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
包子的文化也深啦!
關於“狗不理”的包子,很多人都吃過,但為什麽叫“狗不理”,而不叫“狗愛理”呢,我想很多人也壹定很想知道吧。
查閱了壹些資料,還有跟有關的專家討教,歷史上似乎並沒有對狗不理起源什麽蓋棺定論,而壹直是有好幾種傳說,其中有兩種最有代表性。
1,“狗不理”始創於1858年。
清道光年間,河北武清縣壹農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象小狗壹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的摯愛親情)。狗子十四歲來津學藝,在壹家蒸食鋪做小夥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奮好學,練就壹手好活,於是不甘寄人籬下,自己擺起包子攤,他研制了水餡半發面、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的十裏百裏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狗子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壹來,吃包子的人都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長,都叫他“狗不理”。
當年,袁世凱在天津編練新軍,將“狗不理”包子帶入皇宮,敬獻慈禧,太後膳畢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雁,腹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名聲大振。
2,“狗不理”包子,不僅是天津,也是全國聞名的傳統風味小吃。說到它的來歷,還得追溯到壹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間,壹個十四歲的叫高貴有的孩子,從武清縣楊村老家來到天津,當了劉家蒸食鋪的小夥計。這家鋪子專賣什錦蒸食和肉包,主顧大都是往來運河碼頭的船工、纖夫、小商販。高貴有在店裏專管做包子,因為他幼年性格很強,父母給他起了個“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靈,做出來的包子好吃,賣得很快,受到人們的稱贊。他十六、七歲時,利用所積攢的錢,在附近開起了包子鋪,人家喊慣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經營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高貴有有壹手做包子的好手藝。他是天津最早放骨頭湯做餡,第壹個用米發面做包子的,因此,大小整齊,色白面柔,咬開流油,肥而不膩,味道鮮美。當他二十多歲時,因羞於再用小名做鋪名,曾改為“德聚號”。可是人們仍然喜歡叫他“狗不理”。當時,慈禧太後吃了袁世凱送的“狗不理”包子,也派專人到天津去買。從此“狗不理”包子的名聲就更大了。
“狗不理”包子鋪到現在已有壹百多年歷史了,而且越開越大,生意也越來越興隆。他們還接待過壹批又壹批國外旅遊者。西哈努克親王到天津時還特地約請“狗不理”包子鋪的廚師到他的住地,為他制作“狗不理”包子,並且按照這家包子鋪的傳統吃法,吃了稀飯和醬菜。美國總統布什在他任前駐華聯絡處主任時,也曾慕名到天津去品嘗“狗不理”包子。所以,天津人俗諺說:“到天津不嘗壹嘗’狗不理”包子,等於沒有來過天津。”
再說說和包子有關的文化:
提起包子,不管南方人北方人都不會陌生,包子是我國較為普遍的壹種食品。據《事物紀原》載,諸葛亮南征孟獲,在渡瀘水時,邪神作祟,按南方習俗,要以“蠻頭”(南方少數民族的頭)祭神,便下令以麥面裹牛羊豬肉,做如人形以祭,始稱饅頭。實際上這就是最初的包子,算起來,中國人吃包子的歷史,也有1700多年了。饅頭原本是有餡的,後來為了區別,才將無餡的稱為“饅頭”,有餡的稱之為“包子”。
各地包子北京開花
北京薈萃了南北的包子。北京的包子店可謂是百花齊放,不過除了像“天津狗不理”這些包子店是專門的連鎖店外,其他很多美味的包子都是出自於某家酒樓。比如在粵系菜餐館裏妳可以很容易找到各種各樣的廣東奶皇包和叉燒包,在川系菜餐館裏妳可以找到成都小籠包和韓包子,而上海和蘇浙菜系裏可以吃到南翔小籠包和杭州小籠包等。論味道的正宗,除了連鎖老字號店外,還是多在這些地方菜系餐館中可以找到。而許多開在路邊的小店,雖然打著某某名包的頭銜,但是相比之下還是不太正宗。
外地名牌包子在北京開包子店,可能最重要的是不僅要發揮自己的傳統特色,還得要入鄉隨俗,既要滿足來自家鄉人的口味,又要贏得當地人的信賴。
於是北京除了壹些名牌包子店,其他包子店都綜合了南北方兩種口味,既賣南方包子又賣北方包子,甚至連做法都融合壹起,分不開了。但是我現在要介紹的,是正宗的地方名牌包子,使妳不出京城就可以嘗到南北方的代表包子,豈不美事壹樁!
