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如何綜合自然資源,創設小班情境

如何綜合自然資源,創設小班情境

壹、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生動的課堂,充滿了知識性和趣味性,孩子們樂於學習,易於接受,是我們容易攝取的豐富的可利用教育資源。春天來了,小河邊綠草茵茵,垂柳青青;果園裏百花吐艷,蜂飛蝶舞。我們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的懷抱裏,聞花香,摸小草,捉蝌蚪、看青蛙,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夏天到了,小河邊鵝鴨成群,水中嬉戲。湖面上荷花朵朵,美麗清香,還有清翠茂密蘆葦,和桅桿上鳴叫的小鳥,都能激發孩子們濃郁的興趣,我們和孩子們壹起,撐壹只小船,觀察魚蝦蟲鳥,感悟夏之風韻。秋天是成熟的季節,到處果實累累,豐收在望,我們帶孩子們到果園裏,菜園裏,農田中,與農民伯伯壹起,體驗勞動的艱辛,豐收的喜悅。冬天,我們和孩子們在風雪中,堆雪人、打雪仗,接受風雪的洗禮,鍛煉堅強的意誌……

大自然的美景陶冶了孩子們的心,增長了他們的知識,孩子們唱歌、跳舞、遊戲,他們歡樂無比;觀察、探秘、采集,用花、草編花籃、草帽,小巧玲瓏;用泥巴、瓜果做個雕塑,栩栩如生;用樹葉、草葉、草稭拼貼圖形,生動有趣。孩子們享受著大自然的韻味,蒲草、蘆葦、玉米皮、花生皮、樹皮、樹葉、高粱桿、野草等材料,在孩子們的手中變化莫測。孩子們思維活躍,去感受、去想象,去創新。

二、妙用自然資源,優化教育環境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大自然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等待我們去開發,我們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

首先我們學會甄別,要分得清哪些資源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促進作用。多年來,我園本著 “貼近生活”“因地制宜”和

“變廢為寶”等原則,在環境的創作過程中滲透了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重視孩子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和勤儉節約、團結合作傳統美德的形成。讓環境與孩子們說話是我們追尋的目標之壹。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環境創設提供了豐富的源泉。看,從藤上摘下的絲瓜、葫蘆,枝上摘下的辣椒、茄子,地下挖出的土豆、大蒜頭……我們把它們壹串壹串地掛起來,配以綠色的枝葉,壹幅秋意濃濃的秋收圖就盡現眼底。孩子們用從鄉下采摘的竹子、柑桔、蘆葦、柚子和收集的竹簸箕、筲箕、竹篩子、種子、花生等裝扮走廊、活動室。瞧!各班的裝飾各具特色:有用竹簸箕、筲箕、竹篩子繪制的創意畫、利用各種種子粘貼的種子粘貼畫,利用柑桔串成的吊簾,利用葫蘆繪制的表情娃娃、利用竹子做的風鈴、利用竹扇制作的彩繪品等用來裝飾走廊、活動室。就連小小的稻草在孩子們的手中,壹會兒變成壹只美麗的孔雀,壹會兒又變成壹只可愛的小狗,壹會兒又變成小人,壹會兒又變成了壹條騰雲駕霧的飛龍……只要妳走進我們的幼兒園,妳就能充分的感受到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制作的物件掛滿了幼兒園的每個角落。孩子們在活動中進壹步地親近大自然,從認識農作物的外形,到介紹的文字,無處不體現農村的特色。從中孩子們懂得了水、陽光、空氣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還引導孩子們將大蒜分別種在土裏、沙子裏、小石子裏比壹比,看壹看,大蒜在哪種材料上會先發芽,又會在何種物體上長的高又壯,並引導孩子們設計測量標尺及時觀察、及時記錄觀察的結果。由此,孩子們的觀察力,語言表達力,以及對數的認識能力都有了進壹步的提高。而其中蘊涵的教育意義與教育價值則更加久遠。

除了利用自然資源裝飾空中、墻壁外,我們還利用自然資源豐富班級區角活動。在種養殖角,利用廢舊的飲料瓶種上豌豆、蠶豆、花生讓孩子們觀察他們發芽的過程;種上大蒜、蔥、青菜、蘿蔔、花草等讓他們感知植物成長、開花、結果的過程;在竹籠子裏養小兔子,在陶盆裏養蝌蚪、小魚、螃蟹,讓小朋友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等等。喜歡親近大自然是小朋友們的天性,每天早上自由遊戲活動時,班上的小朋友都會去看看小兔子、小魚是怎樣吃東西的,看看他們種的種子有沒有發芽,看看花樹是不是開花了,每天都興趣盎然。在操作區,我們給孩子提供花生、蠶豆、蘆葦桿、小石子、果核等讓幼兒練習數數、分類、排序,幼兒樂在其中。利用玉米、花生、黑豆、黃豆等顏色大小不壹的種子和石子、果核、松球等進行大小、顏色、屬性分類,用稻草、麥稈進行自然測量……幼兒在遊戲操作過程中,既能通過觀察、分析、比較逐漸對數學方面有所了解,同時又發展了幼兒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創造性。在美工區,我們提供土豆、紅薯、蘿蔔、柚子、橘子等蔬菜、水果,幼兒可以制作蔬菜水果娃娃;提供玉米殼、小麥桿、花生殼、狗尾草、樹葉、種子等幼兒可以用來制作粘貼畫;提供稻草、麥稈、棕櫚樹葉等幼兒可以用來編織;提供竹片、木板、大石頭等幼兒可以用來繪畫;提供泥土供幼兒隨意柔捏,制作泥塑品……這些材料在農村都隨手拈來,可以不斷的在區角中補充,同時幼兒在這些操作中不僅鍛煉了剪、團、粘、貼、撕、畫等技能,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在建築區,我們提供了大木樁、大木塊、沙土供他們搭建主體;提供竹筒、小石頭、蔬菜、樹枝等供幼兒裝飾他們的主體建築;提供稻草、絲茅草、狗尾巴草、種子、玉米殼、玉米骨等供幼兒編制動物、人等。每天在建築區妳都會聽到小朋友們的“我們的動物園搭好了”、“老師,妳來我們家做客吧”、“歡迎大家來超市買東西”等不同的吆喝聲,小朋們玩得可高興了。在這裏,他們不僅找到了“建築”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的鄉土資源蘊藏著許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動中幼兒猶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不斷地飛翔,身心達到了愉悅和諧發展。

