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散文《我們仨》的藝術表現
摘要:通常認為,楊絳散文平鋪直敘,沒有藝術技巧,但在《我們仨》中卻采用虛實結合、巧設懸念、背景穿插、細節描寫等藝術手法,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楊絳被譽為“大陸近幾十年來 出色的女散文家”①,《我們仨》是她散文創作中的巔峰之作。《我們仨》是以寫女兒錢瑗為主的壹部紀實性的散文,但表現手法卻多種多樣,如虛實結合、懸念設置、背景穿插、景物烘托、細節描寫等方式的運用,使作品波瀾起伏,搖曳多姿,既創造出了孤單無助、淒涼悲苦的藝術情境,又營造了平和釋然、其樂融融的生活氛圍,連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在她的筆調下,都閃耀著溫暖迷人的光輝。
通常認為,楊絳散文平鋪直敘,沒有藝術技巧,但在《我們仨》中卻采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前兩部采用夢幻手法是虛寫,第三部是實寫,虛實相生、真假相襯,使作品產生了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具體表現為,以實見虛顯而隱現和以虛見實隱而顯見等。第二部在整篇中是虛寫,在這部分中,運用了以實見虛,顯而隱現的手法。這部分使用了明暗兩條線索,明線就是錢鐘書失蹤、尋找錢鐘書、探視錢鐘書,這是貫穿始終的線索。而暗線則是寫錢瑗的病情。作者牽掛錢瑗,寫錢瑗的病中的情況,都是通過晚上的夢來寫的,如輕靈的夢、沈重的夢、疲勞的夢、噩夢、痛夢等,然後再把夢中的情況在探視時告訴錢鐘書。這樣,表面看是探視錢鐘書,是寫錢鐘書,其實凸顯的是錢瑗的性格和情況。明暗交織、以實寫表現虛寫的內容,而實寫的內容卻處於次要位置表現了錢楊夫婦對女兒“強父母,勝祖宗”的能力的自豪感,同時,作者失去愛女的心欲碎、血淚交織的悲涼情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張繼緬指出:“有與無,動與靜,真與假,繁與簡,隱與顯,形與神等等,無不體現了實與虛的關系。這裏所說的有、動、真、繁、顯、形大多屬於實的範疇;無、靜、假、簡、隱、神大多歸為虛的方面。文學作品乃至於壹切藝術品都是兩者相補為用的。”根據上述觀點,作品中事件和景物的描寫,也是虛實關系。楊絳的散文景物描寫很少,在《我們仨》中卻對驛道上的寒柳進行了五次描寫,其中在得知女兒得了不治之癥時的描寫最有代表性,作者這樣寫道:“我天天拖著自己疲勞的腳步在古驛道上來來往往。阿圓住院時,楊柳都是光禿禿的,現在,成陰的柳葉已開始黃落。我天天帶著自己的影子,踏著落葉,壹步壹步小心地走,沒完地走。”②作者這壹景物的虛筆安排非常巧妙,它讓我們聯想思索,柳樹壹年四季變化,有枯有榮,今年的寒柳,明年還可以變成綠柳,可是人卻再也不能復活!使我們深刻體味到壹個耄耋老人踽踽獨行、心力交瘁、淒惶無助的悲涼心境。這滿地的落葉,這光禿禿的寒柳,這孤單的身影,面對此情此景,想想曾經的我們仨,想想我們仨的幸福快樂,誰人能不更添慘痛,不心生淒涼之感?為我們仨的失散而痛心不已呢!這壹“虛”讓我們落到了“實”處,這比喋喋不休的敘述反而更加有力,真是“此處無聲勝有聲”。這壹“虛筆”烘托了作者淒涼的心境,使作品更具含蓄、雋永的藝術內蘊。
《我們仨》讓讀者產生了疑惑感、驚恐感和危迫感。這種疑惑感、驚恐感和危迫感的產生主要依靠作者高超的層層設置懸念的技巧。這壹技巧主要表現在第二部中。我們知道第二部中是明暗兩條線,明線是錢鐘書失蹤、尋找錢鐘書、探視錢鐘書,暗線是寫錢瑗的幾個夢,主要是以明寫暗。這條明線的設置就采用了層層設置懸念的方法。
夢的開頭是錢鐘書與錢瑗嬉戲、玩耍,突然壹個電話打進來,讓錢鐘書明天上午到山上開會。果然,第二天就有“壹輛大黑汽車”把錢鐘書拉走了,不知開到哪裏去了。錢鐘書被車接走了,誰接走的、幹什麽去了、到了哪裏?我們只知道去開會,其余壹概不知,作者憂慮焦急,讀者更是忐忑不安,這是作者設置的第壹個懸念。及至錢鐘書打來電話,錢瑗在筆記本上急急地記錄,口裏就是“嗯……嗯……嗯……”這時錢瑗應該告訴媽媽爸爸在哪裏,可是,作者說看不懂錢瑗天書般的字,錢瑗又急急地走了。這是第二個懸念。第二天,錢瑗回來了,應該說說爸爸在哪裏了吧?可是作者又無心聽。作者焦急如此為什麽無心聽?這是第三個懸念。等作者和錢瑗壹起看到錢鐘書,事實的真相將要大白時,作者卻說這個地方叫“古驛道”③,究竟是什麽地方還是沒有說,第四個懸念。