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姐要結婚了,作為她的弟弟,婚禮上我應該做什麽?(200分)

姐要結婚了,作為她的弟弟,婚禮上我應該做什麽?(200分)

傳統結婚禮儀

婚禮前夕:延承古禮的傳統婚禮,為各種婚嫁禮儀中最復雜、卻也是別具意義的壹種。 但由於現代新人多數缺乏這方面知識,或時間上不許可,所以選擇以傳統婚禮做為結婚方式的新人已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婚禮前的準備工作即十分繁復,但是簡言則包括

壹、祭拜:男方家在婚禮前壹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將舉行。

二、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禮當天更是千頭萬緒--

壹、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應該先祭拜祖先。

二、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尤以6的倍數最好。

三、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壹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姊妹壹起吃飯,表示離別,大家都要說吉祥話。

五、請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壹男童侍持茶盤(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車後,應給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六、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候之後,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攔住新郎故意阻撓,不準其見到新娘,在經過新郎苦苦哀求後,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常在經過壹番討價還價後都以999元紅包禮成交,意喻「長長久久」。

七、蓋頭紗:新郎給予捧花之後,應將頭紗放下,將新娘挽出大廳。

八、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九、出門:新娘應由壹位福份高的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所以頭不能頂天見陽光,另壹方面也希望能像這壹位女性長輩壹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十、禮車:禮車上方懸綁壹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蔔,以示「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篩,用以驅逐路上之不祥。

十壹、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壹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給新娘(置於茶盤上),新娘則回贈紅包答禮。

十二、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門時,絕對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說再見。

十三、潑水:在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應將壹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潑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十四、擲扇:禮車起動後,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擲扇後必須哭幾聲,且在禮車之後',可蓋竹篩以象征繁榮。

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壹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則燃「炮城」慶賀告喜。

十六、摸橘子:禮車抵達後,由壹位帶著兩個橘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壹下橘子,然後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要留到晚上讓新娘親自來剝,意謂可招來長壽。

十七、牽新娘: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壹位有褔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進入大廳。

十八、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所以新人絕不可踩門檻'而應橫跨過去。

十九、過火盆、踩瓦片:新娘進入大廳、後,要跨過火盆,並踩碎瓦片。過火盆意謂去邪,踩碎瓦片則比喻過去時光如瓦之碎。

二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長輩將新娘介紹給家中認識,此儀式即是承認她成為家中的壹員。

二十壹、拜天地:新人壹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二十二、進洞房:以竹篩覆床上,桌上置銅鏡以壓驚,新人壹起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從此壹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揭開新娘頭紗,兩人合飲交杯酒,並***吃由黑棗、花生、桂圓、蓮子等物做成的甜湯,象征早生貴子。

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壹年到頭都病倒在床上。

二十四、觀禮、喜宴:目前壹般人均采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時同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二十五、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餐廳門口送客,須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盤。

二十六、吃茶:壹般宴客離去後,由男方家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

二十七、鬧洞房:雙方新人可借故戲鬧新人增添新婚喜氣。

————中國民俗文化網

其他:

1。迎娶

迎娶隊伍進門後,女方設筵盛情款待。晉中榆次等地,招待女婿時,除壹應酒菜外,還有薄餅主食,當新女婿的壹定要“偷”十幾張餅、幾雙筷子和壹些酒器,當地人稱為“得富貴”。晉南襄汾壹帶講究新郎、新娘同吃“合婚餅”。晉東南沁縣等地,女兒臨行前要吃雞蛋餅,俗稱“三顆雞蛋壹壺酒,打發閨女上轎走”。

撤席後,新郎再次向嶽父、嶽母叩頭辭行。晉中祁縣壹帶,嶽父此時要為女婿披紅、簪花。然後樂聲大作,迎娶隊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員,以更為盛大的氣勢起程了。“婚”、“昏”同音,晉南壹些地方還保留著新娘晚上出嫁的古老習俗,娘家筵請新郎,壹直要到初更才打發閨女出門。

女兒出嫁離家時,山西各地都有不帶娘家土的習俗。民間認為“土能生萬物,地可產黃金”,怕帶走了土會帶走娘家種莊稼的好運氣。這自然是農業社會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女兒出嫁時,要在炕上換上新鞋,然後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轎;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擡上轎;有的地方是以紅氈或紅布鋪地,女兒脫去腳上的舊鞋,進了轎再換新鞋。不管怎樣出門,反正是腳不沾地。

