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我今天要不要喝牛奶?

我今天要不要喝牛奶?

 肯定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在沒有食欲或沒有時間吃飯的時候,“至少應該喝點牛奶”。牛奶也是很多孩子早餐中首選的食品。在我們現在的飲食中,“牛奶信仰”滲透到了各個角落,整個社會都把牛奶奉為鈣的來源,甚至是“完美營養食品”。

在學校提供的飯菜中,無論是面包還是米飯,肯定都會另加上牛奶,甚至讓人感覺討厭牛奶就是壹種罪惡。在預防骨質疏松癥的飲食對策中,也都是牛奶等乳制品。很多運動員喜歡喝低脂奶,因為它給人的印象要比普通牛奶更健康,甚至有些趣聞講的是某些著名運動員的牛奶故事,說他們從小時候開始就會每天喝掉好幾袋牛奶。

但我在這裏給出的建議是,對於包括運動員在內的現代人來說,牛奶並不是壹種有利於健康的食品。當然,我也向與我簽合同的選手提過建議,讓他們不要喝牛奶。

要解釋不喝牛奶的理由簡直是沒完沒了,不過基本上可以概括為5點:不符合飲食習慣;會破壞營養平衡;妨礙細胞的功能;可能被有害物質汙染;由於加熱殺菌,其中的食物酶被破壞了。

有的人壹喝牛奶肚子就咕嚕咕嚕地叫,或是腹瀉,這叫做乳糖不耐癥。其原因是體內不存在分解牛奶中成分的乳糖酶,乳糖沒消化就通過了腸道。這種癥狀絕不是什麽特殊病癥,倒可以說是壹種正常反應。

我們亞洲人、非洲人、還有人類以外的哺乳類動物,都有壹個***同的特點,那就是:雖然哺乳期的嬰兒體內有乳糖酶,但是斷奶後乳糖酶在體內就失去了作用。可歐美人不同,他們從前生活在緯度高、農作物難以生長的土地上,主要從家畜的奶中攝取必需的營養素,因此,經過幾千年的漫長歲月後,他們不得不發育為成年後仍然可以分解乳糖的身體結構。與他們相比,我們經常飲用牛奶不過才幾十年的歷史。這樣壹比較就會發現,牛奶並不適合我們的飲食習慣。

壹說到牛奶,必然要提到鈣。鈣這種礦物質對我們人類來說非常重要,這壹點毋庸置疑。話雖如此,如果我們僅攝取了大量的鈣,我們的身體反而會將這些鈣排出體外,這是由體內相互抗衡的鈣鎂平衡造成的。

鈣在血液中發揮著信息傳導的重要作用,壹旦鈣不足,身體就會出現各種障礙。於是身體將鈣從骨骼中取出來,努力保持血液中鈣的濃度。而在骨骼中起調節作用的就是鎂,如果骨骼中缺乏鎂,這種調節就無法正常進行,於是骨骼中的鈣就壹股腦地都被溶解了。

歐美人與亞洲人相比,雖然鈣的攝取量要多很多,卻有更多的人患上骨質疏松癥,這樣的現實真是富有諷刺意味。造成這種現狀的壹個原因就是,歐美飲食(包含牛奶在內)中鎂的攝取量偏少,因此鈣很容易被排出體外。

確實,骨質疏松癥是鈣脫離骨骼被溶解掉而引起的壹種疾病。但引起它的主要原因並不是飲食中攝取的鈣不足,而是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習慣不好,才容易失去骨骼裏的鈣。

