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SCREEN
屏風作為傳統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由來已久。起初我們先祖的家居陳設是非常簡潔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豐富起來,而審美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於是,家具中的屏風制作也應運而生了。屏風的誕生,開始是專門設計於皇帝寶座後面的,稱為“?”、“斧?”。它以木為框,上裱絳帛,畫了斧鉞,成了帝王權力的象征。《史記》中也記載:“天子當屏而立”。經過壹段漫長時間的發展,屏風開始普及到民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內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屏風壹般陳設於室內的顯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擋風、協調等作用。它與古典家具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渾然壹體,成為家居裝飾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呈現出壹種和諧之美、寧靜之美。屏風的制作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立式屏風、折疊式屏風等。後來出現了純粹作為擺設的插屏,它嬌小玲瓏,饒有趣味。古時,王侯貴族的屏風制作非常講究,用了雲母、水晶、琉璃等材料,在鑲嵌工藝上,用了象牙、玉石、琺瑯、翡翠、金銀等貴重物品。可謂極盡奢華。然而,民間的屏風制作大都崇尚實用樸素。大有陳設素屏者,而且,自魏晉以來,此風大盛。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作《素屏謠》曰:“當世豈無李陽冰篆文,張旭之筆跡,邊鸞之花鳥,張藻之松石,吾不令加壹點壹畫於其上,欲爾保真而全白。”表明了其對素屏的崇尚之意。民間的素屏與帝胄之家的華屏相比,真是別具壹格而韻味悠閑。
中國傳統的工藝五花八門、名類繁多,可古人還是對屏風情有獨鐘。因為它融實用性、欣賞性於壹體,既有美學價值又有實用價值。它的美學價值除了體現在屏風自身的工藝技巧上,就是在屏風上作畫題詩,賦予屏風以新的美學內涵。史傳,唐太宗就曾將他的治國之道書之屏風,以為自勉警人之意。古人有把功名赫赫的帝王將相或極具清名的節婦烈女的事跡畫在屏風上的做法,起到歌頌傳揚、說教警誡的作用。從這壹點上講,屏風的意義又大大地延伸了。古人在屏風上繪畫題詩的形式各異,而以山水畫為最早,在敦煌壁畫中就出現了屏風,裏面有山水的形象。最為著名的還是五代的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畫中繪有大幅的屏風,而屏風當中繪有山水的圖案。而後,屏風畫的題材非常廣泛,包括山水、人物、花鳥、博古、書法等等。屏風作畫題詩的習慣早就流傳至日本,他們的傳統繪畫“浮世繪”很多就是畫在屏風上的,可為中日文化交流之佐證。
屏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形式,工藝手法也異彩紛呈,它作為傳統工藝領域裏的壹枝奇葩而流傳,深為民眾喜愛。屏風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開始,稱之為“邸”。最初是為了擋風和遮蔽之用,後來不斷發展,品種趨於多樣化,不僅有高大的屏風,也有較小的屏風,也有較小的床屏、枕屏,有專用的,也有純裝飾性的陳設品。
