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就林沖的遭遇中簡要分析《水滸傳》中林沖的性格:
壹、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
林沖是壹個由統治階級中分化出來的人物。他原是壹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在他身上有著鮮明的統治階級的思想烙印。最主要的性格就是:逆來順受,忍辱負重,他雖然沒有楊誌那樣壹心向上爬,想飛黃騰達的野心,卻壹心想保持住那種富貴安逸的幸福生活。可是人物壹出場,作者將他置於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來展示他的思想性格。壹個美好的家庭,卻偏有人要來破壞。他跟妻子壹起到嶽廟燒香,就在他站在墻外觀看魯智深使禪杖看得出神,並為之喝彩的壹當兒,妻子就被高衙內調戲了。作為壹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調戲,這簡直是奇恥大辱,是絕對不能忍受的。所以林沖非常氣憤地去了。“當時林沖扳將過來,扳著他的肩胛,卻認得是本官高衙內,先自手軟了。”“先自手軟了”這五個字不單純是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簡直壹下子挖掘到了人的內心世界。林沖怒目而視,但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這口氣,白白地讓高衙內走掉了。他考慮到“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沖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且讓他這壹次。”(金批:“是可讓,何不可讓?住人廊廡,雖林武師無可奈何矣,哀哉!”)表現了林沖性格中隱忍退讓和委曲求全的忍耐壹面。而魯智深就不買賬,他有壹段話是響當當的,跟林沖形成鮮明的對比。他說:“妳卻怕他本官太尉,灑家怕他甚鳥!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了去。”壹個是忍辱怕事,壹個是疾惡如仇;壹個是自己受侮辱、受壓迫不敢反抗,壹個是看見自己的朋友受壓迫,就不能忍受,這兩個人的性格是何等鮮明的對照!
接下來作者寫林沖想茍安,忍。但他想茍安也不能茍安,想忍也忍不下去。在妻子被調戲後,高衙內並沒有就此罷手。先是收買了陸謙,讓陸謙把林沖的妻子騙到他家的樓上,妄圖加以汙辱。林沖聞訊趕到,救了妻子,知道妻子不曾被汙,也不追究,只是氣憤得把陸謙的家打得粉碎,“拿了壹把解腕尖刀,徑直奔到樊樓前去尋陸虞侯”。林沖已經開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範圍有限。他拿起這個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內,而是去找陸謙,說明他還是壓抑著自己不去惹高衙內。他幾天見不著陸謙,見了自己心結義的兄弟魯智深,這麽大的事也不曾向他提起,天天跟他壹起喝酒,便“把這見事都放慢了”、“不記心了”。這樣的奇恥大辱,這樣壹而再不放松對他的欺淩,他竟然能夠“放慢”,淡忘,確實能忍。
高衙內在高俅的支持下設下圈套,誘林沖誤入白虎堂,把他發配滄州,活生生地將他逼得家破妻離。然而這時候的林沖還是能忍。他臨走之前寫了壹封休書,對丈人說:“配去滄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穩,誠恐高衙內威逼這頭親事。……明白立紙休書,任從改嫁,並無爭執。”這紙休書既表現了林沖的善良、忠厚,又表現了他的幼稚,更表現了他的忍辱負重。
