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對於七大姑八大姨的“關心”,完全不必care

對於七大姑八大姨的“關心”,完全不必care

春節剛過,大多數人又開始了新壹年的上班生活;過年假期雖然短,但每年壹遍又壹遍上演的“情景劇”迫使不少人想早點上班……

春節過年什麽話題最熱?七大姑八大姨必須是當仁不讓,不信來看看:

對小學生、中學生,“期末考試第幾名?”

對大學生,“專業怎麽樣?畢業分配不?以後有出息可別忘了我們啊!”

對剛工作的,“年薪多少?買房了嗎?有對象了嗎?不趕緊就被剩下了……”

對已婚的,“房貸還完了嗎?什麽時候生孩子?妳爸媽還能幫妳看看孩子呢。”

對有孩子的,“國家都允許了,什麽時候要二胎啊?”

以上現象是每逢佳節必定被催問,七大姑八大姨們壹年又壹年上演著這出戲,享受著作為“長輩”“為妳好”的感覺。

因為這件事,每年春節前壹個月網絡上會出現壹大堆“如何回懟七大姑八大姨-教程”,盡管網絡中呼聲頗高,但終究也都是年輕人過過嘴癮罷了,畢竟年輕人難道還真的能去懟她們不成;還有壹點就是相對於八姑六婆,他們更能體會“子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必要性。

那麽這種現象為什麽年年受吐槽卻年年愈演愈烈呢?

1.“該做的沒做”,可能是遇到了瓶頸。

對於美好的事情,誰都是不會拒絕的,既然人家沒做,很有可能當下確實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金錢、勇氣、緣分去實現。

比如很多年輕的女性會面臨晉升和生孩子的抉擇,其中大多數受不住老壹輩甚至丈夫的壓力,而選擇生娃帶娃而再次回歸公司幾乎都沒了她的立足之地。

如果此時女性比較有主見有規劃,堅持晚生孩子,非常可能就被三姑六婆傳成什麽不好的傳說了。

2.“該做的沒做”,可能是因為壓根不想做。

隨著80後群體家庭事業逐漸穩定,90後群體成為新壹代被議論的人群。同時受到來自社會、思想、經濟等各方面的影響,壹部分人根本不想去過早的進入所謂的“幸福生活”。

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當下想做的事,有壹步步的行程單。

3.八姑六婆只是圖自己爽快放“嘴炮”。

從七大姑八大姨角度上看,她們是否真的是替別人著想?這些“催命符”有什麽實際意義嗎?

不管別人是不能做還是不想做,“催命符”的作用除了給別人圖增添反感以外,成就的只是三姑六婆自身妙語連珠時的快感罷了,還有壹些三姑六婆則是懷著炫耀自家的目的而來。

中學都學過祥林嫂,壹群人“強擠出幾滴眼淚”,然後又想什麽都沒發生過壹樣,滿足的只不過是自以為具有的善良的“菩薩感覺”而已,反正她們說話又不用負任何責任。

4.任何人都不應該拿自以為的“幸福”去加到別人身上,而且個人也沒有必要去的接收別人所有的好意。

小趙22歲畢業,23歲結婚,24歲生孩子,生活幸福;小錢就也必須按照這個流程來嗎?

我拿我最愛吃的榴蓮給妳,妳嫌臭不吃,我就說妳不懂事、自私、不理解人,可以嗎?

世間每個個體都具有差異性,不是妳以為的幸福就是別人的幸福,也不是妳覺得別人應該怎樣。

5.屈於輿論而成的“幸福”,很可能是不幸。

對於壹大部分人來說,他們沒有特別強的個性,思想也覺得三姑六婆說的也正常,於是就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生兒養女。

可是沒有很強的個性,不代表沒有個性,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會覺得當下的生活越來越難熬,無休止的吵架、甚至離婚現在已經是屢見不鮮。

老家有壹個真實的家庭,當年男人三十幾歲,不好找媳婦,因傳統的幸福家庭觀念,最後找到壹個精神不好的女人;後來有了壹個女兒,女人精神病發作,不幸使得女兒致死;後來有了個男孩,被孩子姥姥養大;後來這個男孩爺爺奶奶相繼去世,父親也患腦血栓不久去世,現在只剩下16歲的男孩和有精神病的母親。

請問這樣的娶妻生子幸福嗎?不說以上那麽極端的例子,就是普通的包辦婚姻或者急促成婚,婚後吵架打架,孩子壹邊哇哇哭,就可以稱之為幸福嗎?

總的來說,別的人只想看妳飛的高不高,真正關心妳的人才會關心妳跑的累不累。

生而為人請保持基本的原則和善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不要被別人的嘴巴改變,自己也不要隨意去評價建議別人的道路。

(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世界裏,讓我們以書會友)

(歡迎關註同名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