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諸葛亮就住在荊州,為何當時荊州之主劉表卻壹直沒有重用諸葛亮?

諸葛亮就住在荊州,為何當時荊州之主劉表卻壹直沒有重用諸葛亮?

波瀾壯闊的三國,人才輩出。諸葛亮,早年隨叔父投奔劉表,為何劉表不重用這個聰明才智的青年呢?

劉表看不起諸葛亮

唐朝時期,人們非常重視門第、血統, “王侯將相真有種” 。劉表更甚, 對待人才,多重門第,少重才德。這種重視有名份的人,往往會忽視有能力的青年人,從而導致有才不用。

代表人物蔡瑁。 蔡瑁,既無才,亦無德。劉表卻說其“稱美於內,誦德於外” ,只因為蔡瑁是荊州四大家族的人。劉表之用人,意思明白:名門望族,來者不拒,若是還有本事,更好。太註重有名望的人,以至於他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人才。

這就導致了人才就在他眼皮子之下,他卻視而不見的情況。 代表人物王粲 ,王璨少年出名,客居襄陽十余年,劉表卻以王粲相貌不佳而不重用。

除王粲外,當時在襄陽的,有壹大批傑出青年:諸葛亮、龐統、徐庶、孟公威、崔州平、石廣元等,這些人當時都年青,沒有什麽名氣。所以,根本就不在劉表視野。

諸葛亮從小死了雙親,由叔父諸葛玄撫養長大,拖家帶口來到荊州這陌生的地方,混得自然很不好。有史書說, 諸葛亮又並非諸葛豐之後,無父無母,靠種田謀生的小小諸葛亮,壹個沒背景、沒人脈,躬耕鄉野的窮書生,如何入得了劉表的眼呢?

劉表不需要用諸葛亮

劉表,出身於大漢宗室,自幼學習儒學,壹腔忠君報國的思想,所以,他似乎不敢有絲毫稱帝、稱王的野心。

自公元190年,劉備表為荊州刺史、荊州牧,他統治荊州18年之久。荊州地方數千裏,帶甲十余萬,沃野千裏, 據說他愛民如子,致力於農事,從而使荊襄成為了肥沃、文明、和諧的壹方凈土。

劉表作為壹方諸侯,當時是壹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但是, 劉表內心深處,沒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劉表也就壹直沒有尋找謀士的欲望。

當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劉表遣使奉貢, 又北與袁紹相結。有人說劉表“兩面三刀”,劉回答道:“對內,我沒有對朝貢之事上失責;對外,我亦沒有違背盟主,這才是當今天下的達義之道。”

劉表擁地自保,守著自己的壹畝三分地, 無心爭霸天下的心態,決定了他有才而不能用,也無須用諸葛亮。

其實,在那個群雄並起的年代,擁地自保是極不現實的。妳不吃他,他就吃妳,是那壹段 歷史 的真實寫照。

劉表不敢用諸葛亮

劉表,是名義上荊州的領導人,實際上荊州的權力,是在當地蔡、蒯、向、黃四大家族手裏。蔡氏家族當時最有權勢,為此,劉表娶了四大家族中蔡瑁的姐姐為繼室,並讓次子劉琮娶了蔡瑁的侄女進行政治聯姻。

劉表要穩固自己的地位,必須依賴當地大族豪強,但是又不能讓他們勢力過大。而是分而治之,讓他們互相牽制,讓各大家族之間達到壹個平衡點,這個平衡壹旦被打破了,就會給荊州造成亂內亂。

諸葛亮,是四大家族中黃氏家族的女婿,假如他也進入荊州政治中心,這個平衡就會被打破。

所以, 劉表不是不想用諸葛亮,而是不敢 !他不敢打破四大家族所帶來的平靜,不敢打破他在荊州經營多年的政績,平和的荊州古城。

劉表心胸狹窄,容不下諸葛亮

荊州,方圓數千裏,帶甲十余萬,劉表稱雄荊江,是漢末三國壹股重要的地方割據勢力。劉表剛到任之時,荊州是壹盤散沙,他又沒有實權,想募兵又怕無人響應。

當時的劉表政權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壹是荊楚的蔡、蒯、向、黃四大家族,荊州政權的核心力量,是劉表的主要依靠;

二是荊楚名士,如韓嵩、宋忠、劉先、鄧羲等,他們是劉表爭取團結的對象;

