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在廣西省興安縣境內,也叫興安運河或湘桂運河。由於是在秦朝開鑿的,又叫秦鑿渠。至今,它已有二千壹百多年的歷史,與春秋吳國所修的邗溝,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
秦始皇為什麽要開鑿這條人工運河呢?原來,秦統壹六國以後,為了進壹步鞏固統壹局面,在北擊匈奴的同時,又南征嶺南。當時,居住在這裏的越族,正處於奴隸制階段,奴隸主各霸壹方,形成割據混戰的狀態。由於互相攻劫,經濟雕零,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因此,打開南北通道,結束嶺南地區的紛亂,完成中國的統壹,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公元前221年到214年,即秦始皇二十六年到三十三年,秦朝不斷派兵越過五嶺。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遊,他根據當時需要解決南征部隊糧餉問題,作出了“使監祿鑿渠運糧”的決定,在傑出的水利家史祿領導下,秦朝軍士和當地人民壹起,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劈山開崖,築堤開渠,把湘水引入漓江,終於修成三十多公裏長的運河,打開了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
我國的長流流域與珠江流域之間。隔著巍巍的五嶺山脈,陸路往來已很艱難,水運更是無路可通。但是長江支流湘江的上源,與珠江支流漓江的上源,恰好同出於廣西興安縣境內,而且近處相距只有三裏,中間的低矮山梁,也高不過三十米,寬不過壹裏。靈渠的設計者正是利用這個地理條件,硬是開出壹條水道,引湘入漓,蜿蜒行進於起伏的丘陵間,溝通了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
靈渠的渠道工程是非常艱巨復雜的。南渠壹路,都是傍山而流,途中要破掉幾座攔路山崖。尤其是在跨越分水嶺,即太史廟時,要從幾十米高的石山身上,劈開壹條河道。這樣的工程,在壹無先進機械,二無炸藥的條件下,全靠雙手和簡單的工具,這在當時克服多麽大的困難才能完成。
另外,靈渠穿行丘陵地帶,坡度很大,水流湍急,行船是很困難的。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意將河道開的彎彎曲曲,迂回曲折,以便延伸流程,減少比降,為船行的順暢平穩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為了進壹步解決這個問題,每隔壹段路程,設置壹個陡門,又叫鬥門,就是簡單的船閘,這樣,既可以分段攔蓄渠流,又可使船逐段擡升或降下,這個設計方法,比美國所修的巴拿馬梯級運河早了兩千多年。
靈渠修成後,在歷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秦始皇就在渠成的當年,平服嶺南地區,設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完成了嶺南地區的事業。秦亡以後,中原地區混亂,趙佗、呂嘉先後在嶺南發動叛亂割據。漢武帝在在平叛的過程中,也曾利用這條交通線,為南北統壹做出了貢獻。現在兩廣發掘的漢墓,有大量的鐵制生產工具的出現,反映了兩廣地區的開發。兩千年來,靈渠壹直作為南北水路重要通道,起著很大的作用,直到明清時代,靈渠之上還是十分的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