刺配滄州,有壹個情節:押送林沖的公人是董超和薛霸,這兩個公人受了高太尉授意陸虞侯轉交給他們的10兩金子,便秉承高太尉的旨意,決定“多是五站路,少便兩程”,在途中就要把林沖害死。為此,董超、薛霸在路上作威作福,辱罵林沖,又用開水燙傷了林沖的腳,可是林沖仍無壹點反抗。因為此時的林沖還想掙紮著回去,希望將來能有出頭之日。為了能掙紮著回去,林沖忍下了心頭的怒火。後來走到野豬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內之托付要殺害林沖的地方。到這個時候了,林沖壹點都沒想到可能要殺他(武松到飛雲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殺他)。董、薛二人假裝要睡,要將林沖縛在樹上。林沖這時仍沒有反抗,說:“上下要縛便縛,小人敢怎地。”換成另外的人,像魯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這種情景下絕不會這樣說。及至壹路跟隨保護他的魯智深跳出來,大鬧野豬林,救下了他,要殺兩個公人,而林沖極力阻擋,叫魯智深“不可下手”。他的這種能忍的性格,實在叫讀者不能忍受。
到滄州牢營不久,他從李小二口中得知來了幾個“尷尬人”,於是買了壹把解腕尖刀,街上尋了幾日不著,“心下且自慢了”,又“忍”過去了;滄州牢營安排他到草料場,這是個陰謀,林沖渾然不知,還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換個泥水匠修補”,“神明庇佑,改日來燒紙錢”。還以為給他壹個好的差事,到那兒去過得比較安穩。最後火燒草料場,他在山神廟裏面聽見陸謙他們三個人說話,要把他的骨頭揀回去到高俅那兒去領賞。這時林沖才滿腔怒火壹下子爆發出來,打開山神廟的門出去把幾個人殺了,然後造反上山。
二、救弱濟貧的俠義氣概
在“水滸”英雄中,有許多是個性粗暴、動輒殺人的莽漢,即便是作者寓以深情地描畫塑造、深得讀者喜愛者,亦大多如是,如魯智深,如李逵,雖有仗義行俠之舉,但也有壹言不合,便要殺人的糊塗行徑。至於設黑店,劫商賈,賣人肉包子的強人,在水滸壹百零八名好漢中亦不鮮聞。嚴格地說來,那些人雖然或是因生計所迫,或是因官府所逼,亦即是無奈之舉,但終究難稱好漢、英雄,也不能說是替天行道。《水滸傳》編著之所以寫他們,也應該是歷代農民起義的實情,在歷代農民起義隊伍中,魚龍混雜的現象是時常存在的,他們中有為萬民請命者,替天行道者;亦有渾水摸魚,大逞殺欲之人。而林沖卻不是這樣,他絕沒有逞能好殺之念,在很多時候,卻是有著菩薩的心腸,多次救人急難,為人解困。如在東京,任八十萬禁軍教頭之時,替酒生李小二脫免官司,小說中是這樣交代的:
“這李小二先前在東京時,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財,被捉住了,要送官司問罪。卻得林沖主張陪話,救了他,免送官司。又與他陪了些錢財,方得免脫,京中安不得身,又虧林沖發他盤纏,於路投奔人。”
小說中的這壹段交代文字,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註意:壹是被救助者李小二只是壹名酒生,用現在的行話來說,大概是酒店茶樓的服務員,並不是小說中所標榜的武藝高強的好漢,以前與林沖的關系,也應屬壹般,最少算不上同鄉、舊故、親友之列。二是在李小二壞事之後,是“得林沖主張陪話”。此處的“主張”二字,應是“主張張羅”之意,也就是說,不是李小二找林沖幫忙(因為李小二知道,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李小二只是壹個酒生,地位懸殊有天地之別,壹者找不上,二者即便找上了也是自討沒趣)而是林沖仁心宅厚,同情弱小,主動為之出頭擺平,這其中,林沖自然有這個資格和勢力的,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應該相當於現在的京戰衛戍司令部的官員,有他出面,李小二自己就可以免去官司之禍,這在當時,對李小二這樣草民百姓來說,實在是壹件天大的善事,更何況林沖為他陪話、賠錢,為他賚發盤纏,指點生計呢?林沖之仁實在令人感動!
