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英國嘉興勛章。1967組織斯德哥爾摩戰爭罪行審判法庭譴責美國在越南的政策。1970在威爾士的家中去世。
羅素不僅在哲學、邏輯學和數學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教育學、社會學、政治學和文學等諸多領域也有建樹。他的哲學在前後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早期信奉新黑格爾主義,相信絕對和* * *相的存在,把數學視為柏拉圖思想的證據。後來他和摩爾壹起從絕對唯心主義叛逃,轉向新現實主義。
羅素是自由主義者,但他天生的激進態度和對壹切反抗行為的同性戀情懷,使他對社會主義反貧困鬥爭產生了深深的同情,所以他的自由主義不是古典自由主義,而是帶有強烈社會主義傾向的自由主義。
作為壹名哲學家,羅素的思想經歷了絕對唯心主義、邏輯原子主義、新實在論和中性壹元論等幾個階段,主要貢獻於數理邏輯,從中確立了邏輯原子主義和新實在論,使他成為現代分析哲學的奠基人之壹。
在《閑情頌》(1935)中,羅素領先凱恩斯壹步,向壹貫推崇節儉、反對消費的傳統經濟學家發起了挑戰。他寫道:“壹個人只要把收入花在消費上,他也是把面包送到了別人的嘴裏。
羅素對教育理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指出:“教育應該培養尋求真理的欲望,而不是相信某個特定的信條就是真理。”
百度百科-伯特蘭·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