包子文化南北有別
全國各地制作的包子,其制作和造型方法大體相同,但是在餡心的調制上各盡其妙,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品種。
比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開封的灌湯包,廣東的奶皇包,上海的南翔小籠包,山東的水煎包等等,不勝枚舉。
總體來說,南方和北方的包子就像同源的兩支派別,不盡相同卻各有千秋。
如同南北方人的性格差別壹樣,北方的包子顯得大氣、粗獷,單從個頭上都可以看出來,而南方的包子大多小巧玲瓏,無論是外形還是餡心都精致得很。
天津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鋪原名“德聚號”,至今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了。其實“狗不理”包子的名稱卻是由於店主的乳名而得來的。
原來店主叫高貴友,而其父親因為四十得子,就為店主取名叫“狗子”。“狗子”的包子很受顧客歡迎,生意非常紅火。“狗子”賣包子忙得顧不上和人說話,於是人們就善意地取笑他說:“狗子賣包子,壹概不理。”於是漸漸地這個名號被喊順了嘴,就成了“狗不理”。狗不理包子好吃關鍵在於選料、配放、攪拌以至揉面、搟皮兒都是有壹定的絕招兒,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只都不少於15個褶,做工很精細。
品包子:剛出屜的包子熱氣騰騰,看上去如同薄霧之中含苞的秋菊,再咬上壹口,香而不膩。
廣東奶皇包
廣東的傳統包子很多,甜包中最有名的就是奶皇包了,它用蛋黃做成餡心,體態輕盈,小巧玲瓏。南方的包子是茶點的老祖宗,因此飲茶的習俗也成就了各種特色包子。廣東和香港人特別愛喝茶,在各式各樣的茶餐廳裏,在他們的早茶、午茶、晚茶裏,奶皇包是必備茶點。品包子:奶皇包有很多種,口味上大體可以用“軟”、“甜”二字來形容。拿流汁奶皇包來說,包子看起來很清秀,細皮嫩肉的,面皮綿軟卻不粘牙。
鼎泰豐特色小籠包
鼎泰豐素來是以極品特色小籠包聞名天下,其源頭是南翔小籠包。1972年鼎泰豐在臺北創建第壹家店,依靠“即制即蒸”的傳統工藝,不僅受到海內外各大媒體的壹致好評,在1993年更是被《紐約時報》評為全世界十大餐廳之壹。
品包子:這種包子單從外觀看就非常精致,半透明的包子皮,還隱約可以看見裏面的餡心。拿起筷子輕輕夾起壹個,小心翼翼地咬破壹個口子,將鮮汁吸進嘴裏,滿嘴的香。
杭州小籠包
自南宋遷都臨安即今日的杭州後,各地食店相繼湧入,菜館、食店眾多。明清年間,遊覽杭州的帝王將相和文人騷客日益增多,飲食業大大地發展起來,名菜名點不勝枚舉,而杭州小籠包則是獨樹壹幟,遠近聞名。杭州知味觀是最有名的生產小籠包的老店。
品包子:口感柔滑,味道鮮美,包子皮雖然有點厚,但口感松軟,吃後口齒留香。
開封灌湯包
開封歷史悠久的名小吃首先要算小籠灌湯包了。它是由北宋時期有名的“山洞梅花包子”演變而來,
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在開封吃包子,最有名的要數開封第壹樓,它經營的“第壹樓小籠包子”有著“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的優美形態,並被譽為“中州膳食壹絕”。
品包子:包子皮薄,有半透明的感覺。湯味道鮮美,包子皮柔韌,餡多不油膩。
西安賈三灌湯包
在西安妳可以看到賈壹、賈二、賈三灌湯包子,聽說原本是壹家人,後來分開經營,就各自成名,但是經營得最好、最有名的還是賈三灌湯包。有人說只有在賈三的店裏,才能感受到包子的文化和文化的包子。
品包子:灌湯包的包子皮很筋道,而且中間的肉湯也是用牛骨髓慢火燉出來的,味道特別鮮美。這種包子傳統吃法是配上八寶稀飯或者米粥,調料是經過調配的,味道比較輕。
關於粽子的習俗傳統:
1.粽子食趣 笑說廚娘藕復松
又快到端午節了,端午節吃粽子是壹個很古老的傳統了,這裏有壹段有趣的傳說。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壹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麽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壹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妳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菇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贊不絕口,欣然賦詩壹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壹種,即為九只粽連成壹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清代詩人吳曼雲,寫有壹首贊美九子粽的詩篇:
“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紮重重,
青菇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復松。”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我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也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壹頭甜壹頭鹹、壹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由於飲食文化的傳播,早在古代時,我國制作粽子的技術就傳到國外,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吃粽子的習俗。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的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壹起,壹邊歡慶聖誕節,壹邊吃粽子,甚至壹些已經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娘家,再來嘗嘗母親制作粽子的風味。
緬甸人也愛吃粽子,他們在端午節時,用糯米作主料,將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酥酥,甜滋滋,別具風味。
日本的端午節是陽歷的五月五日,他們的粽子主料是米粉,其粽子形狀酷似鐘形。
馬來西亞人包的粽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粽子,其特點是個頭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壹種豆沙粽、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賓的粽子是長條形,風味與我國浙東的粽子相同,粽子還是菲律賓過聖誕節時必不可少的食品。(文/傅治宇)
2.喝茶吃粽子 端午過得有滋味
粽子不是人人都愛吃,但端午吃粽子是壹種感覺,是壹種氣氛。今天告訴妳就著粽子喝茶,配對了茶,粽子味道會更好呢。
超甜的粽子,如棗泥、豆沙等,相配的茶有薄荷茶、綠茶。超甜的粽子需要助消化的茶品,清淡的綠茶和薄荷能增進葡萄糖的代謝,不讓過多的糖分停留在體內。這兩種茶屬寒性,適合燥熱的甜膩粽。超油的粽子,如鮮肉、火腿、香腸等,相配的茶有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油膩的粽子適合重口味的茶水,去除口感上的油膩,普洱茶是上乘的選擇,因為它屬性甘冷,去脂效果好,菊花茶能降火氣。山楂茶則能促進胃酸分泌,幫助腸胃消化。鹹甜的粽子如椒鹽,蛋黃等可配烏龍茶,和超甜、超油的粽子比起來,鹹甜的口味比較清爽,喝烏龍茶是不錯的考慮。因為烏龍茶是半發酵茶,不如綠茶來得生澀,有溫潤的美感,能襯出鹹甜口味的思古幽情。清淡的粽子:如赤豆、白粽子等可搭配稍有味道的茶品。在壹壺玫瑰花茶裏加壹顆酸梅,就能襯出玫瑰的香氣,還能帶出淡淡的甜味,此時再咀嚼清淡不膩的粽子感覺特別好。玫瑰花茶還能調理血液循環,對女性尤佳,抹茶的兒茶素則具有抗癌抗老的效果,以上兩者都適合重視健康的養生族。以上綠茶、紅茶、花茶系列,在南京華聯商廈壹樓食品櫃均有銷售,端午節期間,購各種茶葉均有壹定幅度的折扣。(文/曉燕)
3.吃粽子與賽龍舟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國各地都有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
人們都知道,這種世代相傳的古俗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可為什麽要用這種方式紀念屈原呢?原來在屈原故鄉流傳著這麽壹個有趣的故事。
屈原投汨羅江之後,有天夜裏,屈原故鄉的人忽然都夢見屈原回來了。他峨冠博帶,壹如生前,只見面容略帶幾分憂戚與憔悴。鄉親們高興極了,紛紛擁上前去,向他行禮致敬。屈原壹邊還禮,壹邊微笑著說:"謝謝妳們的壹片盛情,楚國人民這樣愛憎分明,不忘記我,我是死而無憾了。"話別談舊間,眾人發現屈原的身體已大不如過去,就關切地問道:"屈大夫,我們給妳送去的米飯,妳吃到了沒有?"謝謝",屈原先是感激,接著又嘆氣說:"遺憾哪。妳們送給我的米飯,都給魚蝦龜蚌這般水族吃了。"鄉親們聽後都很焦急:"要怎樣才能不讓魚蝦們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說:"如果用箬葉包飯,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見了,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
