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說說豆腐:老嫩隨點鹵

說說豆腐:老嫩隨點鹵

偶然讀到汪曾祺先生豆腐詩壹首,煞是有趣:

這句“老嫩隨點鹵”真是壹下子讓我想起了豆腐的滋味,恨不能直接快進到明早好來碗豆腐腦解解饞。能將這小小的吃食寫得如此繽紛繪色、趣味無窮,在我讀過的那些飲饌散文中恐怕也只有汪老能做到,沒有好性情與逸趣絕做不出如此文章更達不到如此境界。

想想傳說淮南王煉丹不成,反而創造出了豆腐代他永生不滅、家喻戶曉,倒也算另辟蹊徑,可謂是“豆腐千古事,滋味存心知”。其實西漢時提倡節儉,貴族不許用貴重金屬,於是為了擺譜兒他們也只好在吃上窮奢極欲,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量漢朝食物便可看出西漢貴族對吃的熱愛,所以劉安發明豆腐很可能也是出於對吃的赤誠,而不單單是煉丹過程中的偶然事件。

不管豆腐是怎樣被發明的,“吃豆腐”這件事可是讓中國人費足了功夫,無論什麽菜好像總能與它扯上點兒關系,就算是處理剩菜剩飯也總是喜歡加入豆腐以中和滋味。不論南北、無分鹹淡,人們總能在豆腐的本味之上變換出新花樣。就拿現在讓我念叨的豆腐腦來說,喜歡吃甜的盡可以撒上紅糖或白糖抑或淋上糖水;喜歡吃鹹的,盡可以澆上自己喜歡的鹵汁兒。

做豆腐腦也很有講究。煮豆漿時壹定要熬開鍋兩到三次把豆漿煮透,因為豆漿中的有機物受熱膨脹後會產生所謂的“假沸現象”,也就是假開,這時候的豆漿其實是沒熟的,而沒熟的豆漿是有毒的。煮完豆漿也壹定要把表面的沫子撇掉,不然最後成品不美,看著也“掉人胃口”。點完豆漿,靜待豆腐腦成型,這時我們可以開始做鹵汁。高湯中加入姜末去腥,加蝦仁兒、花生米、木耳、黃花菜、豆皮兒、香菇或者海等帶全憑個人喜好,半勺老抽調色、適當水澱粉勾芡,熬到稠稀合適澆在細膩滑嫩的豆腐腦上,看著就可愛誘人。又或者淋上紅糖漿水,紅白相間的豆腐壹下子就多了幾許風韻。

雖然如今對豆腐欲罷不能,但是小時候我對豆腐可沒什麽好感,每逢換豆腐也總是小嘴緊閉,也因之家裏的豆腐常常放壞。可就算是放壞了豆腐也沒有饒過我,將其搗碎放蔥花與姜末***炒又保不準是某餐的主菜,饑餓的滋味不好受,我也只好無奈下箸。在那時豆腐可是難得的好菜,但我壹直搞不懂這種聞起來有些腥味、嘗起來澀澀的東西怎麽會是好東西。

那時做豆腐的人家就在我家的後街,小孩子的我也常常駐足觀看他們做豆腐。那時的農村小作坊很是簡陋,所以我對豆腐的印象也就更不怎麽好了。不過豆腐做得了,回家拿瓢黃豆換幾塊豆腐這事兒我愛幹,以此為由向家人要幾毛錢買梨膏吃可比豆腐的滋味好多了。不過這種鄉村的土豆腐如今也成了無處可求的東西,年初回家時我曾經專門放壞過壹塊豆腐,以便加蔥花與姜末來炒,這道菜令人懷念,不過豆腐再也不是當年的那塊兒豆腐了。

如今的豆腐更細膩光滑,可吃起來味道總是差了點兒,那還能嘗到豆腐本味的年紀真可謂“只是當時已惘然”。

想想那時的生活真像壹道小蔥拌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