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讀余華筆下的《活著》

讀余華筆下的《活著》

我是無意間在壹個朋友的地方獲知了這本書,就像余華先生當年無意間聽到了壹首美國民歌《老黑奴》壹樣。

當年余華先生在寫下這部《活著》的小說前曾經表示: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而高尚不是指單純的美好,而是對壹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壹視同仁,學會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正因為這樣的心態下,那首美國民歌《老黑奴》走進了他的心裏並為老黑奴的故事深深感動。

歌很短卻很詳盡寫出了那個老黑奴艱辛苦難的壹生,還有他的家人先後離他而去的磨難,然而老黑奴依然選擇友善的對待這個世界,沒有壹句怨言。正是這種精神給了余華先生很大啟發,這部蜚聲國際的《活著》也因此誕生。

《活著》裏的主人公徐福貴就是這個老黑奴的版本,他的人生境遇也和老黑奴壹般曲折艱辛,時代動蕩之苦,親人相繼離去的絕望,最後沒有打垮這個男人,反而變得學會坦然接受面對。

整篇小說強烈的推出因為活著而活著的勇氣和時代大環境之苦下生命的頑強不息。

也許這就是余華先生想通過這部小說要表達的意思,此文開頭提到的關於展示“高尚”的初衷,那些在人性的潛意識裏在苦難的煎熬下所爆發出來的堅毅以及與壹切磨難鬥爭的力量。

說到這裏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也看過這部書,如果還沒有我想給大家說說這個余華先生筆下的《活著》具體是壹個什麽樣的故事?希望能帶給妳壹點感觸。

《活著》以文中主人公徐福貴壹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為背景開始,那時徐富貴家是地主,當時他爹的手上有100多畝田地,老爺爺的手上時有200多畝。

徐富貴的爹因為年輕時的混賬行為,敗掉了老祖宗歷年打拼下來的其中100多畝田地而懊悔,為此對現在的這100畝田地視為性命也視為活著的驕傲,連拉個屎都要去自家田地上拉的行為表現了他的這種心態,或許那樣方能讓他感到踏實。

然而徐福貴卻是他爹眼中的孽子,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徐福貴借著自己家大業大,從小就不學好,好吃懶做,各種惡習染壹身,在娶了心儀的姑娘家珍後非帶沒有改觀反而更是不知好歹變本加厲,吃喝嫖賭於壹身。

仗著自己有那100多畝地,嫖娼妓女,羞辱開米行的丈人,還因為父親的訓斥聯他爹都敢揍,如此混賬其能不是孽子。還對賭博樂此不疲。

然後賭場就像壹個魔術館啊,徐福貴哪裏是賭場裏人的對身,好笑的是他還想靠賭來光耀祖宗。

他在那種地方被人玩如股掌不覺,終逐步落如他人的圈套,將家產賭的精光,也氣死了他爹。故事就從這個轉折點開始展開福貴新的人生。

經過這個變故,讓徐福貴有了第壹次深刻認識,後悔於自己混賬不堪害得祖輩基業毀在他手裏,害死了爹。

迫於壹無所有的他,帶著老母和懷孕四個月的妻子家珍以及4歲的女兒鳳霞搬至茅草屋求生活。

如果說變故更容易使壹個浪子懂得要改邪歸正的話,徐福貴就是在這個時候意識到了以後的路不能在按照之前的過。

從高高在上的少爺變為毫無生活能力的平凡人,從家有百畝田地到壹無所有;從過去對家珍的不理不睬拳打腳踢到現在家珍的不離不棄裏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福貴對人生有了新的覺悟,對妻子的愛和容忍也有了感恩。

因為之前作惡太多,破產後,丈人從城裏接了福貴妻子家珍回娘家,使得福貴原本就壹無所有只剩家人了,現在雪上加霜又失去了妻子。

為了生存為了家中老母親和幼小的女兒鳳霞,他想要努力的支撐起這個破敗不堪的家。

於是他問接手了他家田地的新主人龍二租了五畝田地,從過去讓人背著走路現在努力學習背莊稼種田地,擔負起養家養家人的生活責任。

迎來了妻子家珍也迎來了他的兒子有慶,原本壹家人雖然艱辛但也可算團聚,看到這裏我為福貴想恭喜壹下。

可是命運偏偏要懲罰徐福貴,他的老母親在這個時候忽然患病。

為了給老母親看病家珍拿出來壓在床下的二元銀元讓徐福貴去城裏請大夫。

在城裏請大夫的路上因和縣官老爺的家仆打架,陰差陽錯被路過的國軍拉去扛大炮,幾欲逃跑無果後選擇了留在軍中,走南闖北。

當時正值國***兩黨內戰時期,動蕩不定,隨時都會在槍聲炮雨中死去,然而他命大活了下來,被解放軍俘虜後準許回家。

回家後得知女兒鳳霞因為壹場高燒患病已成聾啞人,從此不會說話,福貴是百感愧疚,只有想著日後好好對鳳霞對兒子有慶對妻子家珍。

過了幾天安靜日子遇上了土地改革,分得了之前租龍二的5畝田地,而龍二則成了惡霸地主被斃,福貴著實還為此慶幸了當初將田地家產輸光的行為,不然現在死的是他。

土地改革後,為了供他兒子上學,忍痛把十歲的左右的女兒鳳霞送了別人,想減輕家中負擔,也想讓有慶好好讀書有壹天可以出人頭地。

然而卻又迎來了“大躍進”。那時鳳霞因為想家自己逃了回來,但“大躍進”開始家中的鍋被砸掉去煉鐵,5畝田地被充公,換吃公社食堂大鍋飯。

結果鐵沒練出來,畝產萬斤沒實現,卻屋漏偏逢連夜雨遇上3年自然災害,貧窮已經夠折磨人了,而天災更是無法抗拒,人的力量在這場災難前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饑寒交迫的徐福貴壹家和眾多人家壹樣,餓的樹皮,野菜都沒得吃了,鳳霞都為了和人搶壹個地瓜差點用鋤頭打死人釀成禍害。

