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字在文言文中有幾個的解釋和例子董dǒng
動詞義:
1、形聲字。從艹重聲。①本義:草名,即鼎蕫。②督察。
2、監督;督察。
董之用威。——《書·大禹謨》。傳:“董,督也。”
董逋逃。——《左傳·文公六年》
董之以武師。——《左傳·昭公十年》
出則監察而董是非。——《後漢書·陳忠傳》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統率。如:董壹(統壹主持;壹統);董率(董帥。統率;領導);董督(統率)等。
4、主持;主管。如:董成(主持和談)。
5、正;守正。
董,正也。——《爾雅·釋詁》
隨人使少師董成。——《左傳·桓公六年》
而辱使董振擇之。——《左傳·昭公三年》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楚辭·屈原·涉江》
名詞義:
1、古地名。春秋時晉地,在今山西省萬榮縣境。
2.關於“董遇字季直”的文言文譯文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穭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閑習讀,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註。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從學者雲:“苦渴無日。”
遇言:“當以‘三余’。”
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譯文
董遇,字季直。為人樸實敦厚,從小喜歡學習主。漢獻帝興平年間,關中李榷等人作亂,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處。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來賣幾個錢(維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總是帶著書本,壹有空閑,就拿出來誦讀,他哥哥譏笑他,但他還是照樣讀他的書。
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註釋;對《春秋左氏傳》也下過很深的功夫,根據研究心得,寫成《朱墨別異》。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教的人說:“(您說的有道理),只是苦於沒有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余’時間”。有人問“三余”是什麽?董遇說:“三余就是三種空閑時間。冬天,沒有多少農活。這是壹年裏的空閑時間;夜間,不便下地勞動,這是壹天裏的空閑時間;雨天,不好出門幹活,也是壹種空閑時間。”
是這篇嗎
3.文言文翻譯董氏將娶於範氏題目《董叔欲為系援》
原文董叔將娶於範氏,叔向曰:‘範氏富,盍已乎!’曰:‘欲為系援焉。’他日,董祁訴於範獻子曰:‘不吾敬也。’獻子執而紡於庭之槐,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譯文董叔想要娶於範氏,叔向說;"範氏富有,為和要和她成親呢,董叔說想攀附她.過了幾天,董祁(於範氏)對範獻子抱怨說董叔不尊敬她,獻子就把董叔抓起來綁在了院中的槐樹上.叔向經過的時候,董叔對叔向說:"妳可以為我求情嗎?叔向說:妳想攀付的願望達成了.還請求什麽呢?
題目
第(1)小題“範氏富,盍已乎?”
翻譯:範家富貴,何不取消這門親事呢?或:範家富貴,為什麽不停止婚
事呢?
翻譯此句要註意三點:①疑問副詞“盍”及固定結構“盍……乎”。“盍
”是“何不”的合音。“盍……乎”應該翻譯為“為什麽不……呢?”②實詞“
已”的意思,“已”,本義是停止。中學語文課本中的用例有:“操蛇之神聞之,
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列子?湯問》)。“學不可以已”(《勸學》)在這
壹句中可以譯做“停止”或“結束”、“取消”。③謂語動詞“已”後省略賓語
現象。根據文段語境及文後註解中對“系援”的解釋,“已”字後應補出省略的
賓語“婚事”、“親事”。
第(2)小題“獻子執而紡於庭之槐。”
翻譯:範獻子把董叔抓來綁在庭院中的槐樹上。
翻譯此句要註意兩點:①實詞“執”與“紡”的意思。“執”,本義是拘捕
、捉拿。語文課本中有:“被執至南”(《梅花嶺記》)。在該句中可以譯做“
抓”。“紡”字的意思在文後註解中已給出。②謂語動詞後賓語省略現象。“執
”與“紡”之後要補出“之”,即“董叔”。
第(3)小題“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翻譯:(妳)想要的(東西)已得到了,還請求什麽呢?
