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詩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他,號稱“詩魔”,16歲憑壹首詩名動京城;
他,寫詩力求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
他,憂國憂民,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是情癡,“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他是摯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他是矛盾綜合體,前半生鋒芒畢露,後半生縱情山水……
他,就是蘇東坡的偶像,被日本人奉為文殊菩薩,人稱“長恨歌主”,淚濕青衫的“江州司馬”——白居易。
白居易
大家肯定在電視劇電影中看到過白居易的身影,就比如《妖貓傳》中的白居易,愛憎分明,同時也寫出了千古絕唱的《長恨歌》用“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如此絕美的詩句來寫楊貴妃的魅力。除此之外,白居易還有許多詩詞。讓我們來壹壹欣賞吧!
1.《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為試帖詩,命題“古原草送別”。草與別情,似從古代的騷人寫出“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的名句以來。此詩寫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關送別之意,還寫出了新意。
2.《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這是壹首描繪西湖美景的名篇。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3.《憶江南·江南憶》
唐·白居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白居易早年因避亂來到江南,曾經旅居蘇、杭二州。晚年又擔任杭、蘇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壹草壹木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也與那裏的人民結下了深摯的友誼,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後,仍然戀戀不已。三首《憶江南》詞就是這種心情下的產物。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以後文人詞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4.《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壹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壹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這首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二年(807),詩人三十六歲。周至縣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縣尉在縣裏主管緝捕盜賊、征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詩人想到自己四體不勤卻飽食祿米,內心十分慚愧。於是直抒其事,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竹子,正是初入仕途的白居易,對於自己的人格期許。盡管後來,他把這叢竹子弄丟了,好在,他至死都知道:心中的竹子死了,但心田寧可荒蕪,也絕不能讓它長出雜草。許多年以後,如果在臨終前回首往事,白居易或許會給自己的墓誌銘定下兩行字:這裏躺著壹個人,他44歲已死,75歲才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