女兒臨行時,晉東南沁縣壹帶,母親要含著眼淚繞轎二圈,默默祝願女兒幸福吉祥;父親則象征性地護送“百步”,然後由其舅、叔、兄、弟等四人伴行送親。

迎娶路線壹般講究走大回環,回時不走來時路。晉中祁縣壹帶依據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龍(東)出的說法。迎娶隊伍要隨帶紅氈或紅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轎踩踏外,路經寺廟、井臺或石碾、石磨時,還要用來遮掩轎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擾。路遇別人家的嫁娶隊伍時,雙方要互換“針線”,即新娘的女紅消災。現在迎親隊伍相遇時互贈手帕,即此遺風。

迎娶舊時多用轎或轎車,除此而外,呂梁山區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騎驢;長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騎馬。雁北平魯壹帶還有“騾馱轎”的特殊交通工具,即兩頭騾子壹前壹後馱著壹乘長轎。娶親這天,“騾夫”最受人尊敬,他們身著黑色新衣;頭纏白色毛巾,裝束得精精幹幹。據說他們既能把“騾馱轎”趕得穩穩當當,又能使人飽受顛簸之苦,所以喜錢是不能少給的。

迎娶這壹天,新郎、新娘的妝束因時因地而異。新郎舊時頭戴寬邊黑色硬禮帽,身穿馬褂長袍,後來改為制服,現在則大都是西裝革履了。晉中、晉南等地,新娘著裝比較特殊,要頭戴鳳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帶,宛似戲臺上皇後娘娘的形象。後來不穿蟒飽了,改套紅棉襖;不戴鳳冠了,改戴茶色眼鏡,壹律改穿時裝。

2。拜 堂

新郎、新娘進門後,接著就要“拜堂”,又稱“拜天地”。拜堂的地方壹般在洞房門前,設壹張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供桌後方懸掛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後,由兩位男賓引導,行三跪九叩禮,參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後女東男西,行夫妻對拜禮。雁北大同壹帶,拜堂時新郎拜,新娘卻不拜,與常俗殊為不同。

3。洞 房

拜堂完畢後,新郎、新娘在眾人簇擁下進入洞房。晉中、晉南等地,要在洞房門前或門檻上事先放壹馬鞍,等新娘前腳剛跨過去,便立即將馬鞍抽去。

洞房內除了有壹些生活用品外,還要在門口貼喜聯,窗戶貼大紅雙喜字,屋內點大紅花燭。忻州等地,洞房門頭還要掛壹個面塑兔子。沁縣壹帶,洞房裏擺著鬥,鬥內裝有五谷,銅鏡等鎮物,用於照妖避邪;燈燭懸掛高墻,通宵不火,俗稱“長命燈”。雁北平魯壹帶,入洞房之後,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虛射,名為“攆白虎”。晉中、晉南的壹些地方,則把弓箭懸掛在墻上。民間認為,洞房易受邪魔侵擾,如果不禳解、鎮壓,就會出現異常事故,於新郎、新娘不利。

晉中祁縣等地,入洞房後,新郎、新娘並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壓在新郎袍襟之上。新郎用秤桿挑去新娘頭上的“蓋頭紅”,然後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動手脫去新娘腳上的新鞋,為她另換壹雙。所謂“換新鞋,就新範”,意思是新娘以後行事要按男家規矩,受婆家約束。忻州河曲壹帶,新郎挑去新娘的紅蓋頭以後,還要用梳子象征地給新娘梳幾下頭發,俗稱“上頭”,表示這位女子從今以後成為他的媳婦了。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後,還要用同壹器皿飲食,行“合巹(謹)禮”。壹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飲壹點,然後將兩杯酒攙兌,兩人換杯飲完。山西各地風俗稍異,雁北平獸壹帶是新郎、新娘***喝壹盅酒,稱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聞喜等地則衍變為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

新婚之夜,晉南壹些地方還有“踩四角”的習俗。新郎拉著新娘在炕上左轉三圈,右轉三圈.踩時,還要有人在旁邊念誦贊語:“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護著。娃多著,女少著,婆夫兩個常好著……”山西和全國各地壹樣,都有“鬧新房”的習俗,洞房之夜,熱鬧非凡。俗語說:“不鬧不發,越鬧越發”;民間還有“新婚三日無大小”的習慣,婚後三天,賓客、鄉鄰、親友不分輩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匯聚新房參與逗鬧新郎、新娘。人們認為,鬧新房不僅能增添新婚的喜慶氣氛,還能驅邪避惡,保佑新郎、新娘婚後吉祥如意,興旺發達。

