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靳玉樂:課程是“學生通過學校教育環境獲得的旨在促進其身心發展的教育性經驗”。
9.叢立新:“課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導下所獲得的經驗,這些經驗是教育者按照壹定社會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水平,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安排的。”
課程這個詞,在教育領域用得非常頻繁。但是妳有沒有想過,課程具體的含義,到底是什麽?
課程等於課堂嗎?課程等於教學大綱嗎?還是另有深意?來自香港大學的程介明教授在下文中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釋。
那是20世紀70年代末,了解到在西方,課程(curriculum)是壹個虛的但是廣義的概念,大致是指學生學習的內容,但是沒有精確的定義。
到後來,人們的想法逐漸從“內容”伸展到“能力”(ability)。也就是除了看學生“明白”了什麽,還要看他們掌握了什麽能力。
換句話說,不只是看學生腦子裏面多裝了些什麽,還要看他們能幹些什麽。
廣義來說,“課程”就是回答“學生要學些什麽”。以往,課程就是課內的學習,也就是我們說的“科目”。世界各地的“課程”文件,大部分是講述各個科目的學習內容。
人們逐漸認識到,學校學習的目的,應該回到最基本的學識、素質、能力;或者泛稱素養。於是,增加課外活動,社會實踐、體驗學習、服務學習、研學旅行……在世界各地都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標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課程”應該廣義地定義為學生的“學習經歷”。
完成作業:
第壹次預習作業
新網師2021秋《班本課程設計與實踐》課程第1次預習作業
了解《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全書框架以及《未來課程想象力》第三、四部分
1.為何有必要了解課程領域,說說妳覺得課程的意乂和價值是什麽?
2.大多數課程工作者是如何定乂課程的,妳呢?
3.對比國內和北歐,香港教育,給妳哪些啟示?
? 朝向美的課程
朝向美的教育是我的教育追求,也是我的教育夢想,或者說是我理想中的教育生活。
-----題記
人要有追求,也要有理想,借追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自己的教育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作為壹名普通教師的我,希望盡自己的能力帶給我所帶過的孩子美的教育。換句話說:美的教育可以通過美的課程來實現。為實現這壹小目標,開發課程、實踐課程是壹個重要的因素。
壹、什麽是課程
關於課程,不論是西方學者,還是中國研究者,很多人都提出過自己的見解。這些觀點概括起來,有四個方面的內容,課程作為學科;課程作為目標或計劃;課程作為壹般技能和知識的學習的經驗的總和;課程作為復雜的會話。
在如今,魏智淵老師說:課程是壹個被用爛了的詞,以至於已經失去了意義的。關鍵在於我們自身如何定義課程。
我才疏學淺,還不能有自己獨立的認知。但我比較贊同幹國祥老師對於課程的認識。幹老師如是說:
我們真正要關註的,不是壹堂課,而是整個課程。課程就是我們要穿越的這段旅程的全部:意願、計劃、資源、行動、反思、建構下的經驗。課程就是"道",就是我們用腳走出來的道路。
課程,就是通過這條路,走到道路終端的那個人。他就是我們思考的這個課程。
它包括三個方面:課程是名詞時,就是"教什麽";作為動詞時,課程即"道",是壹個過程,是學生通過學校的教育環境獲得的旨在促進其身心發展的教育性經驗。換言之,就是經驗的深化,就是"怎麽教";課程還是"人",是教師本人的經驗,"應該建構怎樣的經驗",以及"我是誰",側重於自我認知。
總之,課程就是"教什麽"--教育目標,"怎麽教"--設計教學過程,建構自己的經驗等方面的來回穿梭。尋找美的教育,尋求適合學生的教育形式。
二、關於課程領域
有課程,就會有課程領域,就像有問題和問題領域壹樣。
課程領域相較於課程是更加寬泛的內容,壹系列在本質上彼此有關的課程項目。強調壹個概念,彼此有關,就是相互之間有關系,有關聯,在本質上是有內在聯系的,把他們綜合在壹起,形成範疇,就是課程領域。
當然了解課程領域,有助於我們把相關的內容進行整合,通過比較篩選出更加適合自己學校,自己學生的課程,這樣的課程才是最具有實踐意義的。
三、課程的意義和價值
從課程的適用場合,適用對象,參與者幾個方面考慮,課程關乎到學校,教師和學生這三大主體。那課程的意義和價值,也應該從這三方面來定義。
1.對於學校
課程彰顯學校特色,可以體現學校的育人理念。學校形成獨特的課程資源,就是我們常說的校本課程。學校也可以依托校本課程實現自己的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實踐自己的教育觀。
課程還可以促進學校特色的長足發展。學校是育人的場所,要把育人當成學校的最終的教育目標。有了自己的課程,對於學校的長足發展有指導性意義。
2.對於教師
課程狹義的就是教師教學經驗的深化和總結。教師要用課程育人,影響人,這也體現了課程的育人功能。立德樹人是教育的目的。我們要常思考,我們育什麽樣的人,怎樣育人,實現育人的路徑如何。
課程可以優化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師的角色,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的整體性。
我和幾個夥伴上個學期開發實踐了《24節氣古詩詞詠唱》這壹校本課程,我徹底轉變自己的角色,課前反復思考,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唱古詩的形式嗎?我在唱古詩的時候會遇到什麽困難?我該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學會詠唱古詩呢?