那麽,錢鐘書在這裏幹什麽,作者繼續設懸,她巧借“客棧”的警告即“不知道的事,不問”④為由,壹句也不說有關內容。這是第五個懸念。那麽,到了船上該問問錢鐘書這是什麽地方,開什麽會?為什麽又乘船了?作者縫綴得更是巧妙,她說,錢鐘書聲音微弱,斷斷續續訴苦:“他們把我帶到壹個很高很高的不知哪裏,然後又把我弄下來,轉了好多好多的路,我累得睜不開眼了,又不敢睡,聽得船在水裏走,這是船上吧?”⑤原來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啊!這是第六個懸念,之後,作者每天看望錢鐘書時,什麽都不問,她說:“我切記著驛站的警告。我不敢向鐘書提出任何問題,我只可以向他講講他記掛的事,我就把我夢裏所看到的,壹壹講給鐘書聽。”⑥由此,讀者帶著驚恐、疑惑和焦急在層層懸念的引領下,走進了作者設置的情境中,如此,作品引人入勝,產生了極強的藝術效果。背景材料在文中的穿插使用,緩解了氣氛,增加了知識,增添了樂趣。在寫錢鐘書失蹤,作者焦急等待消息的緊張氛圍中,插入了我們仨的生活習慣、三人之間的趣事等背景資料。如“他向例早睡早起,我晚睡晚起,阿圓晚睡早起”,又如“每逢爸爸‘因病請假’,小兒賴學似的心虛害怕,就用來安慰爸爸:‘提勒提勒耳朵,胡嚕胡嚕毛,我們的爸爸嚇不著’(‘爸爸’原作‘孩子’)”⑦讓我們看到了那種平等、親密的家庭環境。再如,插入了錢瑗孝順父母的背景。她常說:“我讀食譜,好比我查字典,壹個字查三種字典,壹個菜看三種食譜。”她精心為父母制作各種菜肴,看到父母吃,就感激地說:“娘,謝謝妳。”“爸爸,謝謝妳。”⑧這段背景的插入,凸顯了錢瑗拳拳的孝女心,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治學嚴謹的錢瑗。更有趣的是寫在牛津讀書時,同學間的來往是請吃午後茶。這時插入了同學怎樣教他們做茶的事情。“先把茶壺溫過,每人用滿滿壹茶匙茶葉:妳壹匙,我壹匙,他壹匙,也給茶壺壹滿匙。四人吃茶用五匙茶葉,三人用四匙。開水可壹次次加,茶總夠濃。”⑨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茶文化,富有知識性,使人倍感新鮮和親切,也為行文增加了生活情趣。除此,還插入了作者沒有盡心盡力做好家務事的“愧疚”之事等,也使我們對楊絳和錢鐘書的日常生活有了壹定的了解。巴爾紮克說過:“才能最明顯的標誌,無疑就是想象的能力,但是,當壹切的結局都已準備就緒,壹切情節都已加工過,壹切不可能的都已試過,這時,作者堅信,惟有細節將組成作品的價值。”⑩這裏,巴爾紮克堅信,細節將決定作品的成敗。
在《我們仨》中,最突出的是用來表現圓圓性格的細節。寫她“格物致知”。寫她聰慧:兩歲半時,和小表姐面對面坐著,聽小表姐讀《看圖識字》,及至作者為她也買了這本書,“圓圓立即把書倒過來,從頭念到底,壹字不錯”輥輯訛,原來,圓圓每天坐在她小表姐對面旁聽,她認的全是顛倒的字;作者又寫道大姐姐對圓圓的誇獎,“她只看壹眼就認識了,不用溫習全記得”,爸爸也說“‘過目不忘’是有訛傳訛。重情感:圓圓聽外公說:“搬出去,沒有外公疼了”,就大哭;“她站在外公座旁,落下大滴大滴熱淚,把外公麻紗褲的蓋全浸透在熱淚裏”輥輱訛。乖巧、懂事:她看到媽媽還有大疊的課卷要改不能和她玩,她“就含著壹滴小眼淚,伸出個嫩拳頭,作勢打課卷”輥輲訛,有壹次,壹個闊學生送來大簍的白沙枇杷,吃白沙枇杷,入口消融,水又多,聽著看著都會覺得好吃,圓圓從沒吃過,但作者因她腸胃薄弱不敢讓她吃,安排她在旁邊玩,“忽見她過來扯扯我的衣角,眼邊掛著壹滴小眼淚”輥輳訛,吃的人都覺得慚愧了,誰能見了她那滴小眼淚不心疼她呢。幾處細節的描寫,突出了圓圓的聰慧乖巧可愛。除此之外,對鐘書、爹爹、爸爸、大姐、四嬸等人的性格特點的描寫,也非常傳神有趣。作者運用細節描寫主次分明,手法也靈活多樣,最突出的是作者善於選擇典型的細節,使描寫清新而有趣。例如,作者對爹爹的細節描寫,選擇了爹爹的叫聲和說話、辦事的方式。爹爹說話,從不理會對方是否悅耳。這是他的壹貫風格。“爹爹睡覺不分日夜。他半夜讀書偶有所得,就把健汝喚醒,傳授心得”輥輴訛,真是孩子般可愛的爹爹。用語簡潔傳神。另外,鐘書做牛奶紅茶、面包的早飯,生平第壹次會劃火柴的興奮,拙手笨腳做“壞事”的無奈,愛讀書、愛玩文字遊戲不愛旅遊的性格,不願和“極峰”(蔣介石)握手、調侃自己是“借癡”的秉性等細節,也非常傳神,讓我們看到了他鮮為人知的另壹面,感受了這位學貫中西的大家在生活中的智慧以及做人的原則和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