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幼兒園的孩子(4-6歲)家長可以說:"這個人壞了,沒法恢復了"。比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發育狀況,告訴孩子,這是地震把房子震倒了,房子很重,人被房子壓得不能動彈,然後就病得很厲害,最後救不活了,這跟家裏玩具、燈、洗衣機等壞了,修不好了是壹樣道理。
對於小學生(7-13歲)可以講壹些具體的死亡概念。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多多少少會有壹些概念,家長可以告訴他們,"這個人死了,生命沒有了,心臟不跳了,也不呼吸了。"
對於中學生(14-18歲)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明白什麽是死亡了。
除了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死亡教育外,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總是接觸關於災難和傷害等的信息。在家裏,父母最好讓家庭、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如整天總是處於災難和死亡的悲傷情緒中,對成年人、對孩子都會有影響,尤其會讓孩子感覺到沒有安全感。而安全感的喪失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如何跟孩子解釋死亡話題
也許有壹天,孩子突然問道什麽是死,該怎麽對他解釋?說死就是永遠沈睡,或是去了壹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但現在妳還不能去……我們的文化氛圍常常讓我們選擇逃避或否認這個問題,這讓孩子以後很難對死亡有壹個正確的理解。根據孩子的特點對“死亡”作出恰當的解釋,需要妳的智慧。這裏是幾位父母和專家的壹些建議,或許可以給妳壹些幫助。
親人去世
“我媽媽過世了,我難以控制自己的悲傷情緒,更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說這個事情,也不知道怎麽安慰她。”炎炎媽媽
媽媽甲:我的建議是,如果媽媽自己處於悲傷之中,就要跟孩子如實講,比如說“媽媽現在還不能談,等我可以談的時候再談”。不用努力表現得很堅強。當妳覺得合適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談壹下妳的心情,也讓孩子跟妳說壹說自己的感受。
專家點評:讓孩子知道真實情況十分重要。不過,需要註意的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能談,並不是因為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為親人的過世而難過。最好讓情緒比較穩定的親屬協助安撫孩子。等自己的情緒穩定時,再來照顧、安慰孩子。
寵物死去
“那天,我家的貓死了,兒子跑來問我:它怎麽了?它死了以後去哪兒了?看得出來他很傷心,我該怎麽做才能幫助他?”佳旭媽媽
媽媽乙:最好的辦法是就事論事,簡單明了地回答他的問題。比如,妳可以說“死了,就是身體停止活動,不能感受到餓了或冷了,也不會呼吸、吃東西了”。不用解釋過多,另外,可以幫助孩子給小貓舉行壹個葬禮,借助這個機會告訴孩子,死亡是生命的壹部分。
專家點評:簡單明了的解釋是必要的,不過,照顧到孩子心裏的感受更重要。可以給孩子壹個表達“傷心”的機會,舉行葬禮是壹個不錯的想法。還可以耐心、仔細地聽他說說自己對小貓的感情,對小貓的懷念等。孩子這樣做,就會把美好的種子播種在自己的生命中。
涉及死亡的報道
“我和孩子壹起看新聞,看到壹個報道裏涉及死亡。孩子很疑惑,問我,媽媽妳也會死嗎?我不知道該怎麽回答。”曉菲媽媽
媽媽丙:我女兒也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我說“是的,所有人都會死的,媽媽也壹樣,但那是很久以後的事,那時妳長得要比媽媽還高呢!我們有這麽長的時間在壹起,妳想想,咱們做些什麽好呢?”很快,她的註意力就轉移了,心情也好了起來。
專家點評:這位媽媽告訴孩子“所有人都會死的,媽媽也壹樣”,孩子會知道死亡是生命的壹部分,會更加珍視生命,懂得要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義的事,這是非常重要的。判斷孩子究竟想知道什麽,只要滿足了孩子想知道的問題就可以結束談話。
專家看法
如果我們認為,孩子比成人更脆弱,我們自然就會努力蒙上孩子的眼睛、捂住孩子的耳朵、淡化孩子的心裏感受。
曾經有壹個禪師用壹朵雲的故事,來說明生死相依的道理。雲朵在天空消失,妳可以說她死了。不過,從另壹個角度來看,雲朵並沒有真正死去。她被陽光蒸發,變成雨水,流入江河湖海,滋潤萬物。生命也是如此。有這樣壹種有關生命的觀點:我們的祖先並沒有真的死去,我們身體裏每時每刻都流淌著他們的血液,存放著他們的細胞,承載著他們的精神,我們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死亡,並非生命的消逝,而是生命的轉化。如果我們能夠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坦誠地談論死亡,那麽我們就會覺察,死亡可以教會我們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