觀賞也算是打開壹扇門,加深了對歷史文化的了解。

? 弘壹法師在清源山圓寂,此地建有舍利塔,讀他的生平,對大師這壹生的經歷,後輩無法評說,只願修行圓滿的大師在這仙山中靜眠。

? 壹日尋仙,清源山高林茂,環境清幽,山水俱為壹色。壹直在思索,古人修行,在如此山幽水靜之地,人與山水同在,應該是易得開悟。然而,有此修煉之心,終年遠離人間煙火,已是仙人之修為了。平凡人偶爾尋仙,有誌人終生修煉。

七、閩南美食

? 遊在閩南,必然吃在閩南。街邊小店林立,這裏是市井小吃的世界。閩南人常吃的撈化,鍋邊,海蠣餅等等,第壹周就迫不及待的嘗試了。海鮮是真的鮮,滋味還不適應。胃是有記憶的,西北人的胃對海鮮雖沒有抵抗力,不過無辣不歡確是很難看到了。這裏的飯食很清淡,口味偏甜些,名菜荔枝肉就是壹道典型的甜食。

原本我是對豬肉不太感冒的,來到這裏,變成主食以後,筍肉包,燒麥,肉燕,排骨湯,怎麽做都口感好吃。尤其是排骨湯,加些玉米,湯口清香甘甜,湯色也是清淡的,再配上幾顆幹貝,很美味。

肉燕和魚丸是閩南小吃最常見的,這裏海產豐富,魚丸鮮柔,肉燕鮮香脆爽,怎麽吃都不會膩。本地人平常會用壹碗肉燕或者魚丸湯,配壹份拌面,邊喝湯邊吃面。沒有搭配嘗試的原因是,沒有任何佐料的面跟北方的面食差異太大,所以,走進店裏,每次都安心地喝湯。

海邊城市最豐富的就是海鮮。原本計劃買海鮮自己做,沒有達成計劃,最終在壹次聚會中實現了,在本地壹家有名的海鮮店。餐前先來壹碗粉絲老鴨湯。海鮮品種很多,涮海鮮還是第壹次嘗試,底料就是壹鍋清水,涮各種海鮮,味道鮮美極了。在家鄉那座內陸城市吃海鮮吃的是壹頓較有檔次的飯,在海濱城市吃海鮮吃的是新鮮美味,滋味久久不能忘懷。

寫在最後:

壹次遠行是難忘的記憶,寫下來留在文字中,每次翻開總會回憶起壹起遊歷的景與人。酷暑和暴雨都不曾善待想要看景的人,當時的懊惱和種種狼狽,經歷時間的沈澱會變成情景交融的體驗。親身經歷過,留下的只有當時當刻的感受。看遍山水,終會回到熟悉的地方。此心安處是吾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