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古典小說《春香傳》的缺點
《春香傳》是朝鮮最優秀的古典名著之壹,是以民間傳說為基礎的人民集體創作,大約在十八世紀才被加工、整理成書。小說通過藝妓之女春香同翰林之子李夢龍之間充滿波折的戀愛故事,歌頌了青年男女間純真的愛情,表現了他們不畏 *** 、敢於沖破封建等級制度、門第觀念的勇敢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官僚貴族的腐敗、殘暴,具有十分鮮明的反封建的鬥爭精神。小說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雖然《春香傳》是壹部傑作,但是,從思想到藝術,這部名著還存在著壹些缺點。
《春香傳》出現在封建社會末期。盡管它在思想內容上有明顯的進步傾向,但仍然受到時代的局限。跳不出封建思想的藩籬。這主要表現在它對李朝封建社會的美化上。它把肅宗王朝描寫成為“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在《農夫歌》中還有“天下太平日,聖君盛德高”之類的詩句,歌功頌德之意更為明顯。作品之所有這種局限,是由於作者雖然反對封建暴虐的官僚,卻不反對封建制度本身。作者把消除黑暗現象的美好希望寄托在君主的聖明和將相的賢能上。而且,男女主人公的最後結合,也是借助國王的力量才得以實現的。此外,作品中還宣揚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及“苦盡甘來”等宗教觀念,在主人公春香身上也表現出較濃厚的封建節烈觀念和迷信色彩。所有這些,都在壹定程度上消弱了作品的積極意義。
《春香傳》在藝術上的主要缺點是脫離人物性格塑造和情節發展過分誇張。比如,書中把和情節進展毫無關系的幾個洗衣女子形容得和《九雲夢》中八仙女的化身壹樣,還遺憾沒有壹個“楊少遊”來娶她,這段描寫就毫無必要,明顯是畫蛇添足。遺憾的是這種情況並非絕無僅有。另外,為了迎合聽者趣味,使故事增強演出效果,《春香傳》引用了不少中國詩句和典故,這是說唱腳本的特點所決定的。但作為小說來看,過多地引用詩句和典故,這是說唱腳本的特點所決定的。但作為小說來看,過多地引用詩句和典故反而顯得堆砌,有時甚至給人以牽強附會之感,影響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真實性。
當然,我們不能對壹部十八世紀的古典作品吹毛求疵。作品中存在的缺點相對於整部作品來說是瑕不掩瑜的,《春香傳》之所以在今天的朝鮮還能夠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也說明了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