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曹植留下的這首《七步詩》詩,名聲之大可謂是無人不知,周總理在皖南事變中也化用過,說的是“千古奇冤,江南壹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相煎何太急就是來源於《七步詩》。
但這首詩可能,哦不,基本確定不是曹植寫的。
先看看這首詩的出處。首先豆子詩這首不在曹植的個人作品集裏。身為壹個文藝青年,自費出書可以說是必經之路,曹植也不例外。他壹輩子出了兩個本子,壹個是曹植親自編的,在《前錄自傳》裏,他說自己少年有才,寫了好多詩,現在刪減壹些,定稿出書;壹個是魏明帝下令給曹植編的,說有百余篇。這倆裏面都沒有見到關於“豆子詩”的描述。
那豆子詩到底來自哪兒呢?
市面現存的《七步詩》有好幾個版本,都出自於《世說新語》。這是壹本采集漢晉以來生活奇譚的內容,相當於古代版《故事會》。上面的文章,放現在也就相當於網上流傳的“主席親過我爺爺”之類的地攤文。從真實性來看,《世說新語》的歷史價值遠不如正史,魯迅先生更是將《世說新語》和《幽明錄》這種小說視作同流。
再來進壹步瞧瞧,《世說新語》裏描繪“豆子詩”,說的是曹丕難東阿,遂有《七步詩》。但實際上,曹植是在曹丕死後才受封為東阿王的,總不至於死人掀開棺材板給活人出題吧。
說完詩的來歷,再說說曹植與曹丕的關系。七步詩的創作場景,是曹丕繼位後兄弟二人見面之時。但根據《三國誌》等史料考據,這時候他倆就見了幾次,其中壹次是曹植喝了假酒說了些胡話,做了些胡事,醒酒之後覺得不太對,於是去曹丕那兒告罪道歉。曹丕對曹植的處罰是“削爵士,免為庶人”。依法治國嘛,曹丕既然都上位了,就完全用不著使些小伎倆,公開治罪就夠曹植受得了。而曹植有才是公認的,搞個七步詩不是自取其辱嘛,這可是個笨辦法。
更何況曹植曹丕的關系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差。曹丕上位後,曹植乖巧得不行,還把曹操賞給自己的許多寶物獻給了曹丕。曹丕也挺懂行,東征孫權回來路過曹植封地,也賞錢賞馬給曹植,哥倆“欣笑和樂”,氣氛看上去還挺融洽。
那現在問題來了,這豆子詩總不至於是自己蹦出來的嘛,為啥越傳越有名呢?它和歷史上的兩次反曹風波有關。
許多從《三國演義》了解三國歷史的人可能在接觸史料後發現,我去!曹操其實不是陰險狡詐的啊,這就和反曹風波有關了,豆子詩也是壹樣。
第壹次反曹高峰是在劉宋時期,也就是南朝。有個叫習鑿齒的人,寫了本《漢晉春秋》,首次提出了曹操是“篡逆”的說法,他把蜀國列為正統,把魏國列為反賊。而劉宋王朝自稱是漢王的後裔,曹操奪了漢朝的權,那就相當於打了他祖宗,自然是各種不開心。《世說新語》的作者是劉義慶,算起來是劉宋開朝皇帝劉裕的侄子,他寫書,對曹操父子肯定是不會有什麽好話的。除了《七步詩》描寫曹植曹丕的矛盾,他還寫了曹操曹丕爭奪甄姬的事兒,但這些實際上都是不太準確的。
而到了宋朝,曹操的反賊形象更加清晰。官府牽頭大肆貶低曹氏,後來的《三國演義》裏,羅貫中把《七步詩》也就給寫了進去,放在了第七十九回。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曹操的形象及《七步詩》就越來越深入人心,於是假的便成了真的。
回頭來看,《七步詩》的創作流傳其實也是政治需求,真真假假,人們想要的或許也只是個態度,心裏覺得帝王爭權,恰好有這麽個感人的詩,附和著說幾句也就心滿意足了。但事實就是事實,假的還就是假的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