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他就是那樣的人,壹輩子好吃懶惰,家裏倆個兒子,全靠媳婦壹個人掙錢養著,這壹輩子也沒幹什麽活,家徒四壁,依然覺得自己很光榮。最長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沒有我的懶惰怎麽能顯示出媳婦的勤勞呢?”
貌似很像《平凡世界》裏的王滿銀,可是他還不如人家王滿銀,人家王滿銀最起碼媳婦是自己找的,自己掙得夠自己花的,還能說個俏皮話哄媳婦開心。最後還幡然醒悟,回歸了家庭。
可是這個親戚,媳婦是妹妹賠送了壹輩子幸福換親得來的,自己不掙錢吧,家裏有點好吃的先自己偷吃了,然後再在家裏搜點錢出去消費喝點酒。有事就當縮頭烏龜。也是苦了我這個嫂子,這麽多年不離不棄。
我想,不離不棄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換親,為了雙方的原生家庭,為了對方的原生家庭可以續存香火而彼此委屈求全斷送自己幸福的傻女人。
我這個親戚的妹妹嫁給了他嫂子的哥哥,因為本來就相不中,但是經不住父母的勸導或者苦口婆心,於是嫁過去了,其實對方只是長的難看壹點,但是能吃苦肯幹活,但是由於這個親戚的妹妹從壹開始就相不中這嫂子哥哥的面貌,所以日子也是在爭吵不斷相互折磨中渡過了自己的大半生。到現在五十多歲才恍然醒悟,為什麽自己當初不逃離,又或者選擇了服從就應該壹心把日子過好,而不是彼此消耗殆盡的折磨了大半生,日子不但沒紅火反而還落下了壹身的病。導致現在自己的丈夫還得照顧自己也不能出去打工。兒子二十多歲了家裏還是壹窮二白。家和才能萬事興。可是他們這多半輩子也沒有家和,怎麽看對方都是不順眼和挑刺。最後還得靠著對方伺候自己過完余生。
再回頭說我這個親戚,長的是不難看,但是就是好吃懶惰。都說是親戚的父母給慣的,小時候啥也不舍得吃就給這個兒子,啥活也不讓幹等等。到親戚母親臨近去世的時候,還在擔心這個快六十歲的兒子有沒有吃的。以後的日子怎麽過?還想拿著自己壓箱底的退休金給孫子們說個媳婦。
可是我這個親戚卻從來沒有這般憂慮 因為在他的腦子裏就是,人生下來就是享樂的,自己把自己過好就行了,兒子能不能娶上媳婦是他們自己的事,我為什麽要替他們操那份心?媳婦跟著我是願意跟著我吃苦受罪,我又沒逼著她非得跟我生活在壹塊?老爹不舒服自己可以去看醫生,我又不是抓藥看病的,跟我有什麽關系呢?在他的認知裏覺得只要自己有吃有喝就行,至於其他的,根本就不重要。所以,他這壹輩子也算是幸福的。有那麽多人為他負重前行,而他這壹輩子都很逍遙愜意!雖然家徒四壁,卻過的怡然自得。是可笑還是可悲呢?
再回頭說說我這親戚的媳婦,我這嫂子雖然有點坡腳,但是為人善良而且肯吃苦。她可能從壹開始就知道自己這壹生會怎麽渡過?所以在生下倆個兒子後,就開始想盡辦法掙錢,孝順公婆,管理好自己的倆個兒子,把這個老公就當成壹個不存在的人,所以靠著自己的壹己之力和親戚的幫扶,培養出倆個大學生,而且在婆婆去世之前壹直都是她自己親力親為的伺候著,比親閨女伺候的還要周到。所有人都覺得能有這麽好的媳婦是這親戚家燒了高香。
其實這親戚的媳婦又何嘗不是無奈,有多少個日夜以淚洗面?只是她更加明白,覺得自己就該這麽渡過壹生,所以選擇了忍受,這樣自己的哥哥就有老婆孩子,哥哥有家,父母就會安心,為了他們,也為了兒子,,為了別人所說的,“靠不住男人,就以後靠自己兒子,慢慢把兒子熬大了就好了”的想法在壹個人苦苦奮鬥。
所以當很多人都覺得這麽不靠譜的父親能培養出倆個大學生的時候都感覺不屑,也覺得不可能。其實不是這爹有本事,而是這個母親的隱忍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孩子學習的動力。也是這個家庭條件和環境讓孩子們本能的選擇了逃避和奮發圖強,只有上學才能擺脫這樣家庭的枷鎖,遠離這個自己不喜歡的家庭環境。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覺得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反而學習很好,而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卻學習壹般般。
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很孝順母親,但是終其壹生都很難跟自己的父親和解,因為他不稱職。而這種心理也有可能會伴隨孩子壹生。因為他們很難跟自己過去的生活和解,也無法理解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父親。所以,除非他們母親打電話,親戚家的這倆個孩子很少回家。
回頭想想,這換親的倆個家庭其實過的都不怎麽樣,壹貧如洗,七零八碎,可是歸根在哪裏?在於上壹輩人的自以為是的想法,自以為是親上加親,卻沒考慮到孩子們喜不喜歡,當孩子們提出質疑的時候,不是選擇遵從孩子而是勸解孩子繼續忍受,於是,為了所謂的孝順以及自己沒有足夠反抗意識,造成了今天的悲劇,淒慘的渡過自己的壹生也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童年記憶。但是正是這不可磨滅的童年讓他們的孩子選擇了自強不息和逃避原聲家庭的枷鎖。
所以誰之幸?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