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的來源已不可查考,但是我以為豫讓的國士論對我們應該頗有啟發:君以眾人待我,我以眾人報之;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當年豫讓受智伯瑤厚恩,趙襄子殺智伯瑤,後來豫讓為報此恩,不惜吞碳毀容以刺殺趙襄子。這等忠義,實讓我動容。而儒家出世的理念,以及施展抱負的強烈願望,使他們對於能讓其壹展長才的人感恩戴德,所以,即便是對他們的後人,也常懷感恩之心,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這方面的代表。他們對於統治者的這種愚忠不禁讓人感嘆,甚至有淡淡的哀傷之意。
至於說忠於壹種思想,確切的說,可以視為壹種理念,譬如說國士論。但是這似乎又回到忠於統治者的問題上了。那不如再說說郭嘉的擇主論:原話忘了,大意是:那些留下英名的人物為什麽總能成功,因為他們善於挑選自己的主上,當今亂世,非君擇臣,臣也擇君。所以他在投靠袁紹之後,見其不能成事便轉投曹操,成就壹世英名。可以這樣說,他對曹操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說選擇正確的君上然後忠於他。
還有壹種就是電視上經常演繹的為民型的,就是說他忠於的是人民,壹旦君上背棄了人民,他也會遠離君上,這種就不夠典型,傳說清初的範文程就是這個類型,看到明朝腐敗,為了人民投靠了清朝,這不排除美化的可能,但這種理念完全是異類,就不贅言了。
當然還有壹些類型,鑒於我才疏學淺,就靠妳自己去論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