三為外來流移人士,如傅巽、王粲、彌衡等,點綴而已,量少而不受重用。

三 股力量下的荊州,在劉表仁愛的治理下,荊州進入壹種安居樂業的氛圍。

但劉表手下幾乎沒有特別優秀的人才,主要是多有疑忌。像黃忠、魏延、甘寧等名將壹直得不到重用,諸葛亮、龐統等壹大批傑出人才,只能賦閑在家或者外出謀職。 這種局面的出現,與劉表心胸狹窄有很大關系 。

《三國誌·劉表傳》中說:“劉備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劉備當時雖為喪家之犬,但劉備是何等人物,劉表未必不知,連曹操也不得謂嘆劉備:“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可是,劉表對劉備猜過多,甚至不敢讓劉備住在襄陽城中,把他派駐在前線新野,當做壹般將領使用。後來事實證明,劉備並沒有對荊州政權有什麽野心。

諸葛亮無意事劉表

三國時期,不缺能人奇才,缺的是英明的君主。

諸葛亮幼年喪失雙親,隨叔父投靠劉表,17歲時叔父去世。此時的劉表已經60多歲,這個年紀的劉表,早已經喪失了博取天下的銳意,居安自保,充其量是個據守壹方的軍閥而已。

於是,諸葛亮離去。

良木擇禽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諸葛亮壹生謹慎,尤其在擇主的問題上,聰明的諸葛亮深知,他所需要的明主,要胸懷天下,仁德愛民,德才兼備、膽識過人,能夠治理天下匡扶漢室,而並非俯首稱臣的人!

於是,諸葛亮在隆中種菜。但很明顯他種的不是菜,而是寂寞,他在等待買主,果然他等來了三顧茅廬的劉備,從此不再寂寞。

他在《隆中對》裏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這裏的”其主”就是指劉表,蘊含著諸葛亮對劉表的評價, 是他多年觀察劉表的總結。諸葛亮怎麽可能將自己的前途,命運,特別是自己的政治抱負,寄托給這樣壹個人的身上呢?

歷史 註定劉表不會用諸葛亮,諸葛亮也無意劉表!

昨天剛回答了壹個問題是關於諸葛亮的舅舅蔡瑁被曹操殺了之後,諸葛亮不但不傷心,還很的高興。今天就出了壹個諸葛亮的姨父劉表為啥不重用諸葛亮這個問題?

1.我們先捋壹捋劉表和諸葛亮怎麽沾親帶故的。

諸葛亮的老家在山東,他和荊州湖北這片兒的人沾親帶故,基本上都是因為他老婆黃月英的關系。

就比如說蔡瑁是諸葛亮的舅舅,實際上是黃月英的舅舅。而同樣的這個劉表說是諸葛亮的姨夫,實際上是人家黃月英的姨夫,因為黃月英的親爹黃成彥與劉表是同壹個老丈人。

所以劉表這個便宜的姨夫是這麽來的。話說諸葛亮認還是不認還是個問題。

2.不管這門親戚摻了多少水,他們畢竟是親戚,劉表作為荊州的老大,為什麽死活不用他這個外甥女婿?

個人分析有可能有兩個原因:

1.劉表想用諸葛亮,但諸葛亮不想跟劉表壹起玩兒。

劉表還是有能力的,要不然的話他不可能在荊州做了20年老大。諸葛亮作為他的外甥女婿,以臥龍自稱,名聲也是在外的。

所以就不要很可能去邀請過諸葛亮出山。但同樣的諸葛亮是自比管仲,樂毅的。對於他這個老姨夫,他不壹定看得上眼。

所以這就是說諸葛亮不想和劉表壹起玩兒。

2.為了政治平衡劉表不能用諸葛亮。

劉表不能用諸葛亮,原因是當時的荊州有五大家族:龐氏,劉氏,蔡氏,習氏,蒯(kuai)氏。

諸葛亮是黃承彥的女婿,還是龐德公的徒弟,更是蔡茂的侄女婿,同時還是劉表的外甥女婿。

所以諸葛亮他就像壹個平衡器,這樣的平衡器只能看不能用。誰用了諸葛亮,誰就打破了荊州的平衡。

所以當諸葛亮在襄陽能夠壹呆好幾年,出不了山的時候,只能隱居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才,但誰也都不敢用的。

高人的眼中觀天下,自不同於俗人。俗人有奶就是媽,誰給的奉祿高就往誰那裏跑。

常言道,良禽相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諸葛自知劉表雖割居壹方,而無展足之誌,又何況內中實權皆被蔡氏兄弟把持,他怎麽會投靠劉表呢?

