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老舍的北京的春節主要內容

老舍的北京的春節主要內容

文章以時間,以人們的活動為來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等等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然後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燈火通宵,鞭炮聲絡繹不絕,吃年夜飯、全家人壹起守歲;初壹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描繪了壹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全文充滿北京味兒的樸實語言,陳述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又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北京的春節節選: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裏,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地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這壹季節才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壹些。在胡同裏,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就不上學了,放年假壹月。兒童們準備過年,差不多第壹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各種幹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攙2和成的,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用榛瓤兒。兒童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兒兒童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他們須預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切。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裏,這天晚上家家祭竈王,從壹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竈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竈王上天。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用糖粘住竈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現在,還有賣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並不再粘竈王的嘴了。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麽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壹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裏的老媽媽論,講究在除夕把壹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壹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人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壹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願動壹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哪壹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壹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麽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元旦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時,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遊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雲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可是,開廟最初的兩三天,並不十分熱鬧,因為人們還正忙著彼此賀年,無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雲觀外的廣場上有賽轎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並不爭取誰第壹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技能。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正紅旗人。1899年出生於北京西城小楊家胡同壹個貧民家庭。父親舒永壽是清朝保衛皇城的壹名護軍,1900年在與八國聯軍作戰時陣亡。母親馬氏出身農家,不識字,丈夫死後靠給人做雜工勉強維持壹家生活。

老舍1913年人北京市立三中,半年後因交不起學費,轉入免費供給膳宿的北京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1922年在南開學校任中學部國文教員。1924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文講師。

他壹生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離婚》、《駱駝祥子》《斷魂槍》、《月牙兒》、《我這壹輩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茶館》、《龍須溝》、《殘霧》、《方珍珠》、《春華秋實》等。

參考資料:

老舍-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