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種種傳統中,有兩次送禮最為隆重,壹次稱為“歳暮”,即新年到來時給朋友,師長等贈送禮品,壹次就是現在這個季節送的,稱為“中元”。日本送“中元”禮的時間,貫穿整個七月,送禮的對象,主要是長輩和曾經給過自己關照的人。
新年送禮,辭舊迎新,大家都可以理解。那麽,夏天送“中元”禮是為了什麽呢?
因為在日本送中元禮的時候,商場裏熱鬧得如同國內中秋前的月餅大戰,很多在日本的中國人雖覺得時間有些出入,但經常把它和中秋節相混淆。偶然問之日本友人,方知這根本不是壹回事。
在日本公司中,下級常常向上級寄送中元禮,筆者曾抱著開玩笑的心思向壹個日本熟人問道 – 這樣,是不是有行賄的嫌疑呢?不料,這位日本熟人回應道 – 中元禮,原來正是用來行賄的阿!
原來,古代日本,“中元禮”真的帶有行賄的色彩。所謂“中元”,來自中國傳入日本的道教傳說。集仙錄曰:“張道陵於龍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道家從漢代張道陵開始奉三元大帝,稱天地肇定後,天元,地元,水元三大帝負責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過,司眾生禍福。並傳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天官大帝生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地官大帝誕辰;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水官大帝誕辰。這三天分別被道家稱為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恰巧,日本古代的政府官員也附會周禮自稱“地官”。於是犯了罪的人常常借口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地官大帝的生日,向政府官員也就是“地官”送禮,祈求赦罪。而當時的政府也視此日的賄賂為官員們合法的灰色收入,而不加嚴格管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夏天向自己的上司,長輩和關照過自己的人贈送“中元禮”的習慣。按照日本古代習俗,差不多所有的贈禮都要給予回禮,唯獨給關照自己的人送中元禮例外,就是因為它本來屬於賄賂的範疇而並非正常的禮物。
當然,在今天的日本,贈送“中元禮”僅僅表達對受禮人的尊重和感謝,已經與賄賂無關。假如借口中元大帝的生日向檢察官或者法官行賄,壹樣要被抓起來的。
事實上,中元禮的起源在日本民間至少還有兩種其他說法。
壹種是“盂蘭盆節相關說”。按照佛教禮儀,日本人在夏天都會過祭祀祖先和逝去親人的“盂蘭盆節”。在祭祀的時候,漸漸有些日本人感到也應該同時表達對於在世長輩的敬意,於是向他們寄送禮物,逐漸形成“中元禮”的習慣。
另壹種是“八朔說”。和中國壹樣,古代日本也存在貢品制度。從室町幕府時代開始,向天皇和將軍進貢貢品的時間被定在八月壹日,稱為“八朔”,從各地出發運送貢品的官員同長七月就要上路。他們還有壹個職責,就是為當地官員幫忙,幫助他們給關照過自己的長官帶去禮物。這個習慣沿襲至今,就成了“中元禮”。
綜合看來,在日本“中元禮”的形成並非來自壹個源頭,以上三種說法都有壹定道理。
古代,“中元禮”贈送的主要是貴重珠寶和地方特產,今天,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已經成了它的主體。其內容五花八門,包括茶葉,海苔,酒,點心,海鮮,蘑菇,鹹魚,甚至醬菜。在各大商場中元商品專櫃,通常都設有開放式的貨架,上面擺放各種包裝好的禮品樣品,旁邊加上價格和編號。通常中元禮的包裝都精美高雅,外包稱為“水引”的特制包裝紙,價格則考慮到顧客與送禮對象的親疏從低於壹千日元到數萬日元不等,計算起來,比商品的正常價格要高20%-30%.講究形式的日本人卻多半不肯自己買了禮品郵寄,而甘願掏多兩三成的價錢購買“正宗”的禮品。
如果顧客對某壹種禮品有興趣,可以打開包裝細看,決定購買後,只要記住編號,到專櫃對服務員說明即可。
通常,在日本國內,銷售“中元禮”的商場都免費提供寄送業務。這壹點曾讓我頗為困惑。因為有些商品本來就是時鮮(在筆者居住地附近的商場,今年有送壹席包括麻婆豆腐在內的川菜為“中元禮”的,生意還頗紅火),本市內寄送還算說得過去,如果從北海道寄到九州,怎能承受得了如此旅途顛簸?而送貨地點無論遠近壹律免費,也就是說送到我家對門不花錢,送到幾千裏外的劄幌也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