第二年端午節,鄉親們便用箬葉包成許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節過後,屈原又托夢說:"妳們送來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還有不少給水族搶去了。"大家又問他:"那還有什麽好法子呢?"屈原說:"有辦法,妳們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龍的標記就行了。因為水族都歸龍王管,到時候,鼓角齊鳴,槳橈翻動,它們以為是龍王送來的,就再也不敢去搶了。"角黍,就是現在的粽子。
從此端午節包粽子、劃龍舟的習俗,就由屈原的故鄉傳向全國,由古代傳到今天
粽子的做法:
北京粽: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采用果脯為餡。
廣東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後面隆起壹只尖角,狀如錐子。品種較多,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為餡的什錦粽,風味更佳。
四川粽子: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講究,工藝復雜,其口味當然獨特,故成為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壹。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壹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蘇州粽子:蘇州粽子是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制作精細等特色。如豬油夾沙粽子,選用上等紅小豆,煮熟後去皮濾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適量的油脂制成餡,裹紮時餡裏還夾有壹塊肥肉,煮熟後晶亮甜美,油潤清香。
嘉興粽子: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嘉興粽子當推五芳齋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稱。它的粽子從選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後腿精選,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鮮美,肥而不膩。許多海內外朋友皆因品嘗過嘉興粽子後,方知浙江嘉興的地名。
海南粽子:海南粽子與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鹹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後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
山東粽子:在諸多品種的粽子裏,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制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汩羅粽子:湖南汩羅傳說是粽子發源地,汩羅粽子歷來以品種多、制作精巧而著稱於世。國際龍舟節期間***推出傳統和新開發的粽子數十種,並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裝和罐頭包裝,無菌衛生,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閩南粽子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作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閩南話熱與燒同含義,所謂燒肉粽,就是要趁熱而食的粽子,熱食則更有風味。