古語有雲:“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壹般是在人命關天的時候,況且書典所載,被助之人大多是佳人才子,或落難英雄,如魯智深救助金氏父女,護送林沖,即屬此類。而林沖此中善舉,則完全是率性而為,見不得弱者受欺,對壹個可以說素昧平生的貧困草民,這般相助,實不多見,同時他所采取的幫助弱者的方式,並不是當時所常用的,小說中所常見的以暴易暴手段,而是利用自己的聲譽、威望和影響,來化解矛盾。這實在是稱得上高明。不但在當時令人景仰,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也符合“和諧社會”的理念的,因此,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機智果斷的敏銳性格
林沖是個武藝高強的教頭,他的使槍掄棒的技巧,是和他的機敏果斷的個性特點緊密聯系在壹起的。如第9回寫在柴進莊上,洪教頭要和林沖比試武藝。林沖壹再退讓,眾多讀者認為這是說明林沖的謙虛性格,而我卻認為這正是林沖的聰明之處。當洪教頭提出和他比武而柴進支持的時候,他心中考慮的是兩個問題:壹個,柴進到底是否希望我打敗洪教頭,第二個,洪教頭究竟有多大本事。他決定先摸清這兩點。我們註意到這次比武實際上分兩個階段。第壹階段:“兩個教頭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見林沖托地跳出圈子外來,叫壹聲:‘少歇。’柴進道:‘教頭如何不使本事?’林沖道:‘小人輸了。’柴進道:‘未見二位較量,怎便是輸了?’林沖道:‘小人只多這具枷,因此,權當輸了。’”林沖這招“休戰”,不但卸掉了自己的枷鎖,而且迫使柴進拿出了獎金。於是林沖有底了:“柴大官人心裏只要我贏他”。其實林沖並非刻意要避免這場爭鬥。“小人只多這具枷,因此,權當輸了”,“權當”二字透出的消息是——去掉這副枷,我會好好教訓這廝。所以這比武的這第壹階段,實際是林沖的“火力偵察”。林沖非常高明,這壹個“火力偵察”不但摸清了柴進的真實意圖,而且摸清了洪教頭的底數,還用“示弱”的辦法麻痹了對手。取勝的各種條件都已備齊。第二階段林沖就是真打了。洪教頭只管欺他惹他,氣勢洶洶,來了個“把火燒天勢”。林沖十分沈著,來了個“撥草尋蛇勢”。林沖以退為進,以守為攻,看洪教頭腳步已亂,機靈地抓住機會,迅速地“把棒從地下壹跳,洪教頭措手不及,就那壹跳裏,和身壹轉,那棒直掃著洪教頭臁兒骨上,撇了棒,撲地倒了。”這充分表現了他敏捷的身手。
為什麽林沖有如此精明的戰略戰術呢?這就得看他的身份和職業了。林沖是禁軍教頭,是個武官。武官也是官員,官員周旋於官場,他們都特別註意人際關系,所以,林沖不厭其煩地試探柴進的真實意圖,非常符合他的身份,這不光是他本人的個性決定的。林沖既然是武官,對戰略戰術自然有壹定的研究,善用計策,這是洪教頭之流的“武夫”無法比擬的。我們可以想象,此事換了李逵,絕不會搞什麽“火力偵察”的,上去就是壹板斧。因為李逵與林沖不但個性不同,而且出身與經歷也不同。
再如第48回寫梁山好漢攻打祝家莊的時候,扈三娘活捉了王矮虎。但是扈三娘在和林沖的較量中:“壹丈青飛馬縱刀,直奔林沖,林沖挺丈八蛇矛迎敵。兩個鬥不到十合,林沖賣個破綻,放壹丈青兩口刀砍入來,林沖把蛇矛逼個住,兩口刀逼斜了,趕攏去,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把壹丈青只壹拽,活夾過馬來”。這是林沖機敏性格的又壹次表現。
晁蓋、吳用等人由於智取了梁中書的生辰綱,受到官府的追捕,逃難到梁山。但是,當時擔任梁山首領的王倫是個落第的秀才,沒大本事,嫉賢妒能,萬般刁難林沖,又不收留晁蓋等眾好漢,林沖此時為了義軍的事業,果斷地作出了驚人的舉動,火並了王倫——在筵會上,王倫托詞拒留晁蓋等眾好漢,林沖“雙眉剔起,兩眼圓睜”與之據理力爭,與先前的委曲求全判偌兩人。而後“把桌子只壹腳,踢在壹邊,搶起身來,衣襟底下掣出壹把明晃晃刀來……即時拿住王倫,又罵了壹頓,去心窩裏只壹刀,胩察地搠倒在亭上。”儺除掉了阻礙梁山事業發展的絆腳石。後來,梁山泊的人馬在晁蓋的領導下,逐步地發展壯大起來。