曹操有天下之誌,但攜天子以令諸侯,其心不規。諸葛自不會保他!

孫權雄居江南,人才濟濟,勢可立國,此時漢帝尚在,孫家之行為亦屬不臣之心,諸葛亦不會投之。

至於其他小軍閥,更不在話下。

而劉備身為漢室之胄,胸懷天下,以復興漢室、救民於水火,又曾演出了“攜民渡江“的大戲,搞得轟轟烈烈,天下皆知。此仁義之君,正是諸葛所向往的,又加之三顧茅廬之恩,足現出劉備仁義、謙恭、胸懷大誌。常言說“士為知已者死”,這壹些奠定了諸葛保劉備的決心。

雖然當時劉備勢單力孤,而以諸葛懷經天緯地之才,加之劉備“救民於水火”的政治理念,三分天下是能做到的。小人謀衣食,君子謀天下,正此謂也。

前提:“劉表與諸葛亮老丈人是連襟,諸葛亮叔父與劉表是好朋友。諸葛亮住在襄陽城西二十裏。”

諸葛亮又有經天緯地之才,那個時代人才競爭十分激烈。大家可以想象壹下:

壹、劉表看在友人侄子的份上,很早就會給諸葛亮安排壹個職位,使諸葛亮不受農耕之苦;

二、黃承彥是劉表連襟,諸葛亮是劉表的外甥女婿,這關系夠近的,於情於理劉表都應該給諸葛亮安排壹差事,而且是肥差、美差!

三、諸葛亮即便有天大的本事,其才超過子牙子房,這些都應該在實踐中逐步發展而到達,不可能剛剛結婚(古人可能是十四、五歲)其智慧就達到頂峰。此時的諸葛亮有妻、子、年幼的弟弟妹妹,生活所困可想而知,亟需解決工作問題,必然千方百計的去劉表處謀職。

四、三國時代,是人才競爭激烈的時代,各路軍閥都在網絡人才。曹操、江東孫氏集團謀士如雲,袁紹、劉章等都是人才濟濟,劉表要與之爭雄或在夾縫中求生存,必然不放過眼皮底下的諸葛亮這個人才。

而最終劉表毫不關照諸葛亮、毫不欣賞諸葛亮,諸葛亮也不去劉表處求情,最終等到二十六歲才被劉備發現,並且三請而見,只說明了:要麽襄陽沒有劉表,要麽諸葛亮不在襄陽。

結論:前提是假的。

原因很簡單:諸葛亮不想出仕,尤其是對劉表。

劉表就是守成有余,進取不足的人。和諸葛亮意願沖突。

雖然劉表在交州和益州邊境也搞了小動作,但還是以防守為主。劉景升說白了就是個漢末閻老西!就占了他的壹畝三分地,他就滿足了。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的人,是助弱國興起霸天下,佐強邦定九州王天下的人。

諸葛亮在荊州生活了十幾年,劉表什麽人也是很清楚的。這種佛系軍閥諸葛亮是不會輔佐的。

諸葛亮在遇到劉備之前極有可能會終老山林。

諸葛亮沒有孝廉,沒有多大名氣,之前也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什麽天下名士誇他幾句,劉備在荊州呆了六七年才知道有此人。還不是荊州名士介紹,是壹個潁川劍客徐庶做的中介。

連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所寫“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這些更加證明諸葛亮如果沒有遇到明主可以輔佐,他寧可把自己的本事爛在肚子裏,終老山林。尤其在漢末三國時四十可以叫做老夫的年代。諸葛亮二十七歲還在賦閑在家,可能早有此準備。

至於後來諸葛亮為何輔佐劉備 ?妳要想想劉備壹窮二白之時,曹操都認為他是英雄,陳登認為劉備精通王霸之略,諸葛亮自己都認為劉備信義著於四海,四十七歲還在奮鬥壯心不已的人給予他古時大賢的三顧大禮,諸葛亮自然要下山相助。

