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春季,這個時候氣溫還是不高,公路兩側的山上樹木雖綠卻並不茂密。出了高鐵站就有等待我們的朋友接站了,我們呼吸著不壹樣的空氣,遠離了喧囂,感覺這個城市好寧靜。
中午,我們來到琿春市著名的向日葵酒店午餐,壹頓風卷殘雲後乘車來圏河口岸。圈河口岸現為中朝國際客貨公路運輸口岸,距圖們江入海口36公裏,距琿春市區 42公裏,距朝鮮羅津51公裏,對面是朝鮮元汀口岸,連接圈河口岸和元汀口岸的跨境公路大橋始建於1936年,是中國連接朝鮮羅先經濟貿易區的重要通道。
琿春圈河口岸是以圖們江為界的對朝鮮的口岸,與朝鮮的羅先市自由經濟貿易區的元汀裏口岸相對應,該口岸距市區39公裏,距朝鮮羅津港48公裏,是中國與朝鮮羅先市直接相通的唯壹通道。南鄰著名的“壹眼望三國”防川風景區。
? 在圏河口岸我們來到跨境公路大橋,因為今天閉關,遊人很少,站在橋上大風吹的人仿佛能被吹跑似的。看著界碑上的字,真的有點不太適應我們已經在國界線上了。
離開圏河口岸,我們來到防川風景區。據陪同我們的當地朋友介紹,我們才知道了防川的歷史。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防川風景區,位於中朝俄三國交界的地帶,面積為20平方公裏,涉江臨海,依山傍水,自古就有“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之稱。防川東面是俄羅斯的邊境路小站包得哥爾那亞,這裏距離日本海僅僅不到2公裏遠,日本海清晰可見。
? 俄朝的這兩個城市由圖們江上的壹座鐵路橋相連接,是聯結俄朝陸路貿易的惟壹紐帶。
從防川沿圖們江而下,15公裏即進入日本海,可成為中國俄羅斯、日本、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和“歐亞大陸橋”。從這裏到圖們江口只有15公裏,可以遠眺日本海,登上附近山包上的了望塔,遠處那霧氣蒙蒙的日本海連著天際,按防川人的說法,這裏就是“眼看三疆山川風貌,耳聽三國雞鳴狗吠”。登上龍虎閣,眺望著遠處,內心升起的是對祖國河山的敬畏之情!
? 在龍虎閣,我們詳細的了解了防川的歷史。
? 琿春來自女真語,意思是指“邊地”,而防川則是“邊地”之邊。就地理距離而言,這裏是中國到俄羅斯、朝鮮的東海岸、日本的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歐的最近點。從防川沿圖們江出海到俄羅斯的波謝特港僅16公裏,距海參崴180公裏,到日本的新瀉港也只有800公裏。
?防川正是處在這樣壹個特殊的地理位置,防川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見證了太多的繁華與屈辱,記載了太多的滄桑與憂患。
? 據史料記載,隋唐時期,防川是舉世聞名的“日本道海上絲綢之路”。唐代的經濟文化、民俗宗教由此傳到日本,促進了兩國經濟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誼。16世紀後期,沙俄越過烏拉爾山,侵略黑龍江流域,結果被清軍打敗。此後,兩國經過談判,正式簽訂了第壹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18世紀中期,沙俄在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同時,也趁火打劫,再次出兵,強占了黑龍江流域的大片土地,並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俄璦琿條約》,隨後又脅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 。這兩個條約掠奪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裏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而且截斷了中國的領海,使吉林成了壹個離海最近卻沒有海域的省份。離海最近,卻屬內陸,這是歷史的悲哀。瞭望塔下立有壹塊“土字牌”。它是中國與俄羅斯兩國的國界界標之壹,也是中俄邊境線的起點。公元1886年,清政府派都察院左副禦史吳大澄與俄國談判,立下這塊“土字牌”。“土字牌”高1.44米,寬0.5米,厚0.22米,質地為花崗巖。在對著中國的這壹側正中豎刻著“土字牌”三個大字,左邊刻有“光緒十二年四月立”幾個字。俄羅斯壹側刻有俄文“T”的字樣。“土字牌”上字不多,但中華民族榮辱興衰的歷史卻深深的刻印在其中。據民間傳說,當時在吳大澄與俄國談判後,負責立界碑的幾個清兵由於喝醉了酒(壹說是鴉片煙癮犯了),把界碑擡到防川後,再也懶得往前走半步。這樣雖然東海近在咫尺,界碑卻擋住了我們的出路。留給今人的不僅是對於清政府腐朽體制的辛酸,還有望洋興嘆的無奈。