漢唐時期,幾乎有錢人家都使用屏風。其形式也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疊,可開合,漢代以前屏風多為木板上漆,加以彩繪,自從造紙術發明以來,多為紙糊。
屏風的種類有地屏風、床上屏風、梳頭屏風、燈屏風等;而若以質地分則更多,如玉屏風、雕鏤屏風、琉璃屏風、雲母屏風、綈素屏風、書畫屏風等等,不壹而足。
明代以後出現了掛屏,已超出了屏風的實用性,成為純粹的裝飾品。隨著社會的轉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已很難把它作為家庭的陳設品,以致其範圍逐漸縮小,只有在特殊的文化場所才有它的身影,如劇院、茶館、說書場等。近年來,海內外人士又開始對中國的古典家具感興趣,包括屏風在內的古典家具文化的美感正逐步被人們重新認識,我們希望人們能從傳統的屏風工藝中挖掘出新的美感,受到新的啟迪。
屏風:讓家居顯得更美
常常聽到壹些朋友抱怨,想在家中的客廳和飯廳之間擺放壹個屏風,跑遍市內家具商場,卻發現合心意的屏風太少。要麽款式少,且大多數是中式的設計;要麽偶爾找到壹個設計新穎的屏風,價格也不便宜。
事實上,小小的屏風確實比較難尋“芳蹤”,即使是大型的家具商場也少有開辟專門的櫃臺銷售屏風,只有少數布置精美的家具賣場能夠找到幾款,所以消費者要買到合心意的屏風,確實要多花時間和精力。但是對不少人而言,就算為了屏風“踏破鐵鞋”又何妨。因為在家中擺放壹個美麗的屏風,就好像端莊的女子蒙上面紗,能夠添上幾分幽雅、嬌媚。
中式屏風雅致華麗
中式屏風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其價格根據其所選用的木料、雕刻的手藝、大小等而相差懸殊。便宜的只需要數百元,而質量上乘的則價格不菲。中式屏風給人華麗、雅致的感覺,屏風上刻畫各種各樣的圖案,在工匠的巧手下,花鳥蟲魚、人物等等栩栩如生。若喜歡中式家具的典雅、美觀,那麽中式屏風無疑是很好的搭配。當然,即使家居風格不是以中式設計為主,也可以選擇中式屏風。在不同設計元素的調和下,也許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與中式屏風設計風格比較接近的還有日式屏風,同樣以設計典雅、大方見長。傳統的日式屏風的圖案也是取材於歷史故事、人物、植物等,大多是工筆畫。色彩方面也多用金色、灰色、白色等柔和色調,只是市面上正宗的日式屏風較難找到。
時尚屏風裝飾性強
設計時尚的屏風,有時甚至比擺放在它前面的家具更加吸引目光。這類屏風無論是材料還是設計都非常大膽、新穎。選料上,往往擯棄了那些厚重的材料,由透明、輕柔的材料所取代。據介紹,以往屏風主要起分隔空間的作用,而現在更強調屏風裝飾性的壹面,薄薄的屏風,既保持空間良好的通風和透光率,營造出“隔而不離”的效果。色彩方面,與傳統的黑、白、灰等色彩相比,顯得更加豐富多彩,跳躍的紅、鮮艷的黃、亮麗的綠等等都是受追捧的顏色。圖案方面,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若難以作出選擇,幾何、花卉、純色這些款式無論什麽時候采用都不會過時。
如果覺得這類搶眼的設計難以搭配,不妨參考設計師的幾款示範作品。粉紅色的沙發床,紅木茶幾,盛開的花朵,這華麗的壹切都比不上沙發床後的壹道紅屏風。嬌美的擺設,也許更適合女士。簡單的實木大床,設計上借鑒傳統中式大床床架設計,融合西式的動物圖案床套,耐看、時尚。這中西結合的設計,正好於床邊垂下的掛式屏風相搭配,明黃與黑色,跳躍而不花哨的簡單款式,帶有壹種瀟灑的味道,這壹設計更加適合男士的口味。
