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3月10日生於上海壹個充滿藝術氣氛和學術精神的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傅雷是我國著名的學者、藝術理論家和翻譯家。傅雷對多種中西藝術、文化的淵博學識,獨到見解以及縝密嚴謹的學風,對藝術真理的赤誠追求,直接、長期、深遠地影響著傅聰的演奏藝術。
三四歲時的傅聰,已能感受到音樂的強大吸引力,顯露出對音樂不尋常的熱愛。七歲半開始學鋼琴,拜意大利指揮家、鋼琴家,時任“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的梅帕器(Mario Paci)為師。梅帕器是李斯特的再傳弟子。傅聰在其門下受教三年。
傅聰於1951年夏再拜蘇籍鋼琴家勃隆斯丹(Ada Bronstein)夫人為師。傅聰刻苦用功,每天練琴七八個小時,在酷暑天氣,衣褲盡濕,也不稍休。而他對音樂的理解也顯出有獨到之處。
1953年,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在羅馬尼亞舉行。經國內選拔,傅聰作為唯壹的中國選手參加“聯歡節” 的鋼琴比賽,結果獲三等獎。當時他演奏的斯克裏亞賓的《前奏曲》,曾將蘇聯選手感動得不禁淚下。
1955年3月,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華沙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74名選手齊聚波蘭首都。傅聰是唯壹的中國選手,也是音樂資歷最為薄弱的壹位選手,經三輪比賽,他以與前兩名相近的分數獲第三名,還獲《瑪祖卡》演奏最優獎。這是東方人首次在肖邦比賽中取得的突出成績。雖為第三,但傅聰的演奏魅力,足以使他成為該屆比賽之中最引人註目的人物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