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孩子厭學後,妳自以為是對孩子的好,其實並不適合他

孩子厭學後,妳自以為是對孩子的好,其實並不適合他

許多父母親遇到孩子厭學在家後,往往會想盡辦法改變孩子厭學這個事實,而不是改變自己對孩子厭學這個事實的態度。

於是,許多父母抽出時間陪孩子外出旅遊,希望通過旅遊散心讓親子關系有所改善,這已經成為大多數厭學在家孩子的家長首選。

家長之所以這樣選擇,起心動念也是想用自己認為對孩子的各種“好”,想對孩子有所補償。

阿雲現在就是這樣壹位想盡辦法“補償孩子”的媽媽,因為她的兒子已經厭學快壹年了。

阿雲的兒子自從厭學在家後,因為時常感覺孤獨無助,所以他整日躲在家中玩網絡遊戲或用平板刷小視頻,不怎麽願意外出,哪怕是陪父母散步。

阿雲擔心兒子長期呆在家會憋出毛病,她用盡各種辦法來表達對孩子的“好”,盡量去補償孩子內心的空虛與匱乏。

阿雲的起心動念就只有壹個:哪怕委屈自己或壓抑自己,也要讓孩子盡量開心起來,早日重返校園。

某天,阿雲線上私信我,她為了讓孩子9月份能如期復學,半個月前她邀請孩子壹起隨她與丈夫去上海旅遊。

起初,孩子是答應壹同前往旅遊的,根據阿雲的判斷,孩子在這半個月中對上海之行有些期待。

可是,臨近出發的前壹天晚上,阿雲幫兒子收拾行李的時候,孩子明確地告知她,他不想去旅遊了。

阿雲感到非常不理解,告訴孩子第二天的機票早已經訂好了,現在退機票會比較麻煩。

孩子沈默了好壹會,跟媽媽阿雲說,當初答應是因為顧及媽媽的感受,要不然他根本就不想去。

阿雲強忍著心中的不快,想了片刻後告訴孩子:“謝謝妳這麽在乎媽媽,本來這次出去旅遊就是想讓妳開心的,妳既然不想去,媽媽也不想妳不開心,不如我們就取消這次旅行吧。”

兒子聽完後,很迅速地回答:“妳們的旅遊就不用取消了,下次有類似的事情,妳都不用考慮我就行了。”

我問阿雲,有沒有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聊聊不想去的真正原因,比如:“哦,妳原來是這樣想的啊?那妳給我說說為什麽不想去的原因,好嗎?”

阿雲告訴我,事後她問了孩子,為什麽會臨時不想去的理由,孩子始終不肯說。

我又問阿雲:“那麽,妳丈夫是怎麽看待,孩子臨時不想去旅遊這件事情的?”

阿雲的答復:“我老公說孩子不是不想去,他只是希望我們圍著他轉,達到重視他、關註他的目的而已。”

我聽完後,想了好壹會兒。我問阿雲:“妳是怎麽看待孩子臨時取消旅遊這件事情的?”

阿雲說,她實在想不通孩子臨時取消旅遊的緣由何在,目前只能亂猜而已。孩子厭學這壹年來,她為了補償孩子,為了能盡責做壹個好媽媽、好妻子,她實在付出太多了。

阿雲的兒子其實壹個月前就告知媽媽9月份會主動去復學的,但是隨著開學日期的臨近,孩子的情緒明顯有些煩躁和不安。

阿雲擔心孩子會在復學這件事上臨時退縮,就跟丈夫商量,想在開學前帶孩子去上海旅遊,讓孩子好好地散下心。

自從孩子厭學在家後,各種負面情緒的反復與親子關系的日漸疏離,經常讓阿雲進退兩難,這次孩子的臨時變卦,讓阿雲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阿雲覺得這壹年來自己對孩子這麽“好”,可是孩子始終是這種態度,她已經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了。

我們看到很多像阿雲這樣的媽媽,在孩子厭學在家後看似對孩子更負責任,嘗試用各種自以為是對孩子的“好”,去向孩子表傳遞自己的愛,可為啥孩子卻總不領情?

妳們有沒有想過,這裏面親子關系到底出現了什麽問題?

我相信很多父母親都沒有去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絕大部分人都會像阿雲的丈夫壹樣,認為孩子就是在故意而為,索取父母關註。

這裏我要告訴妳們,其實妳們如果這樣想,就錯得很離譜了。

當孩子能平靜地跟自己的媽媽說,我其實是壓根不想去的,當初答應只是顧及妳的感受。

這裏我們要看到,這個厭學在家近壹年的孩子,學會對父母勇敢表達了,能夠說出自己關於這次旅行的真實想法。

所以我告訴阿雲,孩子這壹年在家沒有白熬,他對身邊各種事物的看法逐漸清晰,他的行為呈現開始有了勇敢。

為什麽我會這樣說呢?因為許多厭學在家的孩子,都不知道如何跟父母健康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他們內心深處對於自己的厭學行為,還是感到羞愧,覺得對不住父母,總是被深深的罪惡感包圍著。

所以,大多數厭學在家的孩子,太多的孤單、難受、煩躁情緒積壓在心裏,很容易抑郁或焦慮,他們只能以整日玩遊戲或外出找小夥伴玩,逐漸疏離與逃避父母親。

為什麽厭學在家的孩子會有這樣的行為呢?為什麽孩子不能跟父母親勇敢地說出真實想法呢?