除此以外,有些設計師還為屏風裝上幾個大小不壹的袋子,日常可以把雜誌、報紙等物品隨手擺放在那裏,簡單又實用。據說,這種款式的屏風壹推出市場,馬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看來,屏風的美麗,讓家居顯得更美
中國傳統的工藝五花八門、名類繁多,可古人還是對屏風情有獨鐘。因為它融實用性、欣賞性於壹體,既有美學價值又有實用價值。它的美學價值除了體現在屏風自身的工藝技巧上,就是在屏風上作畫題詩,賦予屏風以新的美學內涵。史傳,唐太宗就曾將他的治國之道書之屏風,以為自勉警人之意。古人有把功名赫赫的帝王將相或極具清名的節婦烈女的事跡畫在屏風上的做法,起到歌頌傳揚、說教警誡的作用。從這壹點上講,屏風的意義又大大地延伸了。古人在屏風上繪畫題詩的形式各異,而以山水畫為最早,在敦煌壁畫中就出現了屏風,裏面有山水的形象。最為著名的還是五代的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畫中繪有大幅的屏風,而屏風當中繪有山水的圖案。而後,屏風畫的題材非常廣泛,包括山水、人物、花鳥、博古、書法等等。屏風作畫題詩的習慣早就流傳至日本,他們的傳統繪畫“浮世繪”很多就是畫在屏風上的,可為中日文化交流之佐證。 屏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形式,工藝手法也異彩紛呈,它作為傳統工藝領域裏的壹枝奇葩而流傳,深為民眾喜愛。但隨著社會的轉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已很難把它作為家庭的陳設品,以致其範圍逐漸縮小,只有在特殊的文化場所才有它的身影,如劇院、茶館、說書場等。近年來,海內外人士又開始對中國的古典家具感興趣,包括屏風在內的古典家具文化的美感正逐步被人們重新認識,我們希望人們能從傳統的屏風工藝中挖掘出新的美感,受到新的啟迪。屏風:讓家居顯得更美 常常聽到壹些朋友抱怨,想在家中的客廳和飯廳之間擺放壹個屏風,跑遍市內家具商場,卻發現合心意的屏風太少。要麽款式少,且大多數是中式的設計;要麽偶爾找到壹個設計新穎的屏風,價格也不便宜。 事實上,小小的屏風確實比較難尋“芳蹤”,即使是大型的家具商場也少有開辟專門的櫃臺銷售屏風,只有少數布置精美的家具賣場能夠找到幾款,所以消費者要買到合心意的屏風,確實要多花時間和精力。但是對不少人而言,就算為了屏風“踏破鐵鞋”又何妨。因為在家中擺放壹個美麗的屏風,就好像端莊的女子蒙上面紗,能夠添上幾分幽雅、嬌媚。 中式屏風雅致華麗 中式屏風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其價格根據其所選用的木料、雕刻的手藝、大小等而相差懸殊。便宜的只需要數百元,而質量上乘的則價格不菲。中式屏風給人華麗、雅致的感覺,屏風上刻畫各種各樣的圖案,在工匠的巧手下,花鳥蟲魚、人物等等栩栩如生。若喜歡中式家具的典雅、美觀,那麽中式屏風無疑是很好的搭配。當然,即使家居風格不是以中式設計為主,也可以選擇中式屏風。在不同設計元素的調和下,也許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與中式屏風設計風格比較接近的還有日式屏風,同樣以設計典雅、大方見長。傳統的日式屏風的圖案也是取材於歷史故事、人物、植物等,大多是工筆畫。色彩方面也多用金色、灰色、白色等柔和色調,只是市面上正宗的日式屏風較難找到。時尚屏風裝飾性強設計時尚的屏風,有時甚至比擺放在它前面的家具更加吸引目光。這類屏風無論是材料還是設計都非常大膽、新穎。選料上,往往擯棄了那些厚重的材料,由透明、輕柔的材料所取代。