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在什麽時候開始我發現,我的空間以及朋友圈真的不再有那麽多人有新的動態了。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每天都有很多人發各種各樣的動態,有些人記錄的生活讓人捧腹,有些人的自拍讓人覺得這人的長相真的分三六九等,有些人談的戀愛讓妳願意相信愛情……可是慢慢地,看到的動態就總是那麽幾個人的了,和我壹樣依然愛在朋友圈和空間活躍著的,寥寥無幾。
事實上,我也受過那些抨擊朋友圈言論的影響。有那麽壹段時間,玻璃心的我也在猶豫是不是不應該把所有的生活全部都記錄在空間或者朋友圈,那樣別人刷到的總是我,會不會不太好。再加上自己觀念的改變,更加願意在這些社交平臺記錄的是讓我開心的事情,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我想要記錄也換成了委婉的雞湯式的文字,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我好像壹直生活得不錯。我有想過要隱退,甚至於那段時間,我也有意這麽做了。可是對於我來說,要克制真的很煎熬,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式和異地的閨蜜們分享生活,我找不到比空間或者朋友圈更有意思的記錄方式,可以隨時隨地,可以附帶照片。
好在這種煎熬持續的時間不長。去年我的爸爸開始學會了用微信,經常會和媽媽壹起看我的朋友圈,偶爾爸爸還會給出精辟的評論。而媽媽則是看過之後就會在電話裏詢問我每條朋友圈的來龍去脈。寒假在家,媽媽也學會了用微信。今年我開學來到學校,要去甘南支教,去到合作培訓時,壹興奮多發了幾條朋友圈。媽媽就在電話裏說了壹句,去到那邊多發點這些東西,讓我也看看。
我去九寨溝旅遊的時候,發了很多美景的照片,媽媽在電話裏告知我,她和爸爸看了都覺得風景真的很美。我回應媽媽:妳要想去等我掙錢了就帶妳和爸爸去,前提妳得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像妳暈車那麽厲害肯定是不行的。
說完,媽媽笑了。我沈默了。
我很想將來某壹天有能力帶上他們去看我看過的風景,但也清楚的知道,這樣的機會真的沒有很多。某壹次寒假,爸爸和他的朋友聊天說了壹句,幫我交了那麽多年的學費,可是連我的學校門朝哪個方向他都不知道。當時我就背過身,紅了眼眶。那壹刻多麽希望,畢業的時候爸爸來接我,這也成了我心願上的壹個條目。我不知道明年能否實現。因而,我能做的就是在當下記錄著我的校園生活,記錄我看過的美景,讓他們先透過我拍的照片來欣賞。
前天蘭州下雪,我們體能測試,我發了壹組我和宿舍的姑娘們在操場的照片。朋友圈發出沒有多久,媽媽就發來微信,妳們好快樂呀。看到這幾個字,我竟然覺得情緒萬分復雜。想起了上高中的時候,經常沒有緣由的頭疼,媽媽每次在電話裏就會叮囑:妳不要想那麽多的事情。每次聽到那樣的話語,都會想哭,因為我從來都不會在父母面前提及自己成長的煩惱,我以為那樣做,在他們眼裏我就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但有些東西是欺騙不了他們的。在那個時候,其實是有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壓抑存在著,這也是我後來才覺悟的。
現在慢慢成熟的自己,已經能夠接受很多東西了,好的壞的,所以也就變得釋然了,才會有那種真正踏實的快樂。
上周去張掖玩的時候,發了很多照片,室友們就說,看妳在那邊玩得好開心呀,每張照片都笑的那麽美的。這壹年來,媽媽也經常會在電話裏說,感覺妳現在的日子很快活呀。嗯,既然大家都這麽說,那我就是快樂的。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太陽女神謝娜發的壹個長微博:越堅強,越快樂。對這六個字不能同意再多,這就是自己的狀態。對於成人來說,沒有壹種真正快樂會來得很容易。當然,我並不是要說自己就有過類似於謝娜那麽沈重的成長經歷。但我至少明白的壹點就是,能在成長的這個階段,有現在的心態,我也走了壹段不近的路。