4。回門

婚後第二天,男家要設筵款待親友和賓客,親友和賓客向男家恭賀行禮,

俗稱“道喜”。晉東南陵川壹帶,女方父母也托親友中的婦女到男家賀喜,叫做“上 飯”。安澤壹帶,親友、賓客至男家賀喜時,還要競相索取新娘所帶來的果餅,名為 “討幹糧”。雁北平魯等地,婚後第二天還要舉行拜人儀式,由新郎、新娘依次向前 向來道喜的親友和賓客行禮。山西各地,在婚後第二天或第三天壹早,新娘要拜謁公 婆和家族中的長輩,家族中的平輩和晚輩也要來見新娘,俗稱“分人小’或“見大小 ”,其意義是確認新娘在男方家族中的地位。臨猗壹帶,男家還要引導新娘拜見街坊 鄰裏,各家老少壹擁而出,圍觀新娘,稱為“拜巷”。浮山等地則稱為“串村子”。 類似的儀式,嵐縣壹帶則在新婚當天拜堂之後舉行,名為“吃過街飯”。壹般是由男 方本家或鄰裏請新娘到家裏象征性地吃壹點飯。各家要事先準備好座席和飯食,並在 大街上迎候。新娘由“大戚”(即迎親、送親的親友)各二人陪同,每至壹家,“大 戚”介紹過主家身份後,新娘就要上前拜禮,互相見禮畢,然後入座,象征性地吃壹 點飯,壹般為“圪托”。飯畢,由主家送出,又由另壹家接走,直到“大戚”認為滿 意為止。壹般不壹定是有請必至,大量的還要謝絕。 當地非常重視這壹習俗,壹來是讓新娘認壹下本家鄰裏,便於日後往來;二來顯示 婆家的人緣。請過街飯的越多,主家越高興。事後,婆家都要給請過街飯的人家送謝 帖,以表謝意。

婚後第三天,壹些地方還保留著“暖女”的古老習俗。這壹天,女方父母拿著點心、燒餅來看閨女,生怕女兒初到婆家拘謹,吃不飽飯餓著。翼城壹帶稱為“看三日”,沁縣等地則叫做“打聽三天”。

“回門”,即新婚夫婦雙雙回女方家省親的習俗,也流行於各地,只是時間不壹,有在婚後第二天的,有在婚後第三天的,也有在婚後第六、七、九、十以至十二天的,因地而異。平魯壹帶,婚後第二天,新婚夫婦即隨送親的回女家住壹兩天,稱為“回親”。

襄汾壹帶也是婚後第二天回門,不過當天新婚夫婦還要壹同再回到男家,稱為“打來回”。廣靈壹帶,婚後第三天女家派車馬迎請新婚夫婦回門,新郎在女家除拜見女方父母外,還要拜見女方親友,壹直住夠九天才回來,稱為“合堂”。榆次壹帶,婚後第三天女婿要帶上禮物同媳婦壹塊去女家,稱為“謝婚”。在安澤等地,女家則在第三天,或第六天、第九天請新婚夫婦回門。呂梁山區的永和壹帶,女家有在婚後第七天接新婚夫婦回門的,名為“對七兒”;有在婚後第九天的,名為“對九兒”。聞喜、翼城等地,都是婚後第十天由娘家把女兒、女婿接回,連住十天再返回婆家。聞喜叫“出十”,翼城叫“喚十日”。浮山壹帶則是婚後十二天才回娘家,稱為“出十二”。

民間把新娘從娘家嫁到婆家稱為“進門”,所以才把新娘從婆家回娘家省親稱為“回門”。新婚夫婦壹塊回門,成雙成對,又稱為“雙回門”。這壹習俗從女婿方面來說,有感謝嶽父、嶽母恩德,拜會、結識女方親友等意義;從女兒方面來說,則表示了出嫁成家後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情。不過,初離家門、乍別父母的新娘回門這壹習俗,對於新郎來說,卻不是壹件輕松的事。且不說在女方親友面前,新女婿要備受“品頭論足”,單單是新娘的妹妹們,他就招架不住。這些放肆的女孩,把煙灰、黑漆往姐夫臉上抹,讓姐夫吃包有辣椒、花椒的餃子,無所不用其極。新女婿在被戲鬧的過程中不能發怒,即使手足無措,備極尷尬,也還得滿臉堆笑,聽憑發落。

————————————————

父母致詞範本:

各位來賓:大家好!

今天是我女兒(兒子)***和***喜結良緣的大喜日子,承蒙各位來賓的到來,在此表示最熱烈歡迎和衷心地感謝!

緣分使我女兒(兒子)***和***結為夫妻,身為父母感到十分高興。他們通過相知、相悉、相愛、到今天成為夫妻,從今以後,希望他們能互敬、互愛、互諒、互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

最後,祝他們倆新婚愉快、幸福美滿。

結婚禮儀網: /newscenter/new/marry/20040920123424.html

就愛學習網:

/Article/rizhangliyi/200603/12240.html

新人婚禮當天流程:/newscenter/new/marry/20040901082215.html

上面這些網上還有很多,希望對妳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