據介紹,以往屏風主要起分隔空間的作用,而現在更強調屏風裝飾性的壹面,薄薄的屏風,既保持空間良好的通風和透光率,營造出“隔而不離”的效果。色彩方面,與傳統的黑、白、灰等色彩相比,顯得更加豐富多彩,跳躍的紅、鮮艷的黃、亮麗的綠等等都是受追捧的顏色。圖案方面,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若難以作出選擇,幾何、花卉、純色這些款式無論什麽時候采用都不會過時。 如果覺得這類搶眼的設計難以搭配,不妨參考設計師的幾款示範作品。粉紅色的沙發床,紅木茶幾,盛開的花朵,這華麗的壹切都比不上沙發床後的壹道紅屏風。嬌美的擺設,也許更適合女士。簡單的實木大床,設計上借鑒傳統中式大床床架設計,融合西式的動物圖案床套,耐看、時尚。這中西結合的設計,正好於床邊垂下的掛式屏風相搭配,明黃與黑色,跳躍而不花哨的簡單款式,帶有壹種瀟灑的味道,這壹設計更加適合男士的口味。 除此以外,有些設計師還為屏風裝上幾個大小不壹的袋子,日常可以把雜誌、報紙等物品隨手擺放在那裏,簡單又實用。據說,這種款式的屏風壹推出市場,馬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看來,屏風的美麗,讓家居顯得更美 。
xiexie
壹、屏風的起源
《物原》說:“禹作屏。”此說雖早,但無據可證。《三禮圖》說,“屏風之名出於漢世,故班固之書多言其物。”此說雖有根據,但還有比其更早的記載。《史記;孟嘗君列傳》中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的記載,可知屏風之名在戰國時期就已有之。而屏風的使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開始。不過當時沒有屏風這個名稱,而稱其為“邸”或“ ”。《周禮;冢宰;掌次》:“設皇邸。”邸,即是指屏風。皇邸,就是以彩繪鳳凰花紋為裝飾的屏風。屏風也可稱為“ ”或“ 座”,是專指禦座後所設的屏風。《尚書;顧命》:“狄設黼 綴衣。”《禮記》:“天子設斧依於戶牖之間。”鄭玄註曰:“依,如今綈素屏風也,有繡斧紋所示威也。”《漢書;嚴助傳》:“負黼依。”《師古註》:“白與黑畫為斧紋謂之黼也,依讀曰 , 之形如屏風而曲之,畫以黼紋,張於戶牖之間。”《三禮圖》卷八,司幾筵曰:“幾大朝觀、大鄉射,凡封國命諸侯,王位設黼依(黼依與斧 同)。”其制,以木為框,糊以絳帛,上畫斧紋,近刃處為白色,近鞏處為黑色。名為金斧,取金斧斷割之義。舊圖雲,縱廣八尺,畫斧無柄,設而不用之義。實際上,它不僅有屏蔽擋風的作用,也是壹種很講究的陳設品。到戰國時期,屏風的制作已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河南信陽戰國楚墓出土的漆坐屏,雖屬陪葬明器,然而制作技藝和工藝水平之高,令人驚嘆。屏座由數條蟠螭屈曲盤繞,做工圓滑自然,加上彩漆的裝點,蟠螭栩栩如生。
二、漢代的屏風
漢代,屏風的使用更為普遍,有錢有地位的人家都設有屏風。據《西京雜記》載:“漢文帝為太子時,立思賢院以招賓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館皆廣廡高軒,屏風帷帳甚麗。”
漢代屏風在種類和形式上較前代有所增改,除獨扇屏外,還有多扇拼合的曲屏,也稱連屏,或疊扇屏。此時,屏風常與床榻結合使用。如山東諸城漢畫像石的屏風,中間放置與之配套的床榻和茵褥。有兩面用和三面用的,也有多扇而兩面用的。兩面用是在床榻後面立壹扇,再把壹扇折成直角,擋住床榻的壹頭。三面用是在床榻的後面立壹扇,左右各有壹扇圍住兩頭,也有多扇兩面,即後面由兩扇或三扇圍護,壹扇折成直角,另壹扇立在床榻壹側。還有在屏風上安兵器架的。如山東安邱畫像石上的屏風,後面右側安兵器架,用以放置刀劍等兵器。還有壹扇的,放在身後,長短與床榻相等。如甘肅和林格爾東漢墓壁畫屏風,屏身不高,屬小型屏風。