哪怕他早就知曉那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君以國士待我,我已國士報之。

有壹種精神叫做義無反顧。

“關系說”也是“襄陽說”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認為“劉表絕不會讓其故交諸葛玄的侄子去南陽那樣動亂的地方,劉表當時手握節鉞,生殺予奪,皆可自專,安排諸葛亮在自己幕下供職,不過是舉手之勞”。這腦洞有點兒大了,把今天的不正之風安到東漢時期了。這些有記載嗎?劉表哪壹點照顧諸葛亮了,給了諸葛亮什麽官職了嗎?如果有劉表在襄陽的照顧,諸葛亮何至於落到躬耕期間“茍全性命”的“卑鄙”地步?稍微看看史書就知道劉表是壹個“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之人,不僅沒有重用諸葛亮,連當時已經很為 社會 所推崇的外來名士如禰衡、王粲、甘寧、徐庶、司馬徽、龐統等人都沒有委以重任。故史書稱他“好謀無決,有人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傑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再說了,以諸葛亮的智慧,能跟在這樣的襄陽渣男身邊嗎?“其主不能守”,這就是諸葛亮對劉表的認定。劉表照顧諸葛亮的記載沒有,但劉表請龐德公的事情卻有,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後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嘆息而去。後龐德公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返。所以,和龐德公渡漢水到鹿門山“遺之以安”壹樣,諸葛亮不遠走臥龍崗,在襄陽跟著劉表等死嗎?打臉吧?那些惦記東漢“不正之風”的“襄陽專家”們!

關於這個問題,要從諸葛亮和劉表這兩個人身上談起,首先諸葛亮是壹個很有才華的人,不會輕易出山,當年劉備也是“三顧茅廬”,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其請出山,說明諸葛亮壹定要選壹個明主才來輔佐,而劉表顯然不符合要求,這樣來講,就算劉表“四顧、五顧茅廬”,諸葛亮都不會出山,寧願躬耕南陽,也不願輔佐劉表。

我們再來重點說說劉表。

壹、缺乏雄心張誌。

作為荊州之主的劉表是知道諸葛亮這號人物存在的,只是劉表作為荊州之主,壹直只是擁地自保,他本人並沒有什麽上進心。說白了,劉表不是壹個有野心的人,不像曹操劉備壹樣,壹個雄主希望征服天下,壹個常懷扶漢之心,壹心匡除漢賊。但是,劉表這個人很謹慎,領荊州主位,且只做荊州之事,這就是導致他有用之人不任用的根源。

二、在人才任用上畏手畏腳。

劉表已經盤踞荊州多年,深植的根系也比較深,在荊州的地盤上,劉表不可能像劉備那樣,用人自由自在,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影響。劉表在荊州經營十幾年,人脈關系分成幾個部分,第壹部分便是荊州的望族豪強,例如蔡瑁、張允、黃祖 點地方,盤踞在劉表的舊部就那麽多,任諸葛亮再有才,恐怕在劉表這裏也難以找到立足之地,英雄無用武之地。

三、自身的人才觀狹隘。

還有就是劉表自身的人才觀,他要使用的人才都是希望非常有名望的。像諸葛亮這種不是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很難入得了他的法眼。

綜上所述,諸葛亮和劉表雖然是同鄉,因為彼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壹樣,很難走到壹起,即使他們走到了壹起,也很難***創大業,我們也許就看不到諸葛亮在三國時期的精彩表現了。從某種程度上說,劉備成全了諸葛亮,他給了諸葛亮壹個展示自己的舞臺,才成就了諸葛丞相壹片偉業,同時也應了那句話,“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我是鏡中 歷史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劉表, 歷史 上的評價兩極分化。壹種是像郭嘉評價的“坐談客耳”,另壹種是“宇稱八駿”,而且還是“八駿之首”。

但是不管是什麽評價,劉表在亂世中,守護壹方和平的貢獻還是可圈可點的。其中壹項重要舉措就是選賢任能,那麽為什麽劉表沒有發現並舉薦諸葛亮呢?