那些壹個人哭過的夜晚,那些壹個人與生活鬥爭的橋段,那無能為力又心有不甘的掙紮,都真實的存在過。我也相信以後仍然會有,甚至更加猛烈,但又有什麽關系,我不害怕。
在謝娜的這條微博出來之後,張傑轉發了,配了六個字:越了解,越心疼。想必像我壹樣看到之後覺得想哭的大有人在吧。對於我們這樣的姑娘,最怕的並不是生活給我們開的各種玩笑,反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能戳中我們軟肋的是有人那麽真實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壹路走來的艱辛。那個人必定會是我們生命中不平凡的那壹位。
好像說得有點兒遠了,繼續回來說發朋友圈這件事情。
我的微信好友並不多,基本上都是親人和要好的朋友同學,或者我覺得磁場對的萍水相逢的人。我基本從來不主動添加別人的微信,當然我感興趣的人除外。在張掖的時候,碰到那幾個夥伴,我覺得有意思,便羞澀地問:“可以加壹下微信嗎?”然後他們哈哈大笑,還打趣說道,哪有我這樣的姑娘呀,要加個微信還這麽慎重。偶爾碰到有人要加我微信,我壹般都是拒絕,實在礙於情面拒絕不了,就是加了以後,我也會將朋友圈對其屏蔽。原因只有兩個,在這個網絡噴子盛行的時代,我不想要和磁場不對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其次,我也擔心隱私安全。因為朋友圈就是我的壹部生活史呀!因而,我會在朋友圈活躍,是因為想和喜歡的人兒們分享生活呀。
我是個不愛聊天的人,而且越來越發現,生活中我話也越來越少,因為身邊話多的人真的不少。如果沒有什麽事情,我是不會和異地閨蜜們聊天。所以空間、朋友圈自然就成了他們了解我生活的壹種方式。每次和異地閨蜜們打電話,很多事情不用多說,就能聊很多很多,因為他們早已透過社交平臺知道我的近況,只可惜他們其中有的並不是經常給發,所以我對他們的了解有限。
昨晚,我將自己看到的文章在宿舍和室友們進行探討,我問他們在他們的空間、朋友圈我是壹個什麽角色。如果有壹天,我不發朋友圈了,他們會不會不適應。他們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想這個問題,我真應該發來問問我朋友圈的人。)
前不久,壹個朋友說他要在喜馬拉雅讀壹讀我的文章,把我驚喜了壹把。然後隨即和他討論了壹下關於要不要在社交平臺發表自己想法的問題。那個朋友,我認識他的時間並不長,好奇心強的我,翻閱了他的空間和朋友圈,但卻壹無所獲,顯然是經過處理的。我於是就問了他。他告訴我,以前他也喜歡寫壹些東西發表,但後來就不想發了,並且把以前的都刪了。現在,他覺得我這樣喜歡記錄是壹件好事,至少留下了壹些東西,多年後可以翻閱回憶自己當時是怎樣的壹個狀態。然後我問他為什麽要刪除,為什麽自己不記錄?他說網絡上有壹段話自己很贊同,大意就是:不要經常在朋友圈發壹些悲傷的東西,說出來,在意的人聽了心塞,不在意的人不會在乎,厭惡妳的人拍手稱快,那又何必呢?
對於這樣的話,我真的是不知該如何評論。可能這句話確實有道理,並且信奉這句話的人肯定還有很多。但我不是。並且,我以為,受這樣的話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方式的真的不見得就是壹種成熟的行為。
當然,我也不是要以此標榜自己有多理智成熟。我還嫩著呢,還在慢慢走向壹個自己更加喜歡的成熟睿智的狀態。看到我經常發說說,發朋友圈,發沒有邏輯的文章,在背後抨擊我的人肯定是有的,(慶幸他們沒有浮出水面,不然玻璃心的我真的可能會難過壹下下。)但我想,肯定也有人期待看到我活躍著,占據壹下他們的屏幕,浪費壹下他們的流量,這就足以使我繼續朝氣蓬勃的拍照,繼續發朋友圈,繼續碼字。
更加重要的,在日漸慘淡的空間、朋友圈我依然活躍,是我自己高興呀!我高興我能把壹切值得紀念的都記錄下來,我高興以後的那年今日,我都有東西可看。哪怕失憶了,也可以看到自己曾經精彩過。
沒有什麽比我高興更加重要。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