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趙兩國地處中原的西部和北部,是與北方遊牧民族接壤的,冷兵器時代的戰爭,說白了打的就是人和錢,而這兩個諸侯國都打了遊牧民族的?主意?,那麽究竟兩國民族融合有何差別呢?
我們先來說說秦國。
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庚好利而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史記?魏世家》
秦國發家於西部邊陲,並且長期居於此地,從立國之初,就被中原諸侯所歧視,中原諸侯有個集會什麽的,那是根本不帶秦國玩的,就像上述引用,是魏無忌對魏王所說的話,這當然也代表當時不少諸侯的想法,那就是秦國與戎翟無異,沒有仁義之心。
那麽這是諸侯國對秦國的偏見嗎?其實也不見得,《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為其男女之別。
這句話是商鞅在趙良勸說他急流勇退時炫耀自身成就時所說的話,意思是說秦國本來的習俗和戎狄壹樣,父子不分開,男女老少同居壹室,而經過商鞅變法後,改變了秦國的教化,使他們男女有別,分居而住,這也進壹步表明了秦與戎翟相近,而與中原諸侯有別。
而這句話同樣也間接表明了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在民族融合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僅改變了戎翟落後的風俗,而且?營如魯衛矣?,魯衛是當時?高端文明?的代表,由此可見商鞅對秦國乃至民族融合的重大貢獻。
我們再來說說趙國。
趙氏,中央之國也,雜民所居也,其民輕而難用也。?《韓非子?初見秦》
韓非子認為,趙國雖是中央之國,但雜民所居,而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內百姓輕率而難以使用,這也就是說,趙國民族成分很是復雜,以至於到了戰國末期依然有?雜民?,這也成為了韓非勸秦王先滅趙國的原因之壹。
邯鄲的武靈叢臺
既然韓非認為趙國此時有這種弊端,那就意味著秦國此時並無此憂慮,也從側面說明了秦國在?雜民?這壹問題上處理的很好,至少要比趙國好,不然如果秦國也有?雜民?的問題,這種勸說也顯得蒼白無力。
此外,上述韓非子的話,《戰國策?秦策》中曾記載,張儀也對秦王說過,所以民族融合問題,是趙國壹直不曾徹底解決的大問題,國家內部的各個民族無法真正融合,國家又怎麽會穩定呢,即使能爆發出戰鬥力,也只是短暫的,無法長久,這就是趙國民族融合不如秦國的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