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藝術表現手法,最早見於《周禮·春官》。南宋朱熹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陳述鋪敘的意思;“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起興,先說其他事物,引起所詠之辭。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詩經文體之賦比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賦
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壹起用的。鋪排系將壹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壹定的順序組成壹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壹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壹氣貫註、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賦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賦中比興,或者起興後再用賦。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采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如《七月》敘述農夫在壹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比
比就是類比(賦比興中比的意思是類比,不同於網絡上流傳的比喻,其中類比與比喻的詳細差別請另行查詢,這裏不作贅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體或情感,借壹個事物作類比 壹般說,用來作比的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形象生動,鮮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詩經》中比的運用很廣泛,比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擬物手法表達感情的比體詩,如《魏風·碩鼠》《小雅·鶴鳴》,獨具特色:而壹首詩中部分運用比的手法,更是豐富。《衛風·碩人》,描繪莊姜之美,用了壹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興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征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
拓展詩經賦比興賞析
第壹我們來說說什麽是"興"?
“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對於詩歌中渲染氣氛、創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興”也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
那麽“比”呢?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雕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最後,來說說賦
“賦”:“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 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秦風·無衣》就是壹首賦體詩。詩歌句式大同小異,在鋪陳復唱中直接表現戰士們***同對敵、奔赴戰場的高昂情緒,詩意層進中表現戰士崇高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