三、關註自然資源,構建園本特色

構建園本化特色課程的實施貫穿於幼兒的壹日活動,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我發現農村的自然資源也能多渠道地運用到幼兒壹日活動中來。在幼兒園的壹日活動中暗藏著許多有效整合和利用農村自然資源的契機。從豐富的自然資源中,采集挖掘適合幼兒學習、探索的教育內容,是壹條可取的有效途徑。

大自然蘊含著無窮的科學教育素材,它具有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農村特有的優勢,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認識、探索,獲得科學知識。比如春天和孩子壹起去田野裏捉蝴蝶,去草地上捉西瓜蟲……。這些僅憑幾張圖片很難介紹明白的知識,我們可以在實地觀察中去發現蝴蝶的特征、西瓜蟲的長相等,從抽象到具體,加深幼兒的直接經驗,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增強幼兒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農忙時節帶領孩子去田邊地頭給農民伯伯送涼開水和毛巾,既培養了孩子對他人、社會親近的態度,體驗幫助人的快樂,又讓孩子了解了勞動的辛苦和偉大,同時還知道原來我們吃的糧食是這樣被人們培植出來的。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進壹步了解自然,鼓勵他們自己去動手做壹做,喚起孩子對勞動的熱愛;再從手工勞動的辛苦來引發幼兒對創造勞動機械的願望,介紹壹些科學家的故事或高科技集約化的勞動場景給幼兒,開闊孩子的眼界,培養孩子對科學的向往。同時農村幼兒園有更多的機會與空間來讓幼兒搞壹些科學觀察與實驗,早春時節我們在附近的小池塘裏觀察青蛙那又黑有粘的卵是怎樣慢慢變成蝌蚪的,蝌蚪又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由此幼兒學會了堅持長時間的、細致地觀察,並在觀察中學會記錄。我覺得這樣的觀察其實很有意義,師生***同在探究中成長,提高了科學素養。

在農村幼兒可以接觸到更多自然界的事物,有些是他們所熟悉的,有些是他們感到好奇的,那麽我們就拿這些事物來構建自己的語言課程。選擇幼兒熟悉的話題來進行講述活動,比如“我家的小動物”,這樣的話題孩子們講壹百遍都不會有重復的內容!“說說我的新發現”的話題也會讓幼兒有極大的談話、交流欲望,這不僅發展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更間接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還有常玩的“木頭人”聽說遊戲,孩子們在場地上擺出各種姿勢,有的抱著小樹,有的靠著墻壁,還有的背對太陽看自己的影子……在自然環境中遊戲使孩子們的活動熱情很高,更在活動中時時有新的發現;同時我們還特意經常用優美詞句來向幼兒描述所看到的自然風景,使幼兒在真實的環境中對文學語言進行情境欣賞、體驗,從而激發了他們對文學語言的學習興趣,獲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大自然是人類的藝術之源,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冰雪雲霧、花鳥蟲魚都有著獨特的美”,在農村幼兒園只要妳做壹個有心的教師,就會發現許多取之不盡的美工材料,如野花、野草、樹葉、稻麥草、種子等。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收集運用這些材料進行加工拼貼,就能創造出壹幅壹幅美麗的美工作品來。如:在各種野花競相開放的春天,把幼兒帶到幼兒園周邊的田野中、馬路旁,采摘野花野草,回來經過擦洗、壓平、修剪、拼貼後壹幅壹幅的"花草名信片"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了。讓幼兒準備各種不同種類的種子如菜子、豆類、瓜果的種子,巧妙的運用不同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少的不同,粘貼到在卡紙上畫出的各種物體的輪廓上,這樣壹幅壹幅的種子貼畫就做出來了。用馬蓮編草繩、蛇,紮小人、動物等。看著這些運用農村常見的自然材料創造出來的作品,妳會情不自禁的為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而感到驚嘆!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鄉土資源,豐富了教育內容,是對傳統課程的有效補充,對促進孩子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構建園本化課程實施過程中,因沒有現成東西,教師們就認真學習並進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和創編等,教師的觀念得到了更新,也更好地發揮了教師內在的潛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使用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不斷提高。

雖然我園地處農村,但是我們周圍有“自然資源”這個天然的教育資源寶庫,通過實踐,我們用良好的自然環境開闊了幼兒的眼界,增長了幼兒的知識,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了他們健康向上的美好情感和勇於探索的品德。願我們幼教工作者攜起手來,***同探討,去發掘民間珍寶,相信不久的將來,自然資源壹定會在幼兒教育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