因為通常絕大多數父母都不會真正接受自己的孩子不上學,大人嘴裏說著“接受”、頭腦中想著“接受”,其實內心卻是很生氣或無奈,感覺很丟臉,這點孩子看得比父母更透徹。

於是,我告訴阿雲:“妳很在乎自己是負責任的媽媽這個角色,孩子厭學後,妳用自以為是對孩子的好去補償,但是妳從未停下來,好好地去覺察孩子在說什麽、在想什麽,自然孩子就會抗拒,因為他很清楚妳所做所說都不適合他,不能幫到他。”

阿雲不解,她反駁我說:“這壹年來我壹直在反思過往教養的錯誤,我也壹直在學習改正,為什麽孩子總是感覺不到我對他的好?”

這裏,阿雲其實混淆了“對孩子好”的概念。我告訴她,“媽媽認為對孩子的好”不等於“孩子感覺媽媽對他好”。

前者屬於媽媽的理性評價,後者屬於孩子的感性認知,兩者完全是不同範疇。

我總是強調,青春期的孩子,他更需要父母能專註地傾聽他對人、事、物的看法,並能獲得父母的支持或同理,而不是跟他講道理、給建議、給答案或空洞的安慰。

所以,我經常說:“能好好聆聽孩子說話的父母,才會好好地跟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好。”

父母親只有做到內心柔軟,才能自然流露出對孩子的好,這本身就是慈悲心對另外壹個生命的關懷體現。

當孩子不願意跟父母深度溝通或拒絕父母的某些要求,我認為這是孩子內在自我建構的正常過程,只要孩子表達這種不願意或者拒絕的方式是健康的。

因為親子溝通本來就不是——孩子應該聽大人的話,孩子應該主動跟大人溝通。

親子溝通更多的是讓孩子感覺到,父母親其實壹直以來都在認真聽他說,孩子如果不想說或拒絕連結,父母也要尊重他的選擇,允許他有這樣的行為。

這樣的親子溝通才會是壹個自由、平等的連結,這讓孩子真正感覺到父母的關懷與對他的“好”。

當阿雲的孩子表達“不想去旅遊,當初答應只因為估計媽媽的感受”這樣的觀點,大人無需去糾結孩子的觀點是否“不應該言而無信”,更加不要去評價孩子是否“沒有看到父母對他的好”。

這裏,我對阿雲的建議就是,先覺察自己當初的起心動念是“我們帶孩子旅遊”還是“我們陪孩子去旅遊”。

如果是後者——“陪孩子去旅遊”,那麽這次上海之行的旅遊攻略與訂票訂房等具體事項,就會讓孩子充分參與進來,甚至可以他為主導,大人僅僅是協助他完成即可。

這樣的做法就是尊重孩子的壹種具體體現,如果阿雲提前這麽做了,也許就不會出現孩子臨行之前突然拒絕旅遊的行為了。

其次,阿雲還要覺察她自以為是對孩子的好,是否真正適合孩子?

這裏的“真正適合孩子”具體指的是大人的所言、所行、所想 ,讓孩子感覺到溫暖,讓孩子願意保持“向上求好”的心態。

後來,阿雲問我:“教練,如果是妳面對孩子這樣勇敢的表達,妳會怎麽回答?”

我笑了笑,然後告訴了我的答案:“孩子,原來妳是考慮媽媽的感受才答應壹起去上海旅遊,對不起啊,這半個月讓妳受委屈了,妳可以當時就拒絕媽媽的旅遊建議的,因為這是妳的權利,妳是可以自由選擇跟我們去還是不去的。”

時隔幾天後,阿雲發了壹段感想給我:“教練,昨晚正念練習完成後,我發現自己口頭上常說要對孩子好,頭腦中想著我可以接受孩子厭學在家,其實我自己是很在乎自己面子的,身體的感覺告知我,我並沒有做到接受這些,我其實壹直在生孩子的氣,同時也在生自己的氣。”

最後,我想跟大家提醒壹點,當妳自以為是對孩子的“好”時候,請妳靜下心去自我覺察,因為妳有這樣的想法就意味著在乎的其實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真正適合孩子的好。

作者壹心大哥,叛逆期親子溝通教練,父母心靈成長顧問,1對1指導叛逆厭學的孩子父母,在智慧教養與自我成長方面,厘清問題真相,掌握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