身體內的鈣不能正常發揮作用,這是最大的問題。可以說,我們現代人已經陷入 “鈣生理作用不全綜合征”這個深淵中了。

僅靠牛奶無法強壯骨骼

我想在這裏再多說說鈣,剛才我講到血液中的鈣與信息傳導有關,它的主要作用大致可以分為3類。第壹類是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所謂細胞分化,是指細胞會分別變化為在各個組織、器官中發揮功能的細胞。例如,如果增殖後的細胞是血管裏的,它就會變為血管細胞;如果是內臟裏的,就會變為內臟細胞。第二類作用是激素的分泌。在人體中,甲狀腺、胸腺等內分泌腺會生成各種激素,要合成這些激素就需要鈣的信號。而且,內分泌腺細胞內合成的激素被運送到細胞外時,也離不開鈣。第三類作用就是使神經細胞興奮。神經細胞之所以能夠傳導信息,是因為鈣的進入,於是才能產生電信號。

這樣壹看,我們就會很清楚,鈣與維持身體正常工作的最基礎部分有著密切關系。它的幾類作用之間有壹個***同點,即鈣出入細胞所引起的刺激成為了誘發某種動作的信號。

二戰後,日本人的鈣需要量被規定為壹天600毫克。與歐美人每天攝取的1000毫克鈣相比,600毫克看似少了很多。但事實上,人只要每天攝取300毫克左右的鈣,就不會受到骨質疏松癥的困擾。

盡管如此,在當今社會,無論男女老少都在喝牛奶,但結果卻是骨折、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比例反而明顯升高了,這是多麽奇怪又諷刺的現實啊。骨折率不僅取決於骨骼的組成,還會受到生活方式和體格的影響。現在有調查結果顯示,消費牛奶等乳制品越多的國家,骨折率越高。

骨骼絕不單單由鈣構成,它還需要鎂等其他各種營養素。在飲食歐美化的日本,骨質疏松癥的病例也在迅速增加。由此可見,有些事並沒有想象得那麽簡單,並不是“吃含鈣多的食物越多,骨骼就越強壯”。

哈佛大學的研究小組對之前的各種科學文獻進行了精細調查和分析,美國作家布賴恩?克萊門特對他們的調查結果贊不絕口,在他的《達到最佳健康狀態的生活飲食》壹書中這樣寫道:估計每個人都聽說過這樣的話—“為了預防骨質疏松癥,女性應該多喝牛奶,增加鈣的攝取量。”但骨質疏松癥這種疾病並不是缺乏鈣引起的,而是動物蛋白攝取過度造成的。乳制品等動物食品是蛋白質的來源,但裏面含有豐富的硫磺。硫磺在體內會生成過剩的酸,這種酸通過骨骼溶解掉鈣,使其隨尿排出體外,這種情況都是動物蛋白引起的,還有“源自蛋白質的高鈣尿癥”這樣壹個名字。

幾乎沒有人知道,混在1杯水中的1勺海藻,鈣含量是1杯牛奶的1000倍,這樣的信息被巧妙的宣傳掩蓋掉了。

哈佛大學的研究中強調了這樣壹點:鈣可能會預防骨質疏松癥,但乳制品的預防效果並沒有得到證明。

我在第2章中也提到,很多研究已經證明,動物蛋白的過度攝取是將鈣排到尿裏的原因所在。乳制品也是比較重要的動物蛋白來源,因此這項研究否定了利用牛奶等乳制品來補鈣的效果。

保持鈣鎂平衡

和傳統的日式飲食相比,在歐美飲食中,豆類、蔬菜、谷物等富含鎂的食物被擺上餐桌的機會並不多,這已經是壹個大問題了。不過還有壹些更嚴重的問題,造成了本應與鈣保持平衡的鎂含量不足。

目前,農藥等因素造成了土壤的貧瘠,農作物自身的鎂就不夠,因此,在現代飲食中,就算是以日式飲食為中心的菜譜,也無法像過去那樣攝取到充足的鎂。此外,在谷物中,胚芽部分含鎂最多,但現在的主食是精制後的白米,這也是引起慢性鎂不足的原因之壹。

