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系統脫敏療法:
讓患者學會通過系統脫敏法進行自我治療。目的在於消除恐怖刺激物與恐怖反應的條件性聯系,並對抗回避反應。系統脫敏可通過默想(想象)脫敏或情境脫敏來實施。默想脫敏是在心裏想象引起恐怖的事物或情境,以此代替引起恐怖的實際事物或情境的呈現或展示。其過程為:
1、將引起恐怖的事物或情境根據其刺激的強烈,即根據它們引起恐怖的嚴重程度,由低到高逐級分類;
2、舒適的坐在沙發上或躺在床上,微閉雙眼,想象引起較弱恐怖的最弱刺激,同時放松全身肌肉,直到恐怖感接近消失;
3、由低到高逐級想象引起較強、更恐怖的較嚴重、更嚴重刺激,同時配合肌肉放松,以逐漸增強對恐怖刺激的耐受性,直至恐怖反應完全消失為止。
例如在治療不潔恐怖癥(潔癖)時,可讓患者先想象自己在觸摸家中容易產生不潔恐怖的器具,例如便器、桌子易積塵處等,在產生恐怖反應時,令自己放松肌肉,並設法引起對這些屬於自己的器具的親切感情;再想象自己在商店裏買東西觸摸櫃臺、在乘公交車時觸摸扶手的情景,當這些刺激引起恐怖時,即令自己繼續放松肌肉,並逐步產生其他人在這種司空見慣的情況下必然會出現的正常的情緒反應;最後想象自己的手和衣服被汙物弄臟,並不斷地放松全身肌肉,告誡自己不必緊張,沒什麽大不了的,誰都有可能弄臟手和衣服,至多是洗洗手換換衣服而已。這樣循序漸進,不潔恐怖也就能得到控制。情況脫敏是用引起恐怖反應的實際刺激去代替對這些刺激物的想象,也就是實際去接觸引起恐怖的事物或情境,同時伴以肌肉放松和愉快情緒反應,以克服恐怖情緒。情境脫敏過程與默想脫敏壹樣,所不同的只是實際刺激物引起的恐怖更為現實,也更為強烈,因而更難忍受,也更難克服,然而恐怖壹旦消除,其療效也更為理想。
二、暴露療法:
又稱滿灌療法。它是鼓勵求治者直接接觸引致恐怖焦慮的情景,堅持到緊張感覺消失的壹種快速行為治療法。著名行為治療專家馬克斯(Marks)在談到滿灌療法的基本原理時指出:“對患者沖擊越突然,時間持續得越長,患者的情緒反應越強烈,這樣才能稱之為滿灌。迅速向患者呈現讓他害怕的刺激,並堅持到他對此刺激習以為常為止,是不同形式的滿灌技術的***同特征。”運用滿灌療法,治療壹開始時就應讓求治者進入最使他恐懼的情境中,壹般采用想象的方式,鼓勵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懼的場面,或者心理醫生在旁邊反復地、甚至不厭其煩地講述他最感恐懼情境中的細節,或者使用錄像、幻燈片放映最使求治者恐懼的情景,以加深求治者的焦慮程度,同時不允許求治者采取閉眼睛、哭喊、堵耳朵等逃避行為。在反復的恐懼刺激下,即使求治者因焦慮緊張而出現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面色發白、四肢發冷等植物性神經系統反應,但求治者最擔心的可怕災難卻並沒有發生,這樣焦慮反應也就相應地消退了。或者把求治者直接帶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經過實際體驗,使其覺得也沒有導致什麽了不起的後果,恐懼癥狀自然也就慢慢消除了。“習能鎮驚”是滿灌療法治療的要訣。國外報道,即使病程超過20年的恐怖癥,經過3-15次滿灌治療,也有希望治愈。
三、運動可減輕癥狀
人體負責控制平衡的要素——視覺、內耳和肌肉,通過活動才能正常運轉,假如我們終日坐著不動,眼睛只盯著電腦等物體,人體的平衡功能就會衰退。不過,假如最初觸發眩暈的刺激性活動不斷重復,大腦就會開始調整適應,定向障礙便會漸漸改善,大腦會自動找尋固定參考點作定位根據——這正是溜冰好手不斷高速轉體而不會眩暈倒下的原因。
假如妳發現有輕微後天恐高癥狀,不妨多挑戰自己,通過攀高俯視等行為,情況會有所改善。假如閣下癥狀嚴重,就應在醫生的監督下,到安全的高環境中,接受循序漸進的訓練。
此外,最簡便的解決辦法是閉上壹只眼睛,讓身體平衡系統較多地依靠肌肉而非視覺,舒緩眩暈和恐懼,但不要閉上雙眼,因為眼前壹片漆黑,內心會更膽怯、更迷惑。
總之,克服恐高癥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多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魄,令平衡系統正常工作。成長期的兒童可以通過走獨木橋、翻筋鬥、跳躍、轉圈等訓練身體定向能力。成人也不應放棄這類活動,以免出現定向障礙。
四、沖擊法
目前對於“恐高癥”的治療方法有壹種稱為“沖擊法”,比較有效。
“沖擊法”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啟發矯正對象想象他正處在壹個相當的高度且該高度還在上升。想象的初始引起強烈 焦慮和恐懼,但在長時間誘導過程中這種情緒逐漸消退。同壹情況多次重復出現後,誘發與焦慮、恐懼有關的各種行為的作用將越來越小,最後完全消失。恐高癥屬於恐怖癥的壹種,只要堅持治療,是可以治愈的。下述四點,是治療恐高癥的十二字原則。長時間:讓患者站在能夠引起恐怖情緒的高處,至少持續30—45分鐘。尤其開始治療時,要讓患者堅持足夠的時間使恐怖程度減少50%。逐漸地:不要壹下子給患者定很高的目標,從容易的目標開始,逐漸轉向困難目標。有規律:壹次練習不足以消除恐懼心理。因此每個過程都需要重復好多次,直至恐懼的感覺完全消失為止。完全地:在進行鍛煉時,要求患者集中精力,不要想別的事情。因為轉移註意力雖然能夠減輕恐懼心理,但不利於恐懼感的徹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