翻譯此句要註意兩點:①對話中主語與賓語省略現象。謂語動詞“欲”之前
要補出主語“子(妳)”,之後要補出賓語“之(東西)”。②賓語前置現象。
“又何請焉”即“又請何焉”,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常常前置,翻譯成現
代漢語時應該將賓語移到動詞後
4.中考必備文言文(送董邵楠序)翻譯送董邵南序[唐]
韓愈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誌於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雲邪?聊以吾子之行蔔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譯文;
自古就說燕、趙壹帶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俠義士。董生考進士,接連幾次未被主考官錄取,懷抱傑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個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壹定會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妳這樣不遇於時,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實行仁義的人,都會同情憐惜妳的。何況燕、趙壹帶的豪俠之士奉行仁義是出於他們的本性呢!然而,我曾聽說風俗是隨著教化而改變的,我哪能料想那裏現在比起古時候所說的沒有什麽兩樣呢?姑且以妳此行去證實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為妳的此行而產生了壹些感想。請妳為我到望諸君樂毅的墓上去憑吊壹番,並且到那裏的街市上看看,還有過去的屠狗者壹類的豪俠義士嗎?替我向他們殷勤致意:聖明天子在上執政,可以出來任職效忠了!
5.文言文《董孤直筆》翻譯拼音dǒnghúzhíbǐ同義詞無反義詞無出處《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後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尊重歷史事實故事春秋時期,晉靈公十分殘暴,相國趙盾勸他改變作風。晉靈公竟想殺他,他只好準備出逃。趙穿刺殺了晉靈公。太史董狐在史書上寫趙盾殺其君。趙盾不服要求改寫。董狐說:“妳身為相國,國君被殺,妳不討賊,妳就是主謀,這事我就是死也不會改。”董狐直筆《左傳·宣公二年》:“乙醜,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太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O詠史官秉筆直書,剛正不阿。宋黃庭堅《王彥祖惠其祖黃州制草書其後》:“董狐常直筆,汲黯少居中。”另參見文明部·文具“董狐筆”、人物部·官吏“董狐”。孔子評論這件事時說,董狐沒有錯,他是壹位好史官,據法直書而不加隱諱;趙盾也沒有錯,他是壹位賢明的大臣,為了法度而蒙受惡語,真是可惜啊!如果趙盾逃跑出了國境,就可以免除弒君之名了。杜甫在《寫懷》壹詩中提到董狐筆:“禍首燧人氏,厲階董狐筆。”宋代文天祥的《正氣歌》裏就有這個典故:“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6.文言文《董遇“三余”讀書》全文翻譯壹、譯文: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訥但好學。興平年間,關中李傕等人作亂,他與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將軍處。他們經常上山打柴背回賣錢(來維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時董遇都帶著書,有空閑就拿出書誦讀,哥哥嘲笑他,但董遇沒有改正。
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為它作了註釋;對《左氏傳》也下過功夫,根據研究心得寫成了《朱墨別異》。有個跟著董遇學習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讀書多讀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余’。”有人問“三余”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壹年的多余時間,夜晚是壹天中的多余時間,下雨的日子是平時的多余時間。”
有個跟著董遇學習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讀書多讀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余’。”有人問“三余”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壹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是平時的多余時間。”
二、原文:出自三國魚纂《魏略·儒宗傳·董遇》
(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穭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閑習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註。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從學者雲:“苦渴無日。”
