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重看動畫《千與千尋》,妳有什麽感受?

重看動畫《千與千尋》,妳有什麽感受?

關於這部片子,雖然之前已經有了無數的解讀,但看完之後,我覺得自己仍有不少話想說說。

誕生於2001年的《千與千尋》,是宮崎駿最重要的作品之壹。

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娓娓道來的敘事,似有若無的隱喻至今都令人難以忘懷。

插個題外話,去年重映的《龍貓》,我同樣去電影院看了。

之前都說“欠周星馳壹張電影票”,現在就當也是在還宮崎駿的票錢吧!

記得最早看《千與千尋》,是在大學的時候(至於在大幾,真是記不清了)。

看了之後,確實深受觸動。

印象極深的壹個片段是:千尋為了救白龍,乘著有軌電車去找錢婆婆。途中,電車在淺淺的海面上行駛。夜裏,信號燈不斷呼嘯著向後掠過,放眼四周是壹片蒼茫茫的大海。這時候,主題曲響起,就在這壹瞬間,不知不覺地就被觸動了。

後來才知道,這壹幕也是無數人心中公認最美的畫面。

02

不知道誰說過這樣壹句話:“壹部有內涵的電影,定能讓妳在十多年之後重溫的時候,就像在看壹部新片。”

《千與千尋》就是這樣壹部常看常新的片子。

妳可能會疑惑:我都這麽大的成年人了,壹個小學女生的冒險,怎麽還會有***鳴?

因為,雖然電影沒變,但是妳變了。

這也正是宮崎駿的狡猾和天才之處,他能把人壹輩子的經歷都灌註在這個叫千尋的小女孩身上,讓妳誤以為這不過是孩子的故事。

其實千尋短暫的“打工”之旅,也正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縮影。

此刻,作為成人的我們,要麽站在油屋的門口,要麽已經身處在油屋裏面。

03

的確,《千與千尋》裏的幾乎每壹個角色,都可能是我們長大後的模樣。

或者,在自己身邊,我們也能找到相似的影子。

有條不紊地運轉著的油屋,裏面的人也是各司其職。

收銀員(青蛙人)、服務員(小玲)、鍋爐工(鍋爐爺爺)、保安隊長(白龍)……

對這樣壹幕細節記憶尤深:小千在得到白龍的指示,偷偷去找鍋爐爺爺要工作的時候,不經意間瞧見了壹個倚窗抽煙的青蛙人。

這個青蛙人,像不像混跡職場已久、在加班後的午夜獨自吸煙的中年男人?

這時候,他可能已經被湯婆婆的“996”折騰得身心俱疲。

小玲,曾在休息放松的時候,壹邊咬著包子,壹邊滿懷憧憬地說,她賺錢夠了,就去遠方的鎮子看壹看。

這樣的話,我也似曾相識——“等錢賺夠了,我就xxx。”

仿佛那裏有自己的歸宿,有自己必然去的命運。

當然,相信很多人印象最深的還是“無臉男”。

他進入油屋之後,想要向千尋示好,卻只會用別人(被他吃掉的青蛙)的思維模式給千尋變出壹堆金子。

跟無臉男比起來,我們也沒好到哪裏去。

我們也踏入了“油屋”,整天模仿著別人說話的腔調,追隨者別人的生活態度。

我們或許還會成為舔狗,卻遇不到壹個像千尋這樣善良的人。

最終,要不然成為只能在橋上佇立,無法融入社會的無臉男。

要不然成為油屋裏的那個怪物,物質享受應有盡有,卻忘了自己的初心在哪兒。

當然,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並不在於僅僅揭露社會的醜惡,和人生的灰暗。

而是與此同時,還能帶給我們從心底裏油然生出的溫暖和希望。

錢婆婆,出場時間不多,卻讓人感覺非常溫馨。

她的家隱藏在鄉野間,房間裏的織布機吱嘎作響,草棒齊捆捆紮好,放在竈頭。

千尋和無臉男來了,她招待他們壹起坐在餐桌旁吃茶點。又壹起通力協作(而不是用魔法變),編了壹個頭繩送給千尋。

這些小細節,都讓我有壹種重回童年溫馨時光的感覺。

真正的魔法不是賺錢,而是傾註情感。

正因為如此,生命之間的悲歡酸苦才能相通,才會悲傷其他生命的苦難。

最後千尋離開的時候,唯壹能從這個世界帶走的東西,也不是被功利魔法制作的金錢,而正是錢婆婆與其他人壹起努力編織的頭繩。

那是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情感的魔法。

04

電影名叫《千與千尋》,兩個名字也各有所指。

“千”是湯婆婆(也就是社會)賦予我們的名字,妳可以把它理解成王醫生、周老師、李書記、馬老板……

而“千尋”這個名字,則代表了我們真實的“自我”。

這個名字不受身份、名利的束縛,就是我們最原始最本真的樣子。

我們的壹生,前半程在拼命獲得“千”這個名字,我們像千尋壹樣,暫時忘記自己本來的名字,咬緊牙關,奮發努力,戰勝恐懼,完成社會使命,讓所有人都知道、都承認“千”的存在。

到了我們的後半生,我們卻在找回“千尋”這個失去的名字。我們在用“千”獲得社會認同時,也看到了這個名字背後的誘惑、陷阱和悲哀。

是呀!人生路上,每壹次的成長都五味雜陳。

該如何做抉擇呢?

何不問問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