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文言文5比較閱讀的答案

文言文5比較閱讀的答案

1. 求文言文比較閱讀題

比較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完成1—5題(10分)

甲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終滅吳。(選自《史記》)

1用“/”給下面句子劃出朗讀節奏。(1分)

舜發於畎畝之中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過然後能改( )

③吳既赦越 ( ) ④與百姓同其勞( )

3、翻譯下列句子。(2分)

女忘會稽之恥邪?

翻譯:

4、甲文首段列舉古代六位賢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論點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語 來概括其主要內容。(3分)

5、品讀甲乙兩文,談談憂患意識有怎樣的現實意義?(2分)

答案(10分)

1、舜/發於/畎畝之中(1分)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錯誤 ③ 赦免 ④ 勞動

3、妳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遭受的恥辱了嗎? (2分)

4、在艱苦磨練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分) 臥薪嘗膽(1分)

5.這是壹道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2分)

2. 求5篇文言文閱讀,含有原文、閱讀題目、閱讀答案和註釋

壹晏子之禦晏子為齊相,出。

其禦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

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④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誌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

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損抑⑦。

晏子怪而問之,禦以實對⑧。晏子薦以為大夫。

註釋:①禦:馬夫。 ②駟馬:四匹馬拉的車。

③去:離開,這裏指離婚。 ④相:擔任國相。

⑤誌念:誌向和思考的東西。⑥自下:謙虛。

⑦自損抑:克制自己,保持謙卑。⑧對:回答。

[譯文]:晏子擔任齊國之相時,有壹天出去。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裏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國相駕車,坐在傘下,用鞭子抽打著車前的四匹馬,趾高氣昂,很是神采氣昂。車夫回來後,他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她是什麽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滿六尺,身為齊相,名聞各國。

今天,我看他出門,智謀深遠,態度謙虛。現在看看妳,身高八尺,卻做人家的車夫,可是看妳的樣子,好像還覺得很滿足,我因此要求離婚。”

從此之後,她丈夫處處收斂,謙卑多了。晏子覺得奇怪,就問他怎麽回事,車夫據實相告,晏子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1.解釋下列短語。(1)意氣揚揚: (2)名顯諸侯: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觀其出,誌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選出理解和分析有誤的壹項。

( ) A.本文是寓言,簡短精練,含義深刻,含蓄地表明觀點、說明道理,說服力強。B.本文非常細膩地敘述了壹個故事,雖鮮明生動,但讀者難以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

用這樣的手法推薦國家大臣,似乎也不夠慎重。4.晏子是古代名相,結合文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他選用人才的標準是什麽。

答案:1.(1)趾高氣揚,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諸侯各國都有很大的名聲。2.今天我看他出門,雖然誌向遠大,深謀遠慮,卻總是顯出自己很謙虛的樣子。

3.B4.晏子的標準是:有了缺點能虛心接受意見,並及時加以改正。二子魚論戰宋公及楚人戰與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濟(③)。司馬(④)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陳(⑤)而後擊之,宋師敗績。

(節選自《》)註釋(1)泓:泓水 (2)既:盡,完了 (3)濟:渡過 (4)司馬:統帥軍隊的最高長官,這裏指子魚。 (5)陳:同“陣”,擺好陣勢。

[譯文]:宋襄公領兵和楚軍在泓水地方交戰。宋軍已經排好隊列,楚軍還未全部渡河。

子魚說:“他們人多,我們人少,趁他們尚未全部渡河,請下令攻擊他們。”襄公說:“不行。”

楚軍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隊列,子魚又將上述意見報告襄公。襄公說:“還不行。”

等到楚軍排好了陣勢,然後才攻擊他們,結果,宋軍大敗。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2.翻譯下面的句子。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3.用原文語句答題。(3分)文中“宋師敗績”是因為宋公錯失了發動進攻的時機:(1) , ;(2) 。

答案:1.隊列2.對方人多而我們人少,趁著他們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3(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如答後半句也可);(2)既濟而未成列三孔子見齊景公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②。

