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創造的源泉,所謂廢舊材料是指每個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或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衛生的廢品。很多家庭把這些廢舊材料當做無用的垃圾處理掉,只有個別有環保意識的家庭,把這些廢舊材料當做再生資源進行回收利用。其實,每壹種廢舊材料對學生來說,都具有人們意想不到的教育價值,都為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提供了豐厚的素材和養料,也為美術創作提供了生動的課程資源。
“無本之木可長青、無源之水必會枯竭。”巧用廢舊材料來制作,不但可以培養他們手部肌肉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以及實際操作能力,還可以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對於其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所以,筆者選擇了貼近學生的生活廢舊材料作為課程資源加以開發和探索,為美術作品的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美術課堂學習中如何巧用廢舊材料指導學生快樂創作?具體的研究內容是這樣的。
壹、廢舊材料的來源
1.源源不斷的“自然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萬物皆材料”,能引起孩子們好玩、好動、好奇心的是那些不起眼的自然材料:落葉、草、樹根、野花、花籽、棉花、小石子、麥稈、玉米皮……每種材料都有其不同屬性以及不同的肌理,不同的材料能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覺和啟示。學生們可以用落葉、幹草制作成栩栩如生的樹葉貼畫,麥稈制作成生動有趣的麥稈畫,各種幹果果殼、豆類、瓜子制作成掛飾、動物等,這些都能表達孩子們對美的創造,也能給孩子們帶來最大的成就感和無限樂趣。
2.變廢為寶的“生活材料”
生活中隨處可見壹些廢舊材料,如廢紙類(舊報紙、舊掛歷紙、包裝用紙、廣告紙、紙盒等)、塑料類(各種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裝、塑料杯子、吸管、飲料瓶等)、玻璃類(玻璃瓶、玻璃片、鏡子等)、金屬 (易拉罐、牙膏皮、罐頭等)、布料類(廢棄衣服、桌布、毛巾、手帕等),木棒類(冰棍棒、衛生筷等)等都是變廢為寶的好材料,都是美術創作的重要資源!
二、巧用廢舊材料的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收集創作素材
巧用廢舊材料創作美術作品的關鍵是學生要有學習興趣,所以我經常組織學生欣賞利用廢舊物制作的玩具和教具,從而讓學生們深刻感受到“廢舊物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變廢為寶”對於美術創作的重要性。另外,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在電腦上搜集利用廢舊物制作的美術作品,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並嘗試分析其制作方法,加深廢舊物品巧妙搭配的方法。
由於明確了所需要的制作材料,學生們就會有目的地參與搜集各種廢舊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收集學習的材料,收集的途徑是非常多的:可以關註身邊的材料,在家裏找:如易拉罐、飲料瓶、牛奶罐、吸管,包裝盒、甚至螃蟹殼、甲魚殼等。還可以到大自然去找:樹葉、樹皮、花草等,這樣,學生就會十分自覺、有意識地留心廢舊材料,潛移默化地開始關註身邊的“美”,主動探究身邊的“美”。收集廢舊材料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帶來了創作靈感,培養創造意識,對學生的創作也會有極大的熱情。
2.賞析實物,培養創造性思維
在美術課堂上,我利用廢舊材料的特性引導學生有效性地使用,采用了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參與、探索創新及評價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如教學《妙用紙盒》壹課,課前讓學生收集大小、形狀、色彩各異的廢舊紙盒及各種廢舊材料備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賞析材料的形狀、質地、色彩,也可以出示親自制作的“變廢為寶”實物,如張牙舞爪的獅子、憨態可掬的小熊、寬敞明亮的公***汽車,這些實物比單壹的圖片欣賞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趁機引導學生說說紙盒的形狀、色彩、花紋是怎樣巧妙搭配。通過視覺、觸覺等感知覺體驗認識,師生***同探究如何妙用紙盒,普通的廢棄材料怎樣創造成為奇妙的玩具、有美感的裝飾物品。這樣,學生對廢舊物品的認知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自主地參與到妙用紙盒的學習活動中來,使教學活動更具趣味,更充滿活力。
3.變廢為寶,享受創作樂趣
與此同時,我還拿出其他平行班級學生的優秀手工作品向大家展示,從分析制作技法(剪切、組合、粘貼……)到美術創作,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合理地將手中的廢舊材料巧妙地裝飾成壹件件富有藝術表現力的美術作品。課堂上,學生們從論制作方法到交流如何巧妙搭配,“大家能創作出比這更好的作品嗎?”大家異口同聲:“能”,於是我抓住時機及時提出作業要求:巧妙利用紙盒,動手動腦,依物聯想,加工、粘貼、拼裝出各種有趣的造型。
學生立刻投入到創作的氛圍中:取舍材料、設計造型、精心搭配,有的小組輔以瓶子、瓶蓋類廢舊材料,有的小組輔以彩紙、邊角料類廢舊材料,有的小組輔以蛋殼類、豆類廢舊材料。學生作品琳瑯滿目、造型各異:月餅盒、牙膏盒變成的壹排排高樓大廈,易拉罐和盒子變成現代化賽車,蛋殼、毛線和盒子變成卡通小娃娃……這壹系列由廢舊材料巧妙組合制作成的新的視覺藝術形象,令大家浮想聯翩,學生們心裏甭提多高興,因為這是他們自己創作出來的作品。學生們在玩中學,學中做、做中玩,充分體驗物盡其用的價值,享受舊而不廢的樂趣,充分顯現了學生們“心靈手巧”的天性,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4.多元評價,激發創造潛能
廢物利用的手工作品完成後,需要展示給大家看,傳統的教學評價大多由教師對學生的作品發表個人主觀見解,給學生暢所欲言的空間幾乎沒有。在小組合作中,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很強,教師要正確評價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熱情,所以,對作品的評價應該是多元化的。如《妙用紙盒》壹課的評價中,我先讓學生自己來說壹說創作的靈感和作品的創意,再說說是如何用盒子的形狀、顏色來創作的,在師生互動中,教師要適時總結每件作品的閃光點,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和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自信心。
另外,除了自評、互評、師評外,我還註重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相互展示,鼓勵他們大膽參與集體討論,對其他學生的作品發表自己見解,通過這樣的交流,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審美情趣,而且強化了創作意念。這樣,在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孩子玩得有趣,學得高興,他們創作的作品也是“有情”“有意”“有新”。
三、巧用廢舊材料的延伸
藝術大師羅丹曾說:“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雖然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是美術手工作品的源泉,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但要做到這壹點,關鍵是教師自身要多鉆研教材,多關註社會和生活,這樣才能進壹步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合作討論、動手操作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美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而獲得美術創作的體驗,鍛煉美化生活的能力,切實體會生活與美術的密切聯系。變廢為寶的作品可以美化教室,裝飾書房、打扮臥室等,讓生活更美術化。
綜上所述,豐富多彩的廢舊資源是美術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我們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中的廢舊材料,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創作素材,體現美術來源於生活,寓於生活,就能為學生後續的自主學習和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壹種互動與發展的氛圍中想學、樂學、學會、會學,真正做學習的主人,達到美術創作生活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