還有壹點,在體內生成對抗壓力的激素時,會消耗大量的鎂。在現代社會中,我們隨時隨地承受著各種壓力,這讓本來就不足的鎂更加枯竭。且使用過壹次的鎂沒法再利用,而是主要通過尿被排出體外。這種機制的運作是有原因的,在之前的人類歷史中,人體內的鎂從未缺乏過,因此也沒有必要建立將它保留在體內的壹套系統。

我前面講到,骨骼、血液、肌肉、血管的松弛和收縮,都依靠鈣和鎂這兩種礦物質的作用。鈣的作用是使肌肉、血管緊張或收縮,而鎂則相反,它的作用是使它們松弛或擴張。

原來鈣與鎂在體內的比例為2∶1,但在今天普遍鎂不足的狀況下,如果大量喝牛奶或食用強化鈣食品,這個比例就會更加傾斜,變成4∶1或5∶1。還有人指出,這將成為心臟病發作的直接原因。鎂不足不僅會造成骨質疏松癥,還可能引起更為嚴重的後果,甚至是生命攸關的情況,例如猝死。

事實上,有這樣的研究報告:解剖死於心臟病的人和死於交通事故的人的心臟肌肉,檢查肌肉中鈣和鎂的濃度。結果表明,死於心臟病的人和死於交通事故的人相比,鈣的比例更高,也就是說比健康人體內的鈣更多,而鎂則偏少。

在這裏,我必須提醒大家,報告中解剖的是己經死亡的人的心臟,而活著的我們心臟情況如何則沒有人知道。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夠將這壹點銘記於心:壹旦鈣和鎂的平衡面臨崩潰狀態,就會出現生命危險。

不過,我希望大家不要誤解,攝取大量的鈣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麽不好,不過要同時攝取適量的鎂,這壹點非常重要。 牛奶還是“完美食品”嗎?

我在前面提到,過度攝取牛奶、肉等動物蛋白會生成酸,為了中和生成的酸,骨骼裏的鈣就很容易被溶解掉。而且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如果攝取過度,會引起各種健康問題。另外,還有壹些事實被報道出來:為了不讓奶牛生病,人們在飼料中投放了抗生素或生長激素,或是強制地人為增加產奶量,又或是把使用了農藥的牧草當做飼料。所以,市面上出售的牛奶很可能被這些有害物質汙染了。

神經內分泌學的權威羅伯特?科恩有壹本著作—《牛奶:致命的毒藥》,這本書從封面開始,就對市面上出售的牛奶進行激烈的諷刺。他把牛奶比喻成炸藥,在盒子的表面畫上骷髏符號,還在背後的原材料欄裏寫上生長激素、殺蟲劑、抗生素等。書的封底也是同樣的辛辣諷刺,寫著如下的評論:

“牛奶過去常常被過高評價為‘完美食品’,但它絕不能稱為‘完美食品’,美國不應該試圖隱瞞這個事實。”(本傑明?斯波克博士)

“我之所以生病,都是醫生強迫我喝牛奶的結果。這種白色液體甚至在腐蝕毫無能力的嬰兒。”(菲爾)

“牛奶中含有的酪素達到了母乳中的3倍以上。酪素是牛奶的副產品,這種物質還被用於黏結木材,黏合性非常強。”(沃克博士)

“牛奶是最不健康的鈣承載物,應該抹掉它是良好鈣源的印象。”(尼爾?伯納德博士

順便提壹下,最早對牛奶提出批評的是《斯波克育兒經》。在這本暢銷書中,作者明確提出最好不要給孩子喝牛奶。此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弗蘭克?奧斯基博士也著有《不要喝牛奶!》,這本書在內容上基本與《牛奶:致命的毒藥》相同。日本也出版了壹些書,對牛奶持懷疑意見。雖然書的數量不多,但我們仍然能感覺到,曾經對牛奶的過高評價正在被大家重新審視。

如果妳非常喜歡牛奶等乳制品,只是偶爾喝喝沒有關系。我只是希望,在幼兒園、學校,甚至每個家庭中都強制讓人喝牛奶的潮流能盡早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