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我的千歲寒;宮裏的日子;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也就是金剛經北京話版.王朔語>;還有劇本妄想照進現實;談話:與孫甘露對話;最後壹部分是唯物論史綱.我重點討論前三節,因為我覺得這部分最能反應王朔現在時的精神狀態和思想精髓.
我的千歲寒講的是六祖慧能的故事,講他如何從廣東的壹獠牙變成中國最偉大的禪宗祖師的過程.故事講的很有特色.王朔采用的是壹種宇宙視角.古今中外,皇朝貴胄.販夫走卒.統統聚集在宇宙的壹條粒子流裏.唐朝變成了老李和小李的上下崗,打仗變成了小時候的吹糖人,捏泥人般有趣.沒有謳歌,沒有唾棄,有的只是壹個在空中高速飛翔的腦袋架著壹個眼睛在觀察.篇中講到了宿命,輪回,禪機,與了徹.
先講宿命,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看到以下壹段文字的時候,我心有戚戚焉.王朔寫到"我朋友.七世也不是連著的.無論何國何地何世.只要我遇到他,他就幫我.甭管我當是什麽境況,好還是不好,跟他挨上挨不上.我就欠他.後來七世朋友做完了,他又做我三世妻子,我接著欠她.她就是最早接我的,然後送去我要去的地方,送上岸,卷回來,自己在後面嗚咽,這世上必須有壹雙眼睛讓我想起來就虧心."佛家講六道輪回,在身體回歸宇宙之時也就是生命重新開始的壹刻.我是信佛的,個人認為佛教早已經超出宗教層面,甚至是哲學範疇,已經達到老子所講的大道.王朔說他在經歷生死離別,精神壹度崩潰的情形後開悟並寫下這些文字的.文字裏有互相憐憫有無可奈何也有淡定從容.我看到的是壹個智者在和世人微笑著.這和王朔在接受采訪時的活靈活現的狀態很不壹樣.他應該見到了自己本性,在經歷摯友去世,家庭分崩後.但在世人面前,他是壹個狂妄,尖刻的痞子文人.我寧願相信那是金剛的怒目. 王朔從重新出山的那天起就已經不是痞子了,他是金剛.
現在看禪機.慧能的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與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心動等著名偈語早被近現代所謂唯物主義哲學家批臭了.只有塵世的生活中的人才能體味其中淡淡的清香.五祖弘忍叫弟子每人寫壹偈語以明個人境界體會.大弟子神秀寫下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慧能不識字請了個會字兒的寫下了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詩文壹出高低立現,慧能繼承五祖衣缽南下傳道.慧能不識字但靠著虔心向佛,時時修持,最終亦以下下人擁有上上智.曾經聽過這麽壹個說法:經文念十萬遍就不是在念經了,是壹種必須,壹種享受了.想來慧能就是在不斷的誦讀經文中讓要義浸入血脈,終融合壹體,得到大智慧的吧.佛說要去得西方極樂世界須得有三條件:壹有大智慧二有大誓願三得有菩提心.壹般人總是認為二三容易,壹要難得.誠然慧根有天份在其中,但死死守住二三要訣,遲早有壹天也能得智慧,即使做不成如來,菩薩也是可以成羅漢,金剛的.這壹點得為修佛之人註意.
五祖後來在嶺南開宗立派,倡導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宣揚頓悟.而神秀在北方也招攬僧眾,提倡漸悟.時稱北秀南能.
宮裏的日子主要講的是唐高宗 ,武則天年間的事兒.雖說主講的愛情,但其中也穿插了許多政治,人情,抉擇的情節.完全是壹個上好的劇本,估計拍出來會很火.在這個故事中.講到武則天,高陽公主這幫女強人<王朔認為是被逼沒轍才做女強人的,在那樣的宮闈環境了.不強悍的話只有壹個結局>也講到了小李小王這倆個鬥爭失敗的女人.總的可以看出王朔是很同情女的的,這在他現實生活,言語中也可以看出來.算是討好了女讀者女觀眾吧,反正王朔沒缺過女人緣.
最後的金剛經是佛教的經典.當年釋迦為了獲得無上正覺正悟,發下大誓願,在恒河邊上的菩提樹下整整坐了十年,,每晚數著和天上繁星壹樣多的恒河之沙.......終成壹代宗師.金剛經就是他弟子記錄下的他的談話,有點像論語,都是宗師的語錄.上面的經典太多了比如諸相非相,爾之所見皆是虛妄.如壹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家有個經典的說辭叫:不可說,不可說.講究的是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對待經典亦只能如此,壹千個人眼中有壹千個哈姆雷特,但壹千個人讀了金剛經只會看到什麽是真實,善良,美好. 千歲寒算是王朔轉型的力作,寫小說的王朔的不見了,留下了壹個對現實生活非常熱愛又不願為其所役的老王<金錢是自由意誌的奴隸>.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王朔從壹個遊戲人間的"痞子"轉變成壹個虔誠的宗教信仰者,我們應為他高興.同時也寄望這本書的廣泛流傳為佛教的傳播立下新的功德,當然老王也是功德的受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