? 從琿春到防川,有壹段路途狹窄到只剩下公路是我國領土,這段路叫洋館坪大堤。路實際就是圖們江的江堤,路的南側是圖們江,岸邊用鐵絲網攔著。北面陸地壹側的公路路基下,另壹道鐵絲網與公路同行。鐵絲網的另壹邊就是俄羅斯領土,行車經過可以看到鐵絲網上掛著 “嚴禁攀越國境”的告示牌。
歷史上的防川曾孤懸海外與內地之間只有兩處“地狹”。1957年,最窄的洋館坪段被圖們江水沖斷,我國公民長期借走前蘇聯領土進出此地,防川地區遂成為我國的壹塊“飛地”。1983年8月8日,在圖們江中用青石填築而成的洋館坪堤路通車,至此這塊“飛地”才有了自己的通道。1992年政府投資建設了洋館坪大堤。
? 說起土字牌,首先得說說壹個叫吳大澄的人,吳大澄在中國近代史裏是值得贊譽的少數官吏之壹。1860年,壹紙不平等條約讓沙俄掠走了我國烏蘇裏江以東從圖們江口到黑龍江口4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和沿日本海所有的漫長海岸線。不過,在那個弱國無外交的年代,仍然有壹些愛國誌士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奮力抗爭,吳大澄是其中之壹。1886年,清朝督辦邊務大臣、督察院左副都禦使、著名金石學家吳大澄受清朝廷命令,不遠萬裏來到這裏勘察邊疆。他通過現場勘察,發現根據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規定,清朝廷割讓東北大片土地後這裏的的邊境線應在距圖們江入海口20華裏的地方。但1861年立界碑時俄國卻擅自立在了距圖們江口45華裏的沙草峰上。於是吳向沙俄拒理力爭,沙俄方同意將界牌南移15華裏,也就是移至現在所處的位置。吳大澄凜然的抗爭,最終為自己的國家爭回了黑頂子(今敬信鎮)地方和中國在圖們江俄朝國界段的出海航行權,這就是土字牌的來歷。土字碑高1.44米,寬0.5米,厚0.22米,為花崗巖質。土字碑我方壹側碑面上豎向刻有“土字牌”三個大字,左側豎刻有“光緒十二年四月立”八個小字,俄方壹側刻劃壹個“T”
據史料記載,隋唐時期,防川是舉世聞名的“日本道海上絲綢之路”。唐代的經濟文化、民俗宗教由此傳到日本,促進了兩國經濟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誼。16世紀後期,沙俄越過烏拉爾山,侵略黑龍江流域,結果被清軍打敗。此後,兩國經過談判,正式簽訂了第壹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19世紀中期,沙俄在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同時,也趁火打劫,再次出兵,強占了黑龍江流域的大片土地,並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俄璦琿條約》,隨後又脅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這兩個條約掠奪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裏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而且截斷了中國的領海,使吉林成了壹個離海最近卻沒有海域的內陸省。
? 在被掠奪土地的最南端,沙俄將圖們江入海口北岸約十五公裏的地段劃為已有。這樣,大清國東端陸地和海洋失去了聯系。防川就位於俄羅斯占據的北岸十五公裏的範圍內,是壹塊飛地,又稱防川島,是世之罕見的陸上孤島。國人從陸路進出這塊飛地要借路於沙俄的沿江路段。七十年代初,通往防川的沿江路段被江水沖毀,國家便投資近千萬,在江灣裏墊起了壹條堤壩,總長近壹公裏,名叫洋館坪壩。此堤壩替代了原來的沿江路段,這樣,中方壹勞永逸地解決了從陸路進出防川的問題。
?面對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內心感慨。對於國土,寸土必爭!屬於我們的大好河山,只能望洋興嘆啦!
? 這次琿春之行,對我震撼最大的是,無論對於歷史還是現在,我了解的少之又少!身處吉林省卻不知道原來琿春還有這麽凝重的歷史,對於經濟上的重要意義居然這麽大!現在才明白邊陲重鎮是什麽概念。吉林的出海口不知道何時能夠打通?壹個國家只有強大了,才能不被欺負,我們身為國人更要牢記歷史,沒有國哪有家!我們身邊最大的侵略者其實就是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