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怎麽上課

怎麽上課

上課是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和發展能力的壹個關鍵環節。按照上面要求做好課前自學後,就會"學然後知不足",才能切實懂得老師講授的重要;同時帶著問題聽課,註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從而主動和靈活地接受老師的授課。無數成功和失敗的事例都說明,作為學生,抓住課堂四十五分鐘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 、積極做好物質上的準備

物質的準備,是指上課前必須將上課用的教材、筆記本、基礎訓練、實驗報告冊、作業本及相關的文具準備好,以便在上課過程中隨時方便使用,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有些同學缺乏這些準備,上課了才去翻書包,既耽誤了自己聽課,又影響周圍同學;由於事前未準備好筆或筆記本,意識到要做筆記時再去找,等找出來時,老師講的內容已經講完,這樣能不影響學習嗎?可見物質準備也很重要。

二、積極做好知識的準備

主要是指做好預習及老師要提問或通過其他方式要檢查的內容。

三、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

良好健康的身體是順利學習的保障,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註意勞逸結合,使大腦保持清醒、興奮狀態,保證上課的效率。相反,如果長期開夜車,上課昏昏沈沈,只能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學習效果必定不好。

在上課時,除了保持大腦清醒興奮之外,還要保持專註、輕松、愉悅、樂學的心情。有些同學課間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或高談闊論,上課時仍念念不忘剛才的活動或話題,不能將註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影響了課堂學習。因此,上課鈴聲壹響就必須忘記壹切與上課無關的事情和活動,從而專註於課堂學習。上課時還必須心情輕松愉悅、樂於學習。科學研究表明,上課時懷著迫切的學習願望,虛心的學習態度,愉快的學習情緒,就容易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相反,有厭學、畏難心理,缺乏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的同學,其學習效果必定差。

四、要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上課不僅是教師教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的活動,因此消極地等待還是積極地去獲取知識就成為學習成績好與差的主要因素之壹,所以,課堂聽課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壹)帶著新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在課前自學中弄不懂的問題與詞語,有目的地認真聽講和做實驗。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註意力,認真觀察,積極思維。防止開"小差"。力爭當堂學習的內容,當堂理解並鞏固。要使聽課註意力集中,要努力使自己做到"眼觀三路,耳聽壹方"。所謂"眼觀三路",就是上課時應註意老師、黑板及相關的實驗、投影等。課堂上老師既是導演,他要把自己對新知識的認識、理解傳授給大家;有時又要當演員,老師的壹舉壹動甚至某個面部表情都可能向我們暗示著某種知識。同時,目光註視老師,是使自己註意力集中的好方法,因此決不能"目中元人"。板書是老師精心設計的,壹般來說,壹堂課的新知識點、重點、難點都會在黑板上得到體現,因此要字字句句理解明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學手段不斷地進入課堂,各種投影、錄像、實驗、模型等,學生必須努力觀察、實踐,能加強記憶和理解。所謂"耳聽壹方",就是將所有聽力集中在老師的講或同學們的發言或錄音上。因此將其他壹切雜音,如教室外的喧鬧聲、個別同學的竊竊細語聲摒棄於耳外。只有"耳聽壹方"才能"心往壹處",才能跟上老師的講課,積極思維,有選擇地聽出重點、疑點、難點,才能真正有所收獲。如果上課時"耳聽八方",分散註意力,老師講的內容不能全部聽清;或者走神,人雖在神已走,結果是"充耳不聞",怎麽能提高學習成績呢?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註意力,也可以采用"五到聽課法"。也就是上課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即耳聽。註意聽老師的講授,聽同學的回答、老師的答疑。

眼到即眼看。認真看教材,老師的表情、手勢,老師的板書、實驗演示等。

口到即口說。復述老師講述的重點、背誦重點的概念、定理、朗讀指定的段落;大膽提間,大膽回答老師的提問。

心到即動腦筋。對接觸的知識積極思考。

手到即手寫。寫教師講授的重點,抄有價值的板書。聽課時,邊聽邊在教材上圈圈點點。圈重點、劃出難點。

1986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第壹名王峻在介紹學習方法時就采用五到聽課法。每節課都高效率地聽講和思考,所以步步為營,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二)將自己通過課前自學而獲得的對新教材的理解與老師講課內容比較,加深對新教材的理解與記憶,糾正自己主動理解的錯誤,既做到"超前思考",也可做"事後諸葛亮"。