近年出土的實物中,以長沙馬王堆墓出土的漆屏風最為典型,屏身黑面朱背,正面用油漆彩繪雲龍紋圖案,綠身朱鱗,體態生動自然。背面朱色地上,滿繪淺綠色棱形幾何紋,中心系壹谷紋玉璧,圍板四周,圍以較寬的棱形彩邊。在下面的邊框下安著兩個帶槽口的木托,起保證屏身直立的作用。洛陽澗西漢墓出土的陶屏風,也屬於這壹類。
屏風,壹般多用於室內,偶爾也在室外使用,但不多見。有壹種較大的屏風,專為擋門起遮蔽作用,位置相對固定,名曰“樹”。也有把屏風稱為“塞門”或“蕭墻”的。《爾雅;釋宮》:“屏,謂之樹。”《禮記;雜記》下:“樹,屏也,立屏當所行之路,以蔽內外也。”“天子外屏,諸侯內屏。”鄭玄註:“屏謂之樹,今罘 也。”可知當時的屏風還有罘之名。
罘之名,由來已久,到王莽時才漸漸不聞。當時人們多把罘 解釋為“復思”。王莽篡政後,改國號“新”,下令拆去漢陵罘,其意在於使人們不復思漢也。
室內所用屏風,大多用木制成,而室外的屏風,用木制的就不多了。為了經得住風雨侵蝕,常用土石砌成。作用與我們今天所見的影壁和照墻相同。晉崔豹《古今註》載:“罘 ,屏之遺像也,熟門外之舍也。臣來朝君,至門外當就舍,更詳熟所應對之事也。”意思是讓人們行至屏外時,稍事停留,復有所思。這裏有屏風遮蔽,壹旦繞過屏風,便須見禮應對,無暇思索。因此,當門設屏,第壹可以擋風避光,第二增加了室內的陳設,第三為來客劃出壹個特殊地段,給人們壹個思考準備的場所。
漢代時,屏風多以木板上漆,加以彩繪。紙張發明之後,則多用紙糊,上面畫各種仙人異獸等圖像。《後漢書;宋弘傳》曰;“弘當燕見,坐新屏風,圖畫列女,帝數顧視之。弘正容言曰:‘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帝即為撤之。’”這種屏壹般多扇組成,每扇之間用鈕連接,可以折疊,比較輕便,用則設,不用則收起來。人稱曲屏。四扇稱四曲,六扇稱六曲。還有多扇拼合的通景屏風。
屏風還有鏤雕透孔的,河南信陽楚墓出土過壹件木制鏤雕彩漆座屏。這類屏風多用木制,中間鏤雕出立體感很強的圖案,是壹種純裝飾性的屏風。漢代,這種屏風還很盛行。《三輔決錄》載:“何敞為汝南太守,章帝南巡過郡,有雕鏤屏風,為帝設之。”
還有壹種較小的屏風,名曰“隔坐”,多為獨扇素面。《後漢書》就有對這種屏風的描述:“鄭弘為太尉時,舉弟五倫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見,弘曲躬自卑,上問知其故,遂聽置雲母屏風分隔其間。”《三國誌;吳書》載:“景帝時,紀亮為尚書令,子騭為中書令,每朝會,詔以屏風隔其座。”這兩段記載,可以幫助我們進壹步了解當時屏風的使用情況。
三、魏晉至隋唐五代時期的屏風
魏晉至隋唐五代時期,屏風的使用較前代更加普遍。不但居室陳設屏風,就連日常使用的茵席、床榻等邊側都附設小型屏風。這類屏風通常為三扇,屏框間用鈕連接,人坐席上,將屏風打開,左、右和後面各立壹扇。在東晉顧愷之《列女傳圖》中還可以看到當時使用屏風的情景。圖中屏為三扇,描繪通景山水。這種三扇屏風,無須另安底座,只須打開壹扇,便可直立。這時的屏風,除起陳設作用外,更主要的還是起遮蔽擋風作用。南北朝時,這類屏風開始向高大方面發展,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南史;王遠如傳》:“屏風屈曲從俗,梁蕭子雲上飛白書屏風十二牒。”折疊屏風的特點主要在於輕巧靈便,獨扇屏風卻不然,它形體寬大且重,還必須有較重的豎向木座支撐,否則不能直立。由於穩重,它在室內陳設中的位置相對比較固定。
