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怎樣考證,雙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最近感覺南陽說又占了上風。主要有這幾點:其壹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自己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自己恐怕是最了解自己的行蹤吧。其二臥龍崗在南陽城西四公裏。諸葛亮號稱臥龍,三國史籍中似乎也有“臥龍、鳳雛,得壹可安天下”之說,諸葛亮也自號臥龍先生,如果不居住在南陽臥龍崗,諸葛亮又怎能會有臥龍之稱?其三夷陵之戰後,投降曹魏的蜀漢名臣黃權,於諸葛亮死後,在南陽臥龍崗建庵祭奠諸葛亮。如果不是諸葛亮躬耕之地,黃權怎會在臥龍崗建庵祭奠?這以後歷經唐宋元明清,就發展成了臥龍崗武侯祠。不少文人名士在此留下墨寶,以紀念臥龍先生。最為著名的有唐劉禹錫的《陋室銘》,其中有雲:“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曰,何陋之有?”唐詩聖杜甫《武侯廟》雲:“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唐詩仙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唐 白居易 《詠史》“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前後出師遺表在 ,令人壹覽淚沾襟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已為歷朝大家們所認可。其四劉備三顧茅廬時,南陽宛地還是荊州劉表的勢力範圍,應該還沒有被曹操所占領。
之所以現在不少專家認定襄陽說,是因為東晉習鑿齒的《漢晉春秋》中,有句記載,說是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城西二十裏的隆中。但在三國時期好像還沒有襄陽城,襄陽城好像是到東晉才有。襄陽城西二十裏有山曰阿頭山,並不叫隆中,隆中只是後來改的名字,那裏更沒有叫臥龍崗的地方,又怎麽讓諸葛亮自稱臥龍?林林總總的爭議,依然會爭執下去,最終的目的還是為各自的名和利,爭就爭吧,爭爭炒炒,只要能把兩地經濟都搞起來,未嘗不是件好事。[呲牙]
襄陽古隆中和南陽臥龍崗兩個地方都去過,因為諸葛亮兩地爭論了千年。我倒是認為諸葛亮當年到底隱居在哪裏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兩地因此都發展了 旅遊 經濟,壹代又壹代人傳承著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古隆中
古隆中位於漢水之南,襄陽城西十余裏西山環抱之中。整個景區面積較大,層次分明,孤山壹帶還尚在開發之中。景區內山環水繞,古木濃陰,意境幽遠。三顧堂、三義殿,野雲庵、古牌坊等壹處處景致幽靜自然,特別是晚上,徜徉其間,順著曲折山徑,拾階而上,月白風清,頗有壹番臥龍隱居的韻味。與南陽臥龍崗相較,古隆中勝在風景。我自己認為,無論是從史料記載、地名沿革還是地理環境,諸葛亮更願意生活隱居於此。
南陽臥龍崗
臥龍崗位於南陽市中心,雖然景區面積和自然風光不如古隆中,但是卻有著全國規模最大的武侯祠,祠內古木參天,歷代文人政客留下大量的碑刻,加上張衡、張仲景南陽名人效應,以及獨山玉獨特玉文化的映襯,使得南陽臥龍崗散發出濃厚的 歷史 文化韻味。相較於古隆中,臥龍崗勝在文化底蘊厚重上。
在去過兩個地方後妳會發現,無論是自然風光優美,還是文化內涵豐富,古隆中和臥龍崗都成功的傳承了諸葛亮精神。
圖片取自網絡,侵刪。
我對南陽印象挺好,壹是諸葛亮的《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而且我親自去過臥龍崗,瞻仰過諸葛草廬;二是因為我是綿陽人,我們綿陽有壹座楊雄的子雲亭,所以劉禹錫寫了《陋室銘》,用壹句千古名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就把綿陽和南陽牢牢捆在了壹起。
不過,對於襄陽我印象也不陌生,反而非常深刻,壹是因為詩聖杜甫的千古絕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另外就是神雕俠侶裏的郭大俠郭靖。
以後有機會我壹定要襄陽去。
首先,襄陽古隆中自然環境更勝壹籌,山清水秀,松柏蔥郁,遠離市區,應在漢江西南二十裏左右,的確是壹處隱居的好所在。《三國誌》記載,諸葛亮很早就成為孤兒,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玄與荊州牧劉表是故交,就前往依附。很不幸,諸葛玄又很快病逝,諸葛亮就帶著兄弟們到隆中壹帶開荒種田。這才有了和當地名士司馬徽交往,與世家大族黃家結親的故事。
可見,襄陽隆中應該為諸葛亮的成長的搖籃。那麽,問題來了,諸葛亮就甘願悲守窮廬壹生嗎?他出去遊學了嗎?