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駕,辭而行。(節選自《呂氏春秋》)註:①廩丘:地名。

②養:供養之地。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

④丘:孔子,名丘。[譯文]:孔子拜見齊景公,景公贈予廩丘邑,以此作為孔子供養之地。

孔子拒絕不接受贈地,回到住處,對弟子說:“我只聽說,君子應當有功勞而受祿。時下我遊說景公,景公並沒有按我的勸導行事,卻賜給我廩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於是令弟子駕車,辭別景公離去。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孔子辭不受 辭:(2)今說景公 說: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亦不可以已乎?3.孔子為什麽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之地呢? 答案:1.(1)推辭,拒絕 (2)遊說,說服2.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 3.孔子認為自己沒有功勞,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資格受供養之地。

四[甲]: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壹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

久處壹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③問,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⑥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⑥乎?(節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註解]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

③[審]詳細。④[。

3. 小升初5篇古文閱讀題及答案

第壹組(壹)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1.翻譯句子。

①鄭人有欲買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麽道理? 4.文中的 之字解釋。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歸取之( ) ⑤何不試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諸暨人。

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

已而復如初。母曰: “ 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1.解釋加點字 ①竊入學舍 竊:( )②輒默記輒 ( )③兒癡如此 癡( ) ④恬若不見 恬 ⑤父怒撻之 撻( ) ⑥曷不聽其所為 曷( ) 2.翻譯句子 ①王冕者,諸暨人( ) ②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 ) 3.王冕能成為畫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於南方,席而啖菱,並角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

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1.解釋加點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熱也去( ) 2.翻譯句字。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 ) 3.閱讀本文,說說妳對北人“強不知以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釋加點字。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自( )是吾劍之所從墜是( ) 2.翻譯句子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從表達方式上看,選問中前兩句的是( ),最後壹句是( )。 5.文中刻畫楚人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突出了他什麽特點?( ) 6.這寓言叫什麽?他說明了什麽道理? 參考答案: 壹、1 ①鄭國有壹個想要買鞋的人。

②先自己測量自己的腳。 ③然後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陳規,按教條辦事,要知道變通,擺脫腐朽思想的束縛。 4 ①代詞,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詞,指尺子; ④代詞,指尺子; ⑤代詞,指鞋。

二、1 ①竊:偷偷地; ②輒:就; ③癡:形容極度迷戀某種事物; ④恬:坦然; ⑤撻: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麽,為什麽。

2 ①王冕是諸暨縣人。 ②壹到夜裏,王冕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讀書。

3 吃苦耐勞,勤奮學習。 三、1 ①啖:吃。

②出:驅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長,而他說是在土中生產,這是本來不知道的事情卻硬說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虛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結果鬧出笑話,充分反映出這個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從。

②是:這。 2 船已經前進了,而劍不能前進。

像這樣尋找劍,不也太愚蠢了嗎? 3 記述; 議論。 5 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 更加具體地楚國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劍;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考慮情況的變化,按照事物的發展來辦事。 第二組 (壹)約不可失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

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壹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

註釋:魏文侯,戰國時魏國國君,在諸侯中有美譽。 虞人:掌管山澤的官。

罷:停止,取消。 1. 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魏文侯與虞人期獵( ) (2)是日,飲酒樂,天雨( ) (3)公將焉之( ) (4)豈可不壹會期哉( ) 2. 與“公將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節,始壹反焉 3. 翻譯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罷之。

4. 這則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現出來的 品德至今還值得我們學習。 參考答案: (1)① 打獵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約定的時間 (2)A(疑問代詞哪裏) (3)於是前往(赴約),親自取消了(打獵) (4)守信 (二)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壹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壹處也。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1. 下列語句,誦讀節奏正確的壹項是( ) A. 婦亦 / 起大呼 B. 又夾百千 / 求救聲 C. 雖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 不能 / 名其壹處也 2. 選出對加點詞理解正確的壹項( ) A. 雖人有百手雖:雖然 B. 不能指其壹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壹處名:說出 D. 幾欲先走走:走開 3. 對劃線語句,理解、分析正確的壹項是( ) A. 從正面描繪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內容非常恐怖,令人膽戰心驚。 C. 寫觀眾對口技表演的反應,寫出了臺上臺下互相呼應的情景。