經過這樣的幾個來回,我們了解了學生的學習難點,以及如何突破這些難點等。壹個學期的課程實踐下來,提升了自己的素養,也覺得課程很有意義,學生喜歡,自己也熱愛。就這樣,我們和學生的關系越來越默契,越來越和諧。
3.對於學生
課程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支架,實現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助推學生全面發展。
還拿我們上學期實踐的《24節氣古詩詞詠唱》晨讀課程,讓學生學唱古詩,學生興趣濃厚,改變了以前反復讀古詩的枯燥乏味的局面,學生直到下課了還沈浸在詠唱古詩中,大課間學生做遊戲時也在詠唱古詩呢,這激發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由於實踐的這個24節氣晨讀課程,學生在美美的氛圍中享受著美美的古詩詞,想起來都覺得是壹件美好的事情。這個學期,報名了班本課程開發和實踐,希望在王老師的指導下,能夠優化這個課程,或者開發新的美好的課程,提升學生的素養,實現育人的目的。
四、對比國內與北歐、香港教育,帶給我的啟示
北歐的教育提倡個性自由,他們的教學內容的自由選擇,也決定了教學方式的自由。他們註重保護兒童的天性,那裏的學生整天玩,學校是學生的天堂。
在香港,教育局大多配合學校來完成工作,甚至學校意識不到教育局的存在,但是香港的學校過於註重秩序,學校創新性受限制。
國內又是什麽樣的狀況呢?
在國內,說起來就讓人痛心,並不是我在指責國內教育,可我的身邊,我的同事們,真的每天在做著追求分數的教學,他們追求高分,就想盡辦法讓學生多練習,來提高學生的成績。甚至連早讀課都要背數學,講數學。沒有給孩子提供閱讀的場所,沒有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我改變不了這個現實,也影響不了學校,但是我可以改變我的班級,我的課堂,用我的課程來影響我的學生。即使是很少的壹個班級的學生,我也常常因為這些學生而幸福。
我實踐過的課程有:
1.愛閱讀課程
我是我們學校的愛閱讀教師,擔任我們的閱讀課。從2018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為四、五、六三個年級的學生上72節閱讀課,有中國的,西方的,有繪本,有整本書,還建立有三個班級圖書角,每個圖書角都有大約200本左右的圖書,這些圖書是我做公益,加入公益團隊,募集而來的。
2.古詩趣畫和古詩詠唱
2019年,我作為主持人開發了晨讀課程《古詩趣畫》,主要帶領學生誦讀完壹首古詩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為這首古詩配壹幅畫,學生喜歡畫畫。自然也喜愛這種創作形式。
2020年我們課程升級,進行了優化。我們在原來給古詩配畫的基礎上,把誦讀古詩改為誦讀24節氣古詩,把單壹誦讀的形式改為詠唱。學生詠唱24節氣的古詩詞,極大的提高了他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3.讀寫聯動課程
這是2021年這個學年的新的規劃,因為這個學期開學我教的是三年級學生,三年級是學習寫作的起點,對學生是個不小的難題。我就想著開發出適合學生的讀寫課程,降低習作的難度,讓學生能寫,會寫,如果最後實現樂寫則更加完美。希望通過這壹學期關於班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實現我2021學年的讀寫課程的突破。
我要用自己的腳走出屬於自己的課程道路,找尋課程的"道",帶給我所能影響的學生美的課程,為實現美的教育理想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