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對國畫是有偏見的,感覺很單調老舊,畫來畫去不外乎山水、人物和花鳥,縱有大師級人物,也還是水墨下的蝦和馬,我喜歡彩色艷麗的視覺效果。
不過上了國畫的體驗課後,我發現國畫的藝術世界裏其實蘊藏了很多哲學和禮教的東西,國畫作為壹種傳統文化,突然好像壹塊磁石深深地吸引了我,不知道這種轉變是不是和人年齡的增長或者閱歷的增加有關系。
先說墨的神奇,同壹款墨汁,因為水分不同的調試,就可以表現出千差萬別的層次感,而這些深深淺淺的差異,在簡單裏可以營造無窮的變幻組合,深和淺,遠與近,疏對密,濃映淡,多襯寡,壹張白紙上可以開出無數朵意境深遠的花。
而同壹支筆,中鋒、側鋒、逆峰、散峰的不同運用,也會帶來或平或蒼,或細枝或遒勁的立體感官。
老師說,國畫之初,書畫同源,講究氣韻生動,重意境求神似,空靈飄逸。因此國畫很包容,哪怕我們這些新手小白,拙笨的筆下也有那麽壹丁點兒寫意的感覺。
在畫畫的過程中,心無旁騖,所有的情緒都被調動在調色下筆間,期待成品的驚艷,可是偏偏?又急不得,要耐心等墨色幹了,才能再繪制其它顏色,否則墨色暈染開去,臟兮兮,美美的心情也卷了邊兒。
壹起體驗的社群裏,有五歲的孩子,執筆氣定神閑,有退休多年的阿姨,設色老當益壯,朝陽和夕陽,***同感受國畫的藝術魅力。
聽說過倪萍的學畫經歷,從央視壹姐的位置激流勇退後,她經歷了人生的低谷,感情不順,兒子也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心力交瘁的倪萍在五十壹歲的年紀拿起了畫筆,在揮毫潑墨裏收獲壹顆通透明亮的心,也要自己重新神采飛揚起來。
盡精微,致廣闊,國畫承載了堅強和柔韌,國畫也講述了生活和故事,在山水裏,在花鳥間。
很多人遙想退休後的生活,有花種,有畫畫,還有壹只寵物在腳下,這大概也是我會向往的生活方式吧。
所以,體驗課結束了,但是努力曲終不散場,墨色依然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