D. 寫觀眾對口技表演的反應,從側面表現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4. 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壹項是( ) A. 聽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觀眾面對面坐在壹間屋裏。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簡單。

D. 表演者還沒開始表演就抓住。

4. 有沒有初中語文文言文對比閱讀的題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做6~9題.[甲]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籍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受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節選自《陳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①通謂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即恒楚將".是時恒楚亡在澤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諾."須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授.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壹府中皆懾伏,莫敢起.……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註釋]①會稽守:會稽郡的郡守.②梁:項梁,是項羽的叔父.③籍:項籍.項籍字羽,所以又稱項羽.④睨:斜眼看.6. 試解釋下列加點詞字的意思.(2分)①吳廣素愛人 素②比至陳 比③時時而間進 間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7.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①廣故數言欲亡,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譯: ②犬兔俱罷,各死其處.譯: 8. 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甲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4分)答: 9. 從甲乙兩文所敘的事件中,可看出陳涉和項梁各是怎樣的壹個人 (4分)答: 答案:6. ①素:向來 ②比:等到 ③將:統帥,率領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釋對兩個得1分)7. ①吳廣故意多次說要逃跑,使軍官惱怒,讓他們責辱他,(借此)來激怒士卒. ②我聽說先動手可以制服對方,後動手就被對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壹致,翻譯正確,無語病即可)8. 甲文中記敘了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過程.乙文寫項梁奪取郡守之位的兵變過程.(4分,各2分)9. 陳勝是壹個富有謀略,機智果敢,並有壹定組織和領導才能的確人.項梁是壹個沈著老練(或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等)做事迅速果斷,善於隨機應變的人.(4分.各2分)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 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 宮門今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①!涉之為王沈沈者②"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③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註釋:①夥頤:夥,表示眾多的意思;頤,通"矣",嘆詞.②沈沈者:富麗深邃的樣子.③顓(zhuān):獨壹,專擅.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①比至陳:( ) ②或說陳王曰: ( )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①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②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15.妳怎樣看待陳勝所說的"茍富貴,無相忘"這句話 (2分)16.妳認為陳涉建立政權前後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各是什麽 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麽啟示 (2分)①原因: ① 啟示: 答案:13.(1)及,等到(2)有人(本題2分.每小題1分)14.(1)陳涉長嘆壹聲說:"燕雀怎麽知道天鵝的誌向呢!"(2)眾多陳涉的老朋友,舊相識都各自離開,因此再也沒有親近陳涉的人了.(本題4分.每小題2分,譯錯1處扣1分,扣完為止)15.反映出他不滿現狀,渴求改變命運的心態及對富貴生活的向往,表現出與窮朋友同甘***苦的心願.(2分,只答後壹句也可)16.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敗.(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敗的關鍵.(1分)閱讀兩則短文,回答問題甲 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忠良,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乙 文晏子為齊相,出.其禦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④齊國,名顯諸侯.今。

5. 求幾篇文言文的課外比較閱讀

醉翁亭記歐陽修壹.閱讀第壹段做題:(2002年遼寧)1. 文段選自課文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 解詞:環: 謂: 意:3. 寫出最後壹句的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概括選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麽?6. “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常用來表示什麽意思?7. 找出這段文字中的的兩個成語:__________________。8. 寫壹段話,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4年婁底市)9.語段的開頭部分寫醉翁亭的位置和周邊環境,其順序是( ) A.由遠至近 B。由近至遠 C。

由局部到整體 D。由下到上10.下列句中的“也”字,不是表示判斷語氣的壹項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B。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D。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對語段藝術特色的分析,不當的壹項是( ) A.開篇用“環滁皆山也”,概寫滁州地貌,語言極其凝練。