諸葛亮幼時常抱膝長嘯,自比於管仲樂毅,顯示他胸懷大誌,不可能困守於家。《三國誌》講他與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曾壹起遊學,也就是出門求學。 南陽位於白河之濱,在漢代萬商雲集,高樓林立,光武帝起兵於此,又被稱為帝鄉,南都,是僅次於洛陽的大都市。諸葛亮應該與他的朋友們在南陽留學。李白到南陽遊歷,寫下壹首盛贊南陽繁華的《南都行》,尾句為,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班。劉禹錫的,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更是天下聞名。南陽武侯祠位於壹帶突然隆起的高崗上,裏面有幾百塊歷朝歷代的碑刻,有琳瑯滿目的木制匾額,楹聯。裏面有嶽飛親筆書寫的前後出師表的碑刻,被稱為鎮館之寶。有全國僅有的諸葛亮刻像。
有人問,哪裏才是劉備三顧的地方?或許根本沒有那回事,《魏略》記載,是諸葛亮主動找劉備獻計的。
從文物古跡看,襄陽隆中相形見絀。兩者各有千秋。至於說,隆中原屬南陽鄧縣,這純屬扯淡。南陽只是荊州的壹個郡而已,怎麽可能管轄到漢江西南,漢江北岸不還有樊城嗎?樊城的北面才是鄧縣。(可能在襄陽鄧湖壹帶),現在的鄧州,當時叫穰城。我到過襄陽博物館,考古學已經證明,鄧國古都開始在襄陽,後來簽到現在的鄧州。所以,我們不能太小氣,只讓人家呆在壹個地方。現在,大多數人不都有兩套房。諸葛亮與兩地都有不解之緣,都是為了傳承優秀文化,又何必辨襄陽南陽呢?
關於躬耕先要卻定地方,諸葛亮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襄陽在東漢時在什地方呢?椐考古發又見現在歐廟,距現在的襄陽五十裏,所以不可能在隆中。何況現在的襄陽又出土了劉表墓,真偽不辯自明
三國及其以後壹直到兩宋時,襄陽城都在現襄陽城南60裏歐廟鎮鄒灣村。這是襄陽近年考古的新發現。現襄陽城所在地的漢江邊,只有壹個渡口。既然襄陽城不在這裏,何來“襄陽城西二十裏,號曰隆中”?既然沒有了襄陽城,那麽所謂的隆中,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是個鏡花水月式人造景點。 按中國古代地名命名規則,山之南水之北稱為陽。而現襄陽城在漢水之南,應該叫襄陰才對,為什麽叫襄陽呢?這不是違背了地名命名規則嗎?原來,在兩宋前嗯襄陽城的南邊,確實有壹條河,名字叫襄水,並且老襄陽城北邊還有壹座山,所以,老襄陽城起名,壹點也沒有違反古代地名起名規則。這正是:襄陽考古新發現,打了襄陽自己臉。三國襄陽不在此,隆中之水沒了源。為爭諸葛躬耕地,欺世盜名千余年。襄陽雖然心裏虛,死纏爛打最難纏。
襄陽某些人文不會之乎者也,武不能定國安邦,投機取巧,善走關系是壹絕招,智者順 歷史 而為,愚者逆 歷史 而動!悠悠壹千多年的南陽臥龍崗會見證壹切!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中對諸葛亮的躬耕地說得很明確,史料記載也比較充分。臥龍先生的祠堂也在南陽,這是劉禪給建的。古代更推崇不離故土,所以,我相信諸葛亮是河南人。但人類是不斷遷徙的,尤其是在後漢時期,先是黃巾起義,諸侯四起,後期戰亂不斷。諸葛亮在跟劉備之前搬家也是很正常的。
再說說劉備,他三顧茅廬的時候在新野駐紮,襄陽和南陽壹個在新野南邊60公裏,壹個在新野北邊60公裏,從距離上來看,符合那個時代搬家的距離。
《三國演義》裏有這麽個章節,曹操要抓諸葛亮家人,卻沒抓到,原因是諸葛亮的老婆帶家人跑了。那他跑哪去了呢?書中沒交代,但我想,肯定在諸葛亮熟悉的地方。之前給劉備講述三分天下的地方在隆中,那現在離開隆中,肯定就是去了老家南陽唄,畢竟還是有很多熟人能照顧他們的。
所以說,這兩個地方根本不用打,可以找不同的點來做 旅遊 特色。南陽,打造的是諸葛亮出生地,人傑地靈,出大儒。隆中,高士雲集是大戰略發祥地。壹個主打人的出生,壹個主打戰略決策的誕生。兩全其美,何必打來打去。
襄陽和南陽都是好地方,我們遊客去那裏遊玩是去感受諸葛孔明的文化,也是去享受美景與 美食 。其實,後者的實力對抗可能對遊客的影響力比前者還大些。建議二陽還是別再打下去了。拼拼服務的硬實力吧[大笑][大笑][大笑]
大家好我是小飛,我就是河南南陽人,首先我沒有去過襄陽的隆重,但是我經常去我們南陽的臥龍崗,發表下就我親眼看到的事實,首先從古到今我們學習的課本中都明確表明諸葛亮也自己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是事實,誰也改變不了,其次景區內都是幾百年的石碑,還有參天大樹,這是任何人都模仿不來的,裏邊的諸葛茅廬還有古井,都是古色古香,讓人壹看就能聯想到古代的人文地理,非常的宏偉壯觀,而且現在景區又擴大了,所以說大家不要被誤導,只有親身看到才能體會,還有好多 歷史 名人都提名孔明先生就在臥龍崗,希望大家多看看 歷史 ,尊重 歷史 ,不要被其他不懷好意的人給誤導,最後希望大家可以來南陽的臥龍崗參觀遊玩,謝謝大家
南陽臥龍崗和襄陽古隆中有很大的不同:南陽臥龍崗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襄陽古隆中風景秀麗。我的具體詳細回答在視頻中,希望對妳有幫助。
兩個地方我都去過,我要說的是即便是現在我若是諸葛亮我都不會在襄陽那個古隆中呆壹分鐘,更別說三國那個時候,沒有對比沒有發言權,網上那些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的其實無需咬文嚼字,不要引章摘句做書蟲,除非妳不想要命,妳可以在諸葛亮的那個時代隱居在妳所謂的古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