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我們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壹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1979年2月?國務院批轉廣東省《關於寶安、珠海兩縣外貿基地和市政建設規劃的報告》?要求深圳、珠海在3-5年內“建成對港澳的出口商品基地、吸引港澳遊客的遊覽區和新型的邊防城市”。1979年7月?中央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和靈活措施的兩個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這標誌深圳等經濟特區的正式誕生。 按照中央和廣東省的部署?先集中力量把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好?深圳起步最早。壹是開始城市基礎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1979年率先建設蛇口工業區?1980年開始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開發羅湖和上步城區?建設蛇口、赤灣、東角頭、媽灣等港口?開發建設壹批工業區?引進壹批外資和先進技術?工業開始起步?建設深圳大學、圖書館等八大文化設施?文化事業開始起步?制定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改善特區管理體制?制訂有關配套法規。二是以市場為取向?以基本建設管理體制和價格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在全國率先在工資制度(1979)、基建體制(1980)、勞動用工制度(1980)、價格體制(1982)、企業體制(1983)、勞動保險制度(1983)、幹部人事制度(1982)以及政府機構(1981)等方面進行改革。三是在對外開放方面?創辦蛇口工業區(1979)?開放沙頭角(1983)?先後開放文錦渡(1978)、蛇口碼頭(1981)、梅沙(1984)、沙頭角(1984)、赤灣(1984)、大亞灣(1985)等口岸?開放金融業?引進壹批境外銀行。四是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1983)等理念?創造三天建成壹層樓的“深圳速度”(1984)。這壹時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單項突破?以開放促改革。這些改革沖破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為特區對外開放和建設掃除了壹定障礙?並對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產生重要的示範效應。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經濟特區?指出?經濟特區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對外開放的窗口”。“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浦東
浦東新區位於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的東岸,面積570平方公裏,常住人口280萬。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制定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開發方針。2005年,國務院正式批準浦東進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委、市政府明確了“壹個作用、三個區”的功能定位(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施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努力成為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區、自主創新示範引領區、現代服務業核心集聚區),標誌著浦東改革開放進入了新階段。16年精心謀劃,16年堅實步履,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國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東開發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框架,浦東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獨特的國內優勢 浦東新區地處中國海岸的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緊靠基礎雄厚的上海老市區,背依物阜民豐的長江三角洲。而整個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沿岸地區的土地面積占全國的1/3,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1/3強。 優越的國際地域優勢 浦東新區面對著太平洋,它的扇形面正好對著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這就使浦東新區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是各國投資者進入中國的大門。 基礎設施 基礎建設先行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戰略之壹。浦東開發以來的十三年中,先後投入約1800億元人民幣開展基礎建設,相繼建成了大橋、隧道、公路、地鐵、煤氣廠、航空港等交通和能源項目,新區的投資環境得以不斷的改善。
濱海新區
開發建設濱海新區,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改革開放的戰略部署,從服務環渤海及我國北方經濟發展的戰略角度,結合天津改革開放實際做出的壹項跨世紀發展的重大舉措。經過全市上下十幾年的奮鬥,天津迎來了重大歷史性機遇,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將濱海新區納入全國總體發展戰略布局。為落實中央全會精神,天津市委八屆八次、九次全會對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實施“十壹五”發展規劃進行了全面部署。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為標誌,天津濱海新區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濱海新區處於環渤海地區的中心位置,位於天津東部臨海地區,面積2270平方公裏,海岸線153公裏。常住人口140萬。包括天津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三個功能區和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個行政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