事情要從劉表到荊州上任說起。

劉表之前的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死後,荊州就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董卓上書任命劉表出任荊州刺史。等劉表到了才知道這是個巨坑:

袁術、孫堅、還有其他地方宗族勢力都對這個位置虎視眈眈,劉表壹個外來戶根本說了不算,甚至正常上任都做不到

面對這個局面,劉表輕車簡從,悄悄拜會了荊州最大的宗族勢力:蒯良蒯越兄弟,和蔡瑁***商大計,采取了誘殺地方宗族,建立獨立武裝的策略,很快就平定了整個荊州。

從此,確立了蒯家掌控錢糧,蔡家掌控軍備的局面。有了最大宗族的支持,劉表的位置才做得穩當。

至於為什麽沒有選拔諸葛亮,是因為在當時荊州高層的眼中,諸葛亮的人望才華都不夠看。由於父親早死,他和弟弟就跟著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玄本來擔任豫章太守(今天江西南昌),沒想到政府又改派了別人,卻沒給諸葛玄安排去處。無奈諸葛玄只好投靠劉表,所以諸葛亮兄弟才“躬耕與南陽”。

在當時,夠級別的官員每年都有壹次舉薦的名額,可想而知像當時諸葛亮兄弟這樣的沒有家族支持的,舉薦了也是浪費名額。

另壹方面,諸葛亮的才華也沒有得到荊州高層的認可。盡管他常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妳看,連基層群眾都不認,何況高層?

第三,諸葛亮主動放棄

完全說諸葛亮不打知名度也不盡然,起碼當時著名的人物評論家龐德公就給他貼了“臥龍”的標簽,這可比“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好多了。同時,他他大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自己也娶了黃承彥的女兒,算是了荊州士族有聯姻關系了。

黃承彥的是荊州名士,老婆更不壹般,是荊州大族蔡諷的大女兒。而蔡諷的小女兒,老公就是劉表。所以黃承彥和劉表是連襟關系。

如果諸葛亮想要做官,找老丈人說句話,混個壹官半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必須承擔壹個嚴重的後果:以後晉升渠道就要看高層鬥法的結果,同時沒有特殊理由,他也不可能更換門庭了。在當時的道德體系中,這意味著背叛。

所以諸葛亮必須為自己的未來,慎而又慎。

兩相疊加,就導致劉表沒有選擇和重用諸葛亮。

諸葛亮自稱“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是諸葛亮其實與包括劉表在內的荊州上層人士關系密切,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是南郡名族代表蔡諷的女婿,劉表也是蔡諷的女婿,蔡諷則是掌握實權的荊州名將蔡瑁的父親,換個說法,劉表是諸葛亮的姨父,蔡瑁是諸葛亮的舅父——之前帶年幼的諸葛亮前去荊州的他的叔父諸葛玄本身也是劉表的朋友——而與此同時,諸葛亮的大姐是出身荊州大族的蒯祺的妻子,二姐是龐德公之子龐山民的妻子。

(諸葛亮拜謝劉表圖,兩人應該還是有很多交集的)

總之,諸葛亮與劉表以及荊州大族名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照理說劉表應該提攜獎掖這個“自己人”,然而劉表並沒有重用諸葛亮。

劉表沒有重用諸葛亮簡單壹點說無非是兩個理由:劉表沒看中諸葛亮;諸葛亮沒看中劉表。

前壹個理由是這樣的情形:壹方面劉表本身以保境安民為方針,無意爭霸中原,用不到諸葛亮這壹類型的人才;另外,重用與蔡氏關系密切的諸葛亮有可能使得蔡氏的力量更大,打破荊州豪族派系的平衡,與劉表依附於荊州集團卻不能讓其中某壹家坐大的策略矛盾。上述這兩種原因其實本質上都源自劉表本身沒有過硬的班底實力,最初是作為空降大員進入荊州有關。

後壹個理由則是如此:以當地豪族大族為代表的荊州集團是相對保守的,他們的戰略定位是守境安民,在必要的時候不妨歸附中原霸主,後來他們也確實向劉表建議不如直接以荊州依附曹操,而對於曹操諸葛亮是不認同的,這可能出於體現在《隆中對》中的他固有的匡扶漢室的理想,也可能包含對曹操曾經在自己故鄉徐州壹帶大屠殺的不滿;另外以他自比管仲、樂毅的自我期許,也不希望勉強出仕後在可以預見得到的將來,跟隨劉表或者劉表的繼承人還有蔡瑁等人投順曹操。