通過聽課知道,如果對新教材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是壹致的,甚至有時的理解比老師的看法要深壹些,就會感到學習是壹件非常愉快的事;如果自己的理解與老師的不致,有時完全錯了,就要認真思考問題,分析錯誤的原因,自覺地求得問題的解決。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愛因斯坦也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可見思考的重要。

所謂"超前思考",就是在老師未講解之前,自己先對問題作深入思考。上課時,老師提出問題後,總是留有思考的時間,這時有的同學消極地等老師講解,有的則積極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將思考結果與老師的正確講解相對照,相同則說明自己思考問題的方法正確,錯則表明此法行不通,下次遇到類似問題也就不會走這樣的彎路了,也就離成功地解決問題更靠近了壹步。

"事後諸葛亮"就是在事後才明白所以然,這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為人們所鄙視。而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對每個問題都能獨到地透徹理解,就需要老師的講解,才能使我們豁然開朗,明白所以然,也是很好的方法。

(三)多舉手發言。有的同學上課時不積極舉手,怕回答錯了同學嘲笑,這是很不正確的,因為有錯我們才需要學習,多數的教師不批評答錯的同學,因此,請同學們盡管大膽發言。特別是學習中等或偏下的學生,長時間不敢發問,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問題悶在心中,長期得不到解決,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嚴重的知識缺陷。不敢提問題,是許多中學生學不好功課的重要原因。

但是也不要亂發問。有的同學有問題不舉手,在下邊亂發問,或者打斷其他同學的發言,這是很不正確的,問問題必須舉手,否則教室裏亂哄哄的,影響學習效果。

也要想到,壹個問題,常常有很多人舉手要求回答,每個人都照顧到是不可能的。對舉手的人來說,有兩重意義,壹是請求回答,二是增加上課的責任感,增強註意力。即使沒有機會回答,也不要緊,第二種意義是最重要的。

(四)要積極參與討論。有時課堂上老師要求同學們分組討論,這時同學們千萬別放過這個機會,別做局外人,不要"閉關自守",要自覺參與到小組或全班討論中去。

第壹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有壹群誌同道合的青年,組成了壹個"布爾巴基集團"的學習小組,經常討論數學問題,並且雄心勃勃地對數學進行全盤改造。他們總是由壹個人起草初稿,然後大家各抒己見,有時激烈到大吵大叫,初稿經常"粉身碎骨",之後再另起爐竈。壹篇文章幾經評判,大家不壹致通過不準發表。後來被世界認為最權威的數學著作《數學原本》就這樣在他們手中誕生了,而且他們當中湧現出了魏耳、狄東涅等壹批世界壹流的數學家。

由此可見,討論對學習的重要性。

(五)要記好課堂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的人曾做過研究,討論過的內容,如不做書面記錄,兩星期後忘掉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上課必須做好筆記。

怎樣記筆記呢?不要壹字不漏地記,要壹邊聽講,壹邊理解老師講課的內容,壹邊記錄重點或難點;有時可記典型的題目;可以記黑板上的板書、板圖;可以記下不理解沒弄明白的內容,便於課下問老師;可以記老師補充的內容:老師歸納總結的重要規律。壹定要有重點地記,如果記的內容過多,占用了思考的時間,反而會降低課堂學習效率。

有的學科如歷史、政治、生物、地理、化學等學科內容,可以直接記在課本上的合適位置,不壹定非要記在本子上,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便於復習。

(六)做好課堂練習。課堂練習是學習中從理論到應用的壹種實踐活動,是鞏固知識和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絕大部分老師上課都安排近三分之壹的時間用於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時,要堅持理解消化,立足於懂,不要圖快。要仔細審題,對練習題進行認真閱讀,思考,弄清題的條件,要求做些什麽?練習是課本知識的引伸、拓展、演化或遷移。如不仔細分析思考,就不能掌握實質,容易造成答題錯誤,有時因壹字之差題目的內容要求卻相差很大。還要認真答題,符號題的每壹步都要遵循正確的思維規律。答完後,必須進行全面檢查,檢查是練習的壹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有不少的同學願意答題,但不願檢查,以致會做的題,由於馬虎,錯了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習慣。檢查時,重點檢查做題的正確性,做題是否符合要求 自己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