四、謹小慎微的細致個性
最能體現此點的就是在林沖往市井買酒之前,很小心地 “將草屋裏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拿了鑰匙,出來把草廳門拽上。……信步投東。”而當他回到草屋時,發現兩間草廳已被雪壓倒,他尋思道:“怎地好?”把花槍、葫蘆放在雪地裏,又怕火盆內有火炭引起火來,他“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這才放心。這些細節,固然對情節發展具有鋪墊作用,但也生動地凸現出林沖個性中精細的壹面。
再把視線拉回來,看林沖第壹次登場後發生的事情——林娘子被調戲。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他的第壹反應是趕緊去救。當怒氣填胸的他找到那大惡人的時候,提手便要打,不料那人卻是“花花太歲”高衙內。真是敢怒不敢打啊!書中寫他首先就手軟了,這個情況被許多人看到後都有些憤憤不平,更有甚者大罵他無能,胡謅他太軟。我不禁拍案而起,為林沖不平;他哪裏無能,哪裏軟弱?他只是在忍,因為他的行為在當時可以講完全是受限制的;不能和衙門裏的捕頭、捕快比啊!試想他若如魯智深壹般,提拳便打,後果是什麽?後果其實很嚴重。這會兒有人要講作為男人就要“該出手時就出手”!話是不錯,可是以高衙內的性子定要報告他的所謂的父親,這高俅是何等人物?林沖給他“惹麻煩”,他豈會善罷甘休?再加上身邊那些依靠於他們的爪牙說幾句讒言,就會將林沖置於死地,而他的家眷必遭牽連,弄得家破人亡,何其慘淡!因此他的這壹行為是正確的;放到當今社會也可被認為是聰明的行為。硬來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我這樣認為。我很欣賞林沖這種沈得住氣的性格,做事考慮後果,三思而後行。
再看“風雪山神廟”中的殺人場面,他先殺差役,再殺陸謙。對於這壹點許多人都認為他還是能忍,忍到最後才去找陸謙報仇。但我認為這正是林沖的細心之處:能分清主次——試想他如果先與陸遷交手,那些差役盡管怕林沖,但他們不怕陸謙嗎?陸謙讓他們幫忙,他們會不幫忙嗎?敢不幫忙嗎?他們硬著頭皮也要上啊!這裏再講得直白壹些。他們不上就是等死,無論林沖還是陸謙都會剮了他們。可林沖要殺的是壹個差撥,因為他是小人,林沖最見不得的那種人。余下的人串通壹氣,自然也免不了壹死。既然如此那就“上”。雖然這無異於找死,但這比等死要好得多;三打壹,盡管吃力,獲勝的可能性很低,但終究是有希望的。在那樣壹個冰天雪地的環境中,林沖縱然本事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壹命嗚呼。
林沖的性格,根據書中的描述,我們還可以概括出諸如謹慎忠誠,謀略等特點。林沖的忍耐、俠義、機敏、果斷、謹慎、忠誠、謀略等性格特點,是在他的社會活動中,和人際交往中,以及他所經歷的生活變故和遭遇到的各種事件中所表現出來的。他的諸多的性格特征,而且又分別從不同的事件中表現出來,這就是他的性格的豐富性。明清時期的著名小說評點家金聖嘆在《讀第五才子書法》中說,林沖是“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算得到指謀略,熬得住是指忍耐,把得牢是指謹慎,做得徹是指決斷,這也從不同的方面說明了林沖性格的豐富性的特點。正是這種性格豐富性的特點,才使林沖這壹人物形象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