臺灣粽子: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燒肉粽最為流行,它的內容豐富多彩,包括有豬肉、幹貝、芋頭、蛤幹、鴨蛋等,成了終年可見的傳統小吃。新竹的成家肉粽、彰化的肉粽和臺南的再發號肉粽都很有名氣。八寶粽也是代表品種,它選料多樣,將豬腿肉、肥膘、栗子(或花生仁)、蘿蔔幹、魷魚分別切成丁,鍋燒熱,先下洋蔥末,再加上以上配料及酒、醬油、麻油炒勻,與糯米拌勻後,裹紮蒸熟,香味濃郁。著名歌星鄧麗君以壹首臺語燒肉粽的歌曲而大受歡迎,由此可見臺灣粽子在臺灣飲食文化的地位。
1. 臺式粽子
材料:長糯米、豬肉、香菇、鹹蛋黃、醬油、糖、五香粉、鹽、粽葉、粽繩。
做法:將糯米洗凈,泡3小時備用;把豬肉切成長約4公分,寬2公分的長條;香菇泡軟後,去蒂切成條狀;再將豬肉、香菇以醬油、五香粉、鹽、糖等調味料腌2小時;鹹蛋黃切半備用。
洗凈粽葉及粽繩,取2張粽葉,在三分之壹處折成漏鬥狀,在漏鬥中舀入壹半糯米,放入豬肉、香菇、鹹蛋黃等餡料,再加上糯米填滿,接著將多余的粽葉折回蓋住漏鬥包裹好,用繩子在粽腰處紮緊打結,做好後放入鍋中,以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2小時,熟透了便可食用。
2. 綠豆鴨蛋粽
糯米、綠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鹹鴨蛋黃5個。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即成餡。取泡過的粽殼葉折成鬥狀,填入適量餡料,包好後入鍋加冷水浸沒粽子,煮沸1小時後,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3. 陳皮牛肉粽
泡過的糯米、綠豆各1000克,牛肉、陳皮各100克,豬肉末50克,蔥末、姜末、食鹽適量。用豬油將蔥末炒黃,依次放入牛肉、陳皮、豬肉末炒半分鐘後,淋上麻油即成餡。包時先填進拌勻的糯米、綠豆,將餡料夾在中間,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4. 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幹、紅絲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將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用白糖水煮,瀝幹水分,然後用白糖腌漬24小時,即成餡。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鐘,離火燜4分鐘即成。
5. 健康素粽
材料:三寶米(煮熟)3碗、棉繩1米、蘿蔔幹1/2杯、香菇(中型)6朵、粉葉12片(大)、栗子6粒、水煮花生1/2杯、素蛋黃60g(1粒10g)、素肉松30g(1粒5g)
調味料:
1、黑胡椒粉1/8小匙、糖1/8小匙、麻油1/4小匙、醬油1/4小匙。
2、鹽、白胡椒粉、素蠔油各少許。
做法:
1、將粽葉以熱水煮8分鐘,洗凈擦幹水分備用。
2、蘿蔔幹泡水10分鐘後切碎並擠幹水分;香菇泡軟切塊;栗子泡水2小時,香菇、栗子蒸熟(約15~20分鐘)。
3、先將碎蘿蔔幹、香菇丁及調味料(1)炒香備用。
4、煮好的三寶米加入調味料(2)拌勻。
5、粽葉2片重叠,卷成尖桶狀,放入2大匙做法(4)之三寶米,再放入1小匙碎蘿蔔幹、香菇丁、栗子、素蛋黃、素肉松,再放1大匙三寶米,稍壓壹下,包成粽狀,用棉繩捆緊。
6、置入蒸籠蒸10分鐘即可。
魚香荷葉粽
材料:三寶米1杯、糯米1/2杯、魚肉80克、蘿蔔幹末20克、香菇2朵、蝦米5克、姜片3片。
調味料:醬油2大匙、米酒1大匙。
做法:
1、洗泡好的三寶米和糯米混合,加水1/2杯,置電飯鍋中蒸熟(非電子鍋,外鍋加水1/2);荷葉泡水備用。
2、魚肉洗凈,切片;蘿蔔幹末洗凈,瀝幹水分;香菇對切泡水至軟;蝦米洗凈備用。
3、鍋燒熱,入油將蝦米炒香後,加入香菇炒香後取出備用。
4、鍋燒熱,入油將姜片炒香後,加入魚片及調味料以小火煮101分鐘。
5、取小蒸籠鋪上荷葉,放入煮熟的三寶糯米飯,再放入做法(3)與(4)之材料,續加入三寶糯米飯,將荷葉包好,置電飯鍋蒸熟(外鍋加1/2杯水)即可。
肉粽
A、5斤香糯米,用(不能過涼或過熱,水溫以手感有些熱但可以接受)溫水浸泡糯米2、3個小時(期間撓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用個小簸箕或過濾籃濾幹水分。
B、2斤去皮綠豆,以同樣的溫水同樣的時間浸泡,濾幹水分。
C、2斤半肥瘦豬肉(單是瘦肉煮出的粽子口感不爽滑也不夠香),把肉切成寬2cm、厚1cm、長10-15cm條狀,接下來放入少許精鹽、味精(雞精)、料酒、姜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調料並用筷拌勻待用。
D、把粽子葉放水裏煮,水開10分鐘後即可取出冷水洗凈剪兩端多余後濾幹。
