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遊用品店銷售假冒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案。
市場監管局在對開發區壹家旅遊用品店進行檢查時,發現其產品包裝上都標有“抗美援朝紀念酒”系列。
經查,當事人為開拓市場,吸引外地遊客來丹東旅遊購買特產,與江蘇某酒類公司合作,在其銷售的未取得“抗美援朝”地理標誌認證的產品外包裝、包裝盒的顯著位置印制“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圖案。
該行為違反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條例》第二十壹條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定。
2.某酒廠銷售假冒五糧液等註冊商標酒。
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檢查中發現,丹東某酒廠銷售侵權假冒葡萄酒,包括五糧液、舍得酒業、海之藍、劍南春、奔富、雷米·馬丁VSOP、馬爹利藍帶等國產和進口葡萄酒。
執法人員在當事人的地下室發現了橡皮水和毛巾抹布,用來塗抹易拉罐啤酒的原始生產日期,另壹套打碼設備用來噴塗易拉罐啤酒的生產日期。
當事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侵犯他人註冊商標專用權行為處以65438+萬元罰款,其他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
評論:
近年來,隨著大量新經濟業態的出現,壹些不法企業假冒市場知名品牌吸引外資加盟,通過吸引加盟商、經銷商、合作夥伴進行商標侵權的情況成為商標侵權案件的新常態。這些不法企業按照目標商標品牌的產業鏈模式運作。
將“侵權核心產品”大量以合法形式包裝,借助網絡新媒體大規模模仿推廣;在這壹系列案件中,在缺乏初步證據材料的情況下,執法人員找到了向當事人合作委托人收集證據的新途徑,對涉案當事人依法進行了行政處理,取得了良好的執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