隋唐五代時期盛行書畫屏風,史書及當時的給畫中屢有記載。《新唐書;魏征傳》中有:“帝以旗上疏列為屏障。”《新唐書;李絳傳》記:“李絳元和二年為學士,憲宗命與崔群、錢徽、韋弘景、白居易等,搜次君臣成敗五十種,為連屏。”“舊紀元和四年,禦制君臣事紀十四篇,書於六扇屏風。”還有的屏風雙面有圖,可以隨意陳設。單面就不然,只能靠墻陳設。這種連屏還不受數量限制,可以根據需要隨意增加。寧陶轂在《清異錄》中說,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孟知祥做畫屏七十畫,用活動鈕連接起來,隨意施展,晚年常用為寢所,喻為屏宮。
四、宋、遼、金、元時期的屏風
宋代屏風的方案資料甚少,然而形象資料卻很多。如宋代繪畫《梧蔭清暇圖》中的屏風,四邊較寬,邊框內鑲裏框,以矮佬和橫棖隔成數格,格內鑲板,浮雕絳線,屏心描繪山水風景。屏下鑲裙板,鏤雕曲邊豎欞,下有墩子木。李公麟《高會學琴圖》中的屏風和範仲淹像中的屏風屬同壹類型。寬邊框,全身素面,不作任何裝飾,裙板鏤出壺門洞,兩側有站牙抵夾,底座與屏框壹木連做。從畫面看,都是室外使用的場面。推測這類屏風為紙絹裱糊,重量不會太大。
屏風的使用情況在宋代墓葬中也有所表現。河南禹縣宋墓壁畫《對坐圖》描繪墓主人夫婦倆生前對坐飲茶的情景。兩人分坐在靠背椅上,身後有屏風遮蔽,這樣的陳設形式,主要是為顯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屏風形體不大,獨扇,從畫面人物的比例看,高度與站立的人大體相同。估計也是隨用隨設的輕便之物。
較大的屏風形象應以宋人《白描大士圖》為代表,屏心為獨扇,從畫面人物比例看,形體龐大。木框之內給菱形寬邊,屏心滿飾六方龜背錦,比屏前所設的炕榻還長出許多。宋劉松年《羅漢圖》中的屏風,為三扇,中扇稍大,邊扇稍窄,並向前折成壹定角度,呈為“八”字形,可以自行直立。這類實物資料,有山西大同晉祠彩塑中的聖母像。聖母端坐鳳紋寶座上,身後立海水紋三屏風。屏風正扇寬大,兩邊扇稍窄並微向前收,呈“八”字形,這種陳設形式,源於商周時期的“斧依”。直到明清時期,皇宮中還保留著這種形式。
考古發掘中也不乏其例,河南方城縣出土的宋代石屏風就很典型。屏框四周起細線,下部有橫檔,起額外加固作用。素面,下有插榫。從形制看,與河南禹縣宋墓壁畫墓主人身後的屏風當屬於壹類。橫檔之下,兩面刻花,壹面刻小朵花卉及石榴紋,另壹面刻纏枝芙蓉花。山西大同金墓出土木屏風二件,楊木質,通高116厘米,底座高38.7厘米,屏寬38.3厘米。由雲紋底座和長方形屏框組成。框內裝方格架,兩面裱糊綾絹,然後書寫作畫,現僅存殘片。屏框下裝屏座兩個,座中開口,屏風插入口內,即可直立。河南方城鹽店莊村宋墓出土石座四件,兩側花紋上卷,中間有長方形缺口。高9.5厘米,發掘報告未說明用途,金代木影屏和山西大同白馬河元代王青墓出土的陶影屏底座相比較,可以斷定是專為架設屏見的底座。山東高唐金代虞寅墓壁畫所繪的屏風,還裝飾著精美的牡丹紋。
元代屏風除王青墓出土之外,還有大同市馮道真墓出土的木影屏,底座已朽,從殘存的痕跡看,為雲頭座,屏身上部刻小方格窗,四周鑲四塊條板,屏身下部用兩根棖檔間為三格,塗深棕色顏料,外罩桐油。
宋代屏風在造型、裝飾上,尤其是屏框內分割小格的作法,到明代還在普遍使用。
五、明清兩代屏風
屏風在宋代以前基本以實用為主,裝飾次之。到了明代,屏風不僅為實用家具,更是室內不可缺少的裝飾品。明代屏風可分為座屏風和曲屏風兩種。座屏風又分多扇組合和獨扇插屏。多扇座屏風由多扇組合而成,或三扇,或五扇,最多九扇,都用單數。每扇用活榫連接,可以隨時拆卸。屏風下有長榫銷,插在座面的孔中。底座多為“八”字形,正中壹扇較高,並且稍寬壹些,兩邊扇稍向裏收,這樣屏風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