在我們看來,這兩個理由都有壹定的可能性,兩者同時存在的可能性也不小,而劉表沒有重用諸葛亮,才使得諸葛亮與劉備有了壹番雲從龍、風從虎的風雲際會、君臣相得。

首先,很多人肯定對劉表是諸葛亮的姨父、兩人沾親帶故這件事會表示懷疑,因為在很多人印象中,諸葛亮只是壹個隱居在臥龍崗的山野村夫。 所以為方便大家理解,這裏我先給大家把諸葛亮的家庭背景詳細列明下:

當時,荊州名士蔡諷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黃承彥,小女兒嫁給了劉表。後來黃承彥和蔡諷的這個大女兒也生了壹個女兒,叫做黃月英。 也就是說,黃月英老媽的親妹妹,是劉表的妻子,這樣黃月英就應該叫劉表為姨父。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應該知道,諸葛亮娶了這位黃月英為自己的妻子,所以按照輩分來說,諸葛亮也應該叫劉表為姨父。當然,諸葛亮不僅與劉表有親戚關系,他還與荊州軍界壹把手蔡瑁,也有親戚關系。

因為,蔡瑁是上面那位蔡諷的長子,相當於是黃月英老媽的親哥哥。 所以按照輩分,諸葛亮還應該喊蔡瑁壹聲舅舅。 不僅如此,諸葛亮自己的大姐夫,是蒯祺。蒯祺的哥哥是蒯良、蒯越。蒯氏家族,是荊州數壹數二的名門望族。

想當年,劉表能夠成功在荊州站穩腳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得到蒯氏家族的支持。還有,諸葛亮的二姐夫,叫做龐山民,他是龐德公的兒子。大家知道,臥龍、鳳雛、水鏡先生的稱號,正是這位龐德公給評定的。而龐德公則是荊州地區的文壇第壹領袖。

從這層意義上說,諸葛亮不僅和劉表有親戚關系,還和荊州地區的絕大多數高層都存在著沾親帶故的關系。 所以按理說,憑借諸葛亮的才能,他在荊州政壇應該是混得風生水起,劉表也應該重用他,萬萬不至於淪落到隱居山間過日子。

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背後的原因, 在《三國誌》中提到過,那就是諸葛亮常以管仲、樂毅自比。

大家都知道管仲、樂毅是什麽人,那都是曾經壹度大權在握的人,是最受君主信任和重用的人。

簡單點說,諸葛亮心目中的理想職位,那是要在權力核心位置就坐,擁有對眾人發號施令的權力。對於這樣的職位,劉表能給他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且不說劉表本身是個弱勢首領,就算他是壹個強勢首領,他的嫡系班底也早已經搭建完成,它是以蒯氏兄弟、蔡瑁兄弟為核心的班子。在這種背景下,諸葛亮再怎麽努力,也只能進入第二梯隊,進入不了劉表的權力核心。

或許等到劉表的兒子起來後,老壹輩的人都先後去世,諸葛亮才有機會進入第壹梯隊就坐。 面對這樣的結果,且不說諸葛亮本身就不看好劉表,就算他看好劉表,以管仲、樂毅自比的諸葛亮,肯定也無法接受。

在這種背景下,諸葛亮自然懶得搭理劉表,所以他在荊州自己聚集了壹幫少壯派人士,比如徐庶、崔州平、石濤等人,他們以諸葛亮為核心,希望能夠扶持壹個新的首領統管荊州,這樣他們這些二代們就可以直接進入權力核心位置就坐,而劉備恰好就是他們壹致選擇的人。

當然,如果劉備上來也讓諸葛亮從基層幹起,或者只讓他進入自己的第二梯隊,那諸葛亮肯定也不會搭理劉備。

同樣,如果曹操願意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讓他到自己集團的第壹梯隊就坐,和荀彧、程昱等人並列,那諸葛亮肯定也會跟著曹操混的。

只不過,曹操給不了諸葛亮這樣的待遇,因為他們的嫡系班底已經很成熟,諸葛亮這個時候加入曹操,最多也只能和司馬懿壹樣,進入第二梯隊,等到他的兒子上來後,才能真正進入權力核心的第壹梯隊。

對此,諸葛亮自然不願意,因此當時的劉備就成為諸葛亮最好的選擇。所以就有了後來的徐庶主動投靠劉備,在獲取劉備信任後,再給諸葛亮擡轎子,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