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核雕也不例外。無論是大師,還是初學者,都要有壹套好的工具才行,我們就說說核雕工具吧。
刀具:
核雕刀主要有三類,
1平刀,形狀象單刃的篆刻刀,按刃寬分很多規格,可做大形。也可雕細部。壹些高手就用大平刀開眼。
2 半圓刀。就是在半圓的鋼條上,磨出斜刃。同樣有很多規格。用途廣泛。壹件核雕作品上的起伏,轉折處,多用半圓刀。
3 角刀。形狀象個倒三角。多用於細部雕刻,象眼,牙齒等。壹個好藝人可能有二,三十把刀放在手邊,隨取隨用,運刀如指。看其雕刻過程就是壹種享受。
4 修光刀。 形狀像斜刀,但是沒有斜刀那麽鋒利的刀尖, 只是用來刮削表面光滑用的。
5 掏肉刀。形狀很像壹段鐵絲,或者鋼絲,但其實是用來挖核裏面的仁的,因為仁如果不掏出會生蟲不利於保存核雕。
6 特小刀。 形狀和以上幾種類似,只是刀頭直徑更微型,甚至達到零點幾毫米! 適合雕刻米粒大小的景物。
7 刻刀把。 常見的有雙頭索,也叫拿子、金屬刀把等,原本為鐘表修理工具,因為小巧玲瓏方便使用後為核雕界人士采用。2013年,在以往工具的基礎上研發了壹種新款刻刀把,結合了傳統木把與現代金屬刀把的雙重優點,既有木把的華麗大方手感好上檔次,又滿足了使用方便好攜帶的需求。
電動輔助工具:吊磨-(用於鏤空,鉆眼) 牙雕機(打磨)
其他: 1.5米高工作臺 翹刀床 鋼銼 砂紙 卡尺等 核雕工藝分:
薄意,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鏤空雕,鑲嵌。
核雕的制作與其它的雕刻手法基本雷同,首先要精於選料,因烏橄欖品種繁多,須根據其大小、形狀、顏色進行分類,壹般以粒大、核厚、色紅,飽滿為佳;然後是設計,需根據核的形狀進行構思,並將需刻劃的形象在核上勾勒;其三是定形,即根據勾勒的圖案打坯,即初步加工;其四是粗刻,即對整件作品的細部進行刻劃;第五為細刻,即對雕刻好的作品進行細部完善,特別是對人物的臉部、手部等重要部位作調整,使之更加生動;第六打磨,壹般以粗細砂紙打磨作品,使之光潔細膩;第七是拋光,布輪拋光後的核雕作品細膩、潤滑而富有手感。如果雕刻羅漢頭這類常規作品,胸有成竹則無需在核上勾畫草圖,自殷根福始就形成了五刀“定位”的技藝,壹直流傳至今,即鼻頭壹刀,眼睛二刀,耳朵兩刀,關鍵是下刀部位要準確。誠然,同樣是雕刻羅漢頭,其形象刻劃也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別。
核雕制作工具有鑿子、銼刀、扶鉆三類。鑿子有圓鑿、線鑿、平鑿等多種,需自行制作,才能得心應手。圓鑿,快口呈圓弧狀,有大小之分,大圓鑿可用來雕毛坯,小圓鑿既可在核體較小的原料上履行代替大圓鑿的功能,又能往深處挖,特別是透雕,往往需要用小圓鑿來處理。線鑿可用來刻細線條,如發絲、眼皮、眼黑、衣褶的細線條等,人物開相壹般用線鑿來完成,在壹些細微處需清理的,小圓鑿無法施展的地方,均可用線鑿來代替。由於線鑿靈活、雕刻有深度而被廣泛應用。平鑿用來雕刻塊面,把物件輪廓勾刻出來,又可把橄欖核壹些表層鏟去,突出布局的立體感。毛銼以其細密的鋼刺來修正橄欖核形狀,使其達到圓整,扶鉆則用來鉆孔。
蘇州核雕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藝術精華,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無論浮雕、圓雕、透雕均以“精、細、奇、巧”取勝,呈現出獨特的地方特征。精、細,體現在核雕作品工藝細微,點睛之處既細如針尖,又形象生動。刻劃的羅漢等人物刀法簡潔,形神兼備,即使將其放大數十倍,仍栩栩如生。奇、巧,體現在核雕作品均有巧奪天工之奇效,如核舟,不僅能在細微之間表現人物數十人,而且舟上門窗每扇都能開合自如,其落榫處以毫厘計算,令人難以置信。核雕體積雖小,卻構思縝密,設計精巧,工藝細密,以小見大,其作品可作為頸項、衣帶、折扇或繡袋的墜掛件,若穿成珠串,可作為手腕、頸項飾物。它曾是歷代手藝人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代代相傳,至今依然如故。當今悄然興起的核雕市場,不僅使漢族傳統優秀技藝得以傳承,而且將會不斷光大,顯示出漢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