E、把棉線剪若幹條,每條長約20cm。腿上(膝蓋處)放壹條毛巾以備弄濕衣物。
F、取兩張(均為反面)粽葉壹頭壹尾的反方向重疊(不完全),放入壹小碗(125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劃壹字,放入1、2匙綠豆,接著是放肉條,放同等綠豆於肉條上,再填123克米蓋住綠豆。
G、右手先把外端粽葉往裏折疊並向後折去,包好壹端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壹端,綁粽子要先在中間綁壹次後才從壹端逐壹綁向壹端以防變形,繩子緊度不能過緊(煮爆)或過松(進水),以輕扯不移動即可。
H、綁好後逐壹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紅棗粽子
弄清肉粽的做法後甜棗粽子並不是很難啦。最大差別:棗子用溫水泡好去籽剪成豆大顆粒,然後與濾幹的糯米混勻,至於調料方面,喜歡甜的可放些糖
1、糯米洗凈後泡3個小時
2、粽葉用熱水燙過洗凈瀝幹
3、粽餡的調味:喜歡吃什麽就包什麽,鹹的要先腌入味
4、將兩葉粽葉折成漏鬥狀,舀入壹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鹹蛋黃、板粟諸種餡料後,再舀入壹匙米包合後以粽繩紮緊。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
5、粽子的捆紮: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夾生現象。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紮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紮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後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6、粽的烹煮:煮粽子壹定要水滾以後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水重新滾起以後再用小火煮2個小時左右即可。(其實時間長短關鍵是看妳包的粽子的大小)
鹹香雞肉粽
用料:糯米600克、雞肉800克、薯仔400克、蝦米80克、蒜蓉1湯匙、生抽半湯匙、蔥、鹽、雞精、生粉若幹、粽葉適量、粽繩適量。
做法:
1、將雞肉、薯仔和大蔥頭剁碎,加入鹽、蒜、雞精、生粉等調料拌勻。
2、洗凈糯米,浸水半小時。燒熱鍋,用蔥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生抽,炒均。
3、用粽葉2張,折疊成漏狀,放入炒香的糯米1湯匙,加入做法1中扮勻的餡料,再加入1湯匙的糯米在上面。
4、將粽繩把粽子紮好,放入高壓煲中煮30分鐘,即可趁熱食。如果是普通煲須煮2小時左右。
正宗金牌裹蒸粽
用料:
1、糯米500克、幹香菇1朵、蓮子4粒、蝦米10克、綠豆仁50克、栗子2粒、幹荷葉1張、幹竹葉6片、幹堿草2條。
2.鹹蛋黃1粒、胡椒粉少許、芋頭30克、排骨、肥肉約100克;五香粉、蔥油、味精鹽少許。
做法:
1.將用料1中的材料泡水至發起為止,其中尖糯米至少泡2個半小時以上,然後用胡椒粉、蔥油、味精、鹽來腌味。芋頭切塊炸過,備用。
2.將肥肉切塊用五香粉腌味約30分鐘。排骨切塊用黑醋、醬油、鹽、味精、面粉腌過備用。 3、將荷葉對撕,粗面朝下,鋪上3片竹葉,放壹半的糯米。然後放入香菇、蓮子、蝦米、栗子、鹹蛋黃、肥肉、排骨、芋頭、綠豆仁。再放上另壹半糯米,將另外3片竹葉蓋上。
4、將荷葉左右兩側對摺抓緊,再前後對摺抓緊包成四角形,用堿草包緊打結即可。
5、用水煮粽子四小時即可上桌。
日本包飯是沒有多少人喜歡的!!其味道只有少數人贊同
韓國包飯的口感只有配以酣式菜肴才會有味道
中國的包子不錯,但是要註意它畢竟不是象米飯那樣受人喜歡,因此我認為:
如果妳錢比較多,建議開壹個賣包子、餃子、蒸餃等中國各類面食的小店(不是說要做面,就是做包子餃子形狀的那些)再就是在節日裏賣壹些節令食物(前提是妳的店要開了壹段時間才可以,否則只會讓人沒有生意)
要麽開壹個韓國食品店,賣現做的包飯和菜肴!註意不要只賣包飯!要有壹些韓國風味的中國菜,著才能讓較多人許可~~~但是事實證明,這種店要麽開在繁華區很賺錢,要麽直接就虧本到極限
壹句話:在中國,人們只吃傳統但又包含新意的事物,對於那些外來沒有名氣的,他們理都不理
呵呵本人的闡述夠好吧?如果還要更詳細的家我QQ406831782
本人的水平要是發揮在賺錢上,那是壹絕,只不過現在還是中學生,沒有那實力而已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