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妳和妳沒關系。
許多人對這句話情有獨鐘,在大多數人看來,它樸實,卻又擲地有聲,尤其在這個物欲橫流,現實主義大行其道的年代,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面對愛情,懷抱的是壹種怎樣的情愫呢?
在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眼中,關於感情,理想的關系大概是“我愛妳,但與妳無關”。他認為每個人的“課題”都是分離又獨特的——我與妳, 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我愛妳是我的事情,而妳愛不愛我是妳的事情。即使妳不愛我,我對妳的愛依然不會改變,因為能夠決定愛妳的只有我自己。遇到心儀的人,就放手去愛,年輕的轟轟烈烈,總好過年邁的悔憾終身。但再濃烈的愛,也需要有壹個限度,任何過激的愛都過猶不及。君子有雲,發乎情,止乎禮,如果妳愛她,請先尊重她,不要傷害到她。
愛不是以回報為目的,愛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行為。持“回報思維”的人,對所愛的人,總是躊躇不定,患得患失,擔心自己付出竹籃打水壹場空,結果只能是作繭自縛,喪失愛的能力。 對於愛的人,妳只需要聽從自己內心,順勢而為,況且沒有嘗試過,妳怎麽知道對方不會接受 妳呢?就算結果不盡如意,妳可能會失落,但是請不要氣餒,也許TA並非是妳命中註定的那個人。愛人的同時,也要愛惜自己,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也許失去TA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另壹個世界的開始。妳可以愛TA,也可以再愛其他人,世界不會因為少了TA就停止運轉。縱使所愛之人可遇不可求,我們也要保留愛的能力,以便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遇到真正的那個TA。
妳和TA,永遠都應該是平等的關系,平等是建立和保持戀愛關系的必要前提。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見所謂的“舔狗”,為了贏得被追求者的芳心,犧牲自己的尊嚴和底線去迎合對方。不平等的感情關系不僅不會有結果,反而會讓彼此關系畸變,甚至破裂。“舔狗”現象本質上就是乞討式的愛戀,追求者就是感情的乞丐,而被追求者在必要的時候加以施舍,目的無非是建立備胎,或控制,或利用,雙方價值上形成了壹種俯仰視角,壹個居高臨下,養尊處優,寵溺成性,另壹個得不到尊重,內心卑微,逆來順受。即便壹個願打,壹個願挨,雙方最後勉強在壹起,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兩個人在壹起,彼此間既沒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優越性,而是平靜而自然的狀態,這才是真正的愛。
人們常以“愛”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實,只要發現對方和異性的朋友或者同事有壹點往來,就會加以幹涉,甚至偷看對方手機通訊記錄,束縛就是支配對方,是壹種不信任對方的表現。與壹個不信任自己的人處在同壹個空間裏,根本不可能保持壹種自然狀態,即便彼此是戀愛關系也不能稱之為愛。阿德勒曾說:“如果想要和諧地生活在壹起,那就必須把對方當成平等的人。”平等的關系應該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反對束縛對方,並不是放縱不忠的行為,而是維持健康關系的基礎。
如果每個人都能明晰自己的課題,享受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間就沒那麽多糾結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