B.寫醉翁亭“翼然臨於泉上”,化靜不動,富於生氣。 C.述說自號醉翁的原因,委婉地表達了自己被貶後內心的抑郁之情。

D.段末幾句,直抒胸臆,壹個“樂”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二.閱讀第二段做題。

(2004年廣州) 1.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錯誤的壹項是( ) A.霏:霧氣 B。暝:昏暗 C。

陰:綠蔭 D。潔:清潔 2.對文段內容分析錯誤的壹項是( ) A.“日出而林霏開”是早晨之景; B。

“雲歸而巖穴暝”是傍晚之景; B.“野芳發而幽香”是春天之景; C。“水落而石出者”是秋天之景。

3.“山間之四時也”的“四時”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樂亦無窮”的“樂”指( ) A.山林之樂 B。

山水之樂 C。宴酣之樂 D。

從太守遊而樂 5.選出“而”字不同用法的壹項( )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發而幽香 C。

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樂 6.文中描寫傍晚山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山間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寫四季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2004年哈爾濱)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第三段做題。 (99年貴陽市) 1.語段***四句話,從原文中找出4個最能概括其意思的語句,依次填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_ ⑷__________ 2.聯系全文,可從語段中看出作者表達的是壹種( ) A.被貶後的抑郁心情 B.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樂 D.“醉”與“樂”的統壹關系 3.達到這種思想境界,我們可感受到作者具有範仲淹在《嶽陽樓記》壹文中所抒發的_____ ___________的曠達胸襟。 4.給這段文字分層:① ② ③ ④ 5.參照句子加點的部分,在空白處填上恰當的詞語。

不破不立,不塞不___,不止不___,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辨證法。 (以下為2004年哈爾濱中考題) 6.從選文看,太守醉並非因酒而起。

而是由於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下面這段話中“驚嘆號”所比喻的是什麽,用簡明的話寫出妳的理解: 古往今來,有多少風華少年,在酒色財氣的迷惘中浪費了寶貴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寫成的啟示錄中,有壹個個驚嘆號在警示後人,要謹防靈魂的蛀蟲,人生的蠡賊。

答:四.閱讀最後壹段做題: 1.“太守之樂其樂”中太守的“樂”的含義是什麽? 2.本文語言形式優美,尤其是對偶句充分體現了漢語言的美感。請以“歐陽修與百姓同樂”為上聯。

聯系《嶽陽樓記》壹文,擬出壹個下聯。 ①上聯:歐陽修與百姓同樂 下聯: ②上聯:醉翁亭下歐陽修與民同樂 下聯: 3.下列各句中的“從”與“太守歸而賓客從”的“從”含義相同的壹項是( ) A.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B。戰則請從 B.擇其善者而從之 D。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4.下列各句中的“去”與“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的“去”含義不同的壹項是( ) A.去死肌,殺三蟲。 B。

停數日,辭去。 C。

委而去之 D。去國懷鄉 5.用現代漢語翻譯“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壹句。

6.對“太守之樂”理解恰當的壹項是( ) A.沈醉於遊宴之樂,陶醉於自己的文學才華。 B.朝廷信任,委以滁州太守重任。

C.太守之樂不僅在山水之間,而且在與民同樂。 D.不在欣賞山林之美,而在以文章記述遊樂的過程。

(2003年寧夏) 7.“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加點的“樂”字各有含義,說說加點的“樂”字所指的具體內容。

8.“醉能同其樂”這句話把“醉”與“樂”聯系起來,在全文中起什麽作用? 答:9.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哪是重讀,哪是輕讀? 人知從太守遊而①樂,而②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A.輕讀__________ B.重讀___________10.這段文字緊扣壹個“樂”字寫,用______之樂襯托遊人之樂,又用遊人之樂襯托_____之樂。

11.體現作者“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已而”表示___________,請從學過的文言文中舉出兩個意義相近的詞: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