遇言:“當以‘三余’。”
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從學者雲:“苦於無日。”遇言:“當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擴展資料
壹、人物簡介
董遇,字季直。漢末三國魏國人物。董季中(字季中,名不詳)之弟,魏國著名儒宗。其人不見《三國誌》記載,僅見於魚豢《魏略》。
二、作者簡介
魚豢(生卒年待考),長魚氏,京兆(今陜西西安)人。三國時期曹魏國郎中、著名史學家。
《魏略》,是魚豢私自撰著的,壹般皆說其記事止於魏明帝。但據《三國誌·三少帝紀》註引《魏略》記有嘉平六年(公元254年)農歷9月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及郭太後議立高貴鄉公事甚詳,則知《魏略》記事非只止於明帝,而是止於三少帝時。
魚豢是陜西關中人,源出春秋姬姓晉國長魚矯氏族,所以對西戎故地即西北的風土人情多有敘述,因此在《三國誌·東夷傳》中裴松之註引《魏略·西戎傳》,不僅能補諸多陳書之缺,而且史料價值也極為珍貴,被歷代史家稱譽為:“殊方記載,最為翔實”。
7.文言文董允傳的翻譯董允,字休昭,是掌軍中郎將董和的兒子。先主(劉備)立太子,董允被選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馬。後主(劉禪)繼位後,董允升任黃門侍郎。
丞相諸葛亮將要北征魏國,駐軍漢中,考慮到後主年紀幼小,難以辨別是非曲直;因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宮廷內府的事務交由他負責。諸葛亮給後主上奏疏說:“侍中郭攸之、費祎、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簡選提拔起來留給陛下的。至於權衡取舍,規劃補益,毫無保留地向陛下進獻忠言,都是他們的責任。我認為,宮中的事務,不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就壹定能夠彌補失誤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沒有聽到勸勉陛下發揚聖德的忠言,就應當責罰董允等人,以表明他們的怠慢失職。”不久,諸葛亮請費祎作參軍,將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宮的宿衛親兵。郭攸之性情向來平和溫順,只是湊數的官員而已。進獻忠言采納意見的任務,都由董允壹人承擔了。
董允處理政事註意制定防範措施,克盡匡正扶救的職責。後主劉禪常常想要挑選美女充實後宮,董允認為古代天子的後妃之數不超過十二人,現在後主的嬪妃美女已經充備,不應該再增加,就始終堅持,不答應選取美女之事。後主劉禪越發畏懼害怕他。尚書令蔣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薦費祎和董允,又上表說:“董允在宮內侍奉多年,輔佐襄助王室,應該賜予他爵位和封地,來褒獎他的辛勞和功勛。”董允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後主逐漸長大,寵愛宦官黃皓。黃皓善於阿諛逢迎,機敏狡黠,想要取悅後主,求得進身。董允時常對上正顏厲色地匡正後主,對下則多次斥責黃皓。黃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為。壹直到董允去世,黃皓的職位沒有超過黃門丞。
董允曾與尚書令費祎、中典軍胡濟等人相約出遊宴飲,車馬已經準備停當,擔任郎中的襄陽人董恢前來拜訪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紀輕輕,官職卑微,看見董允停止外出接待他,踟躕不安,請求離去。董允不答應,說:“本來我之所以要出遊,就是要和誌趣相投的人壹起遊玩暢談。現在您已經屈尊(來到我家),正要好好說說闊別多日蘊積的思念之情。舍棄這樣的交談,去赴那個宴會,不是我原來(做這事)的意圖。”於是讓人解下駕車的馬匹,費祎等人也都停了車馬,不再出去遊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禮賢下士,行事大都是這種樣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為輔國將軍。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暫理尚書令職務,做大將軍費祎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8.求文言文翻譯董用和在京師時董用和在京師時。其寓舍與於侍郎謙相對。用和生子,親友致賀禮,定日會客,先已發書。至日,宰牲陳設已畢,忽聞於公喪母,舉哀於家。用和曰:「於公有喪,而吾家燕客,非人情也。」遂輟飲具,令人遍告諸客,請易他日。人甚異焉。用和壹日與同官葉某退朝,並轡徐行。暑日方中,用和行愈緩,葉不能堪,曰:「君何不策馬?」用和曰:「子以熱乎?」葉曰:「然。」用和曰:「我與子熱,馬獨不熱耶?」終不加鞭。其性度如此。
(簡譯)
董使用和在京師時。他的住所與侍郎於謙相對。用和家生孩子,親戚朋友送賀禮,定好日子會見客人,先已發的書信。到了這壹天,宰牲擺酒陳設完畢,忽然聽到於侍郎母親去世,哀悼在家。用和說:“在妳家有喪,而我們家宴客,不是人情道理的事情啊。於是停止擺宴,撤掉餐具,使人遍告各客,請換壹天。人很驚異。用和有壹天和同官葉某某退朝,並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徐行。酷暑天方中,用和行進越緩慢,葉不能忍受,說:“妳為什麽不騎馬?他用和說:“妳熱嗎?“葉說:“然也。他對用和說:“我與妳熱,馬卻不熱嗎結果還是不騎馬堅持步行。其性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