好在家珍向城裏的父親借了壹點米救濟熬過了壹些時日,壹家人精打細算,牙齒縫裏求生,為了不至於餓死在茅草屋裏,終渡過了那段艱苦的歲月。

《活著》裏我看到這裏原本以為福貴壹家會好起來,有慶讀書會有所成就,可是天意喜歡捉弄徐福貴:他的兒子,壹個對兩只小羊深深愛護,體育又特別好,人又善良的男孩為搶著去為縣長女人獻血,結果血型配上後被醫生為救縣長女人的自私行為抽幹了血意外死去。

喪子之痛讓徐福貴失去了理智幾度預備殺死醫生和那個縣長,結果發現縣長不是別人是當年內戰參軍時壹起***生死患難的兄弟,無奈中選擇了原諒。

親手將兒子捧在手上,抱於懷裏,抗於肩頭,親手挖坑埋葬了他的有慶於故去的爹娘墳旁。

這時候常年的勞累他的妻子家珍也早已經患上了軟骨病。

雪上加霜的徐富貴壹家在風雨裏飄搖,像壹顆弱小的草。

家珍的病越來越嚴重,大夫讓徐福貴做好了後事準備。這壹生他對不起家珍,想她死後給她做壹口好的棺材安葬她。

然而女兒鳳霞並不這樣覺得,她認為她的母親不會這樣就離開,她不放棄母親給了母親力量,求生的信念使家珍重新又好了起來。

鳳霞是聾啞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她長得好看,卻因為不會說話而沒有人家要,壹場村裏人的婚娶裏因為對新娘的羨慕而被人恥笑想要男人。

徐福貴和妻子家珍為了使女兒過上正常女人的生活,為了百年後有人也替鳳霞安頓,托隊長說媒。

好在月老作美,鳳霞遇上了壹個好男人,雖然是壹個偏頭叫二喜,但是人是城裏人又有手藝,關鍵對鳳霞好,對鳳霞的家人也好。

到這裏原本再壹次以為這應該是徐福貴壹家開始好起來的跡吧,但是還是沒有,鳳霞因為生兒子難產走了。

留下那個深愛她的二喜和兒子苦根在世折磨。

女兒鳳霞死去的噩耗也終於打敗了家珍僅有的壹點力量沒有多少日子後帶著釋懷的心而去。

現在生活就剩下了徐福貴,女婿二喜,孫子苦根。三個人相依為命,承受著這壹切苦難和痛苦。

女婿二喜是在壹次建築事故中被兩塊水泥板夾在中間,血肉模糊而去的。看著余華先生對這壹段的描寫,我哽咽了。我想怎麽可以這樣的殘忍呢?然而更殘忍的還在後面。

福貴的孫子苦根聰明可愛,幫著福貴壹起幹活,壹次摘棉花中生了病,福貴搶收棉花後心疼孫子生病了還被自己逼著搶棉花。

於是給摘了很多豆子煮給他吃,結果回家卻發現孫子斷氣了,原因是吃豆子撐的,因為苦根哪裏吃過那麽好吃的豆子,所以都吃光了。

最後徐福貴落得壹個人,按理他也應該隨那麽多的親人而去,但是小說的重點就在這裏,最後他承受了所有的苦難,也原諒了命運的不公,用分得壹畝半地後積累的壹些錢在路上壹個屠夫刀下救下了壹頭老牛,從此和老牛相依為命,耕田勞作繼續活下去。

這就是余華先生筆下的《活著》很殘酷也很現實。以時間為方式寫出徐富貴活著的方式,命運是如此多災多難的艱辛,給人難以想象的沈痛,然而徐福貴努力選擇了繼續,這裏面有活著的勇氣和意誌。

同時余華先生的《活著》讓我想起了海明威先生的《老人與海》。

想起了那個老人在幾十天未捕到壹條大魚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天天出海,他相信他是壹個好漁夫,他相信自己壹定可以釣上最大的魚。

他終於捕到了壹條和他壹樣勇敢有意誌力的魚。他和這條優秀的魚之間展開了幾天幾夜的較量,被魚帶去更遠的海域,被繩纜勒破了胳膊手臂,被折騰到力氣殆盡。

終於老人戰勝了那條優秀的魚,可是當他要勝利而歸時遇上了鯊魚群,為了護衛他的這條魚老人與鯊魚展開了更為殘酷的戰鬥。

最後的最後,那條被捕的魚被鯊魚吃的只剩壹條骨頭,他還是堅持將這條魚骨帶回了岸。

有人說老人還是失敗了但是這樣的勇氣有幾個人有呢?又有幾個人還能持之以恒的去和命運做鬥爭。

老人是勝利的他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此時的徐福貴也讓我肅然起敬,盡管他曾經也渾渾噩噩的混世。

徐福貴單純的世界觀在經歷了不同的時代後,仍然奇跡般的活了下來。

中國的戰爭,“大躍進”,直到文化革命,這些災難給了徐福貴沈痛的命運打擊,然而殘酷的現實裏他要活著,就算晚年落寞,生活孤獨下仍然和壹頭老牛不寂寞的活,勇敢的活。

或許這就是“活著”本身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