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我國年少有為之人有哪些

我國年少有為之人有哪些

曹沖

曹沖聰明才智

曹沖自小生性聰慧,五、六歲的時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史上留有曹沖稱象的典故。

曹沖稱象

有壹次,東吳的孫權送給曹操壹只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壹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麽粗,人走近去比壹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妳們哪個有辦法稱它壹稱?” 嘿!這麽大個家夥,可怎麽稱呢!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

壹個說:“只有造壹桿頂大頂大的秤來稱。”

另壹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壹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說:“妳這個辦法呀,真叫笨極啦!為了稱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壹個個都行不通。真叫人為難了。

這時,從人群裏走出壹個小孩,對曹操說:“爸爸,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壹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著說:“妳小小年紀,有什麽法子?妳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沖把辦法說了。曹操壹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準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裏停著壹只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壹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壹塊壹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壹點兒壹點兒往下沈。等船身沈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壹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麽回事,看到這裏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裏的石頭都稱壹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瞇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裏在說:“妳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

方仲永,北宋時江西金溪人,世代耕田為生,幼年天資過人,成人後泯為眾人。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的時候,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他父親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壹樣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壹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壹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麽,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教育,想成為壹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王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這段關於路邊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記載在《世說新語》上。這個哲理味濃郁的小故事,讓我們毫不猶豫地將王戎劃在神童的圈子裏。如果說曹沖的天分在於解決問題,那麽王戎的天分則在於觀察總結。

--------------------------------------------------

孔融

孔融十歲,隨父到洛陽,時李元禮有威名,登門者須雋才之士或有清譽,又或是中表親戚,閣人始肯通傳,孔融獨自到李府,向門官言道:“我是李府君親。” 門官為他通傳後請人府相見,李元禮問道:“君與仆有何親?”,孔融對日:“昔先祖仲尼(孔子)與君先人伯陽(老子)有問禮之誼,是以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此言出自壹個十歲幼童之口,李元禮及在座賓客莫不奇之。時有太中大夫陳韙後至,得聞此事,便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能佳。這倒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卻是對孔融的不以為然。沒想到孔融應聲答道:“想君小時,乃當了了。”

這裏用了壹個歇後手法,意思說陳韙現在是“大未必佳”。陳韙遭此反擊,大為尷尬,壹時語塞。壹個十歲的孩子,壹句話堵得名士張口結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實在令人贊嘆。

--------------------------------------------------

司馬光

有壹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壹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壹不小心,掉到缸廠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壹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壹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沈著冷靜,從小就是壹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

甘羅 甘羅驅車去見張唐,說:“當年武安君白起就因為不服從應侯範雎的命令去攻打趙國,被應侯攆出鹹陽,死在杜郵。現在文信侯的權力比應侯大得多,妳違抗他的命令,看來妳的死期不遠了!”壹席話嚇得張唐乖乖答應出使燕國。

甘羅又征得呂不韋的同意,按照秦國擴大河間郡的意圖到趙國去進行遊說,他針對趙王擔心秦燕聯盟對趙國不利的心理狀態,大加攻心,說:“秦燕聯盟,無非是想占趙國的河間之地,您如果把河間五城割讓給秦國,我可以回去勸秦王取消張唐的使命,斷絕和燕國的聯盟。到那時妳們攻打燕國,秦國決不幹涉,趙國所得又豈止五城!”趙王大喜,忙把河間五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甘羅滿載而歸,秦國不費壹兵壹卒而得河間之地,秦王就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並把當年封給甘茂的土地賞給他。由於當時丞相和上卿的官階差不多,民間因此演繹出甘羅十二歲為丞相的說法。 中國歷史上的確有過很多神童: 項橐,7歲時沒被孔子考倒,反把孔子考倒,成為孔子師。 秦朝甘羅12歲立大功,被秦王拜為上卿。 漢代的東方朔二歲即能暗誦《魏史》。 曹植、陶淵明、顏之推等都自幼博覽群書,南朝文學家劉孝綽六歲能文、陰鏗四歲誦詩賦壹日千言、徐陵七歲能文、博涉經史。 唐初四傑中,盧 照 鄰幼年即“閱禮而聞詩”。駱賓王六歲即寫下傳誦千古的《詠鵝》詩。王勃5歲就寫出構思嚴密的文章,常常語驚四座,8歲寫《漢書註指瑕》。 楊炯9歲中神童舉,後授校書郎。 中晚唐李杜白、王維、李賀等等更令今人嘆服。王維幼時通音律、工書畫、善屬文。年少時寫的“每逢佳節備思親”傳誦至今。李白 從小接受漢語與突厥語二種語言,5歲時能背誦《六甲》(道家典籍),10歲時已讀完諸子百家之書。杜甫7歲時便詠出有名的《鳳凰》詩。白居易五六歲就能寫詩、九歲能辨韻律。韓愈很小受教育,4歲出語驚人,6歲能讀《詩經》《孟子》《國語》《史記》等。李賀五六歲開始寫詩。7歲時寫得樂府詩在京城競相傳抄,引得韓愈等大加贊賞。 顧炎武幼時練就驚人的讀書習慣,壹目十行。少時參加復社,反宦官權貴。並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著名思想。

清末,康有為3歲始看畫識字,4歲開始讀《論語》《中庸》等書,5歲以“柳成絮”對“魚化龍”初露大誌。12歲博神童稱號。

粱啟超四五歲讀四子書,六歲讀完中國略史、五經。十壹歲秀才,十六歲中舉。12歲入廣州學海堂(當時當地最高學府)。

胡適3歲入學,入學前已認字1000,母用重金厚待教師用超常方法教他。他很快遍讀儒家經典。12歲離鄉去上海讀書,壹入學就連升四級。19歲考學去美,26歲獲博士。 茅以升10歲考入江南中等商業學校。15歲考入唐山路礦學堂,23歲成為該院首名工學博士。回國後25歲成為最年輕的教授。 不過成就豐功偉業的又有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