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多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蘇、喀什等地。此外,黑龍江省富裕縣也有零星分布。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柯爾克孜族人口為160823。以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
柯爾克孜族的飲食習俗
中國柯爾克孜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新疆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柯爾克孜人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從事農業和手工業;傳統工藝美術有刺繡、卷毯、雕刻、編花、金銀器皿等,以兵器、山鷹、雲獸為圖案。我喜歡賽馬,搶羊,壹下子射,飛馬撿東西。其物質生活與畜牧業管理密切相關,飲食起居也具有遊牧生活方式的特點。
柯爾克孜族早餐簡單,但營養豐富,多以鮮奶為主,其他食物為輔,午餐也簡單。牧民大多帶幹糧在野外吃,晚餐壹般比較豐富。
信奉* * *的柯爾克孜族不吃豬和死牲畜的肉,馬肉和馬腸是冬天最好的食物。
他們的飲食以肉制品和乳制品為主,也喜歡吃白菜、洋蔥、土豆等。日常的飲料是羊奶和酸奶,我也喜歡喝奶茶加鹽燒開後喝。富裕的牧民喝牛奶和羊奶,吃牛、羊、馬、駱駝,也吃米飯和面食。做面食的時候沒有案板,而是用皮革做的卷布。他們還把準備好的酥油儲存在牛羊屠宰後加工過的胃裏。碗、勺子和其他餐具都是木制的。
柯爾克孜族青年的婚禮是由阿訇參加的,有壹個和飲食有關的有趣插曲。阿訇將饢分成兩半,蘸上鹽水,送給兩對新人,意思是他們將同甘共苦,永不分離。
柯爾克孜族人非常好客,非常有禮貌,有句名言“友誼和熱情是柯爾克孜族人的金子”。每當有客人來訪,不管認識不認識,都熱情款待,把家裏最好的菜拿出來請客人吃,羊頭肉最恭敬。請客人吃羊肉,先請吃羊尾油,再請吃賈的骨肉和羊頭肉。客人們也應該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孩子壹些作為獎勵。
柯爾克孜族的日常飲食還包括饢、鍋貼、庫依馬克(油饢)、包爾沙克(炒面)、曲藝包爾沙克(油炸水果)、煎餅、油餅、奶皮面、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兒(餃子)和油饢。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與各族人民的共同生活,柯爾克孜族人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蔬菜開始進入農牧民家庭,飯菜品種越來越豐富多彩。
柯爾克孜族的飲食禁忌與新疆其他民族的飲食禁忌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飯前洗手後,不要把剩余的水亂扔,而是用布子擦幹,主人允許客人邊吃邊喝。男嘉賓不允許直接從女主手裏拿食物,以示男女之別。客人應吃完碗裏的所有食物,避免將剩菜倒在地上。吃飯時不要打開廚房窗簾偷看,吃完後背對著門退出。
柯爾克孜族的婚姻習俗
柯爾克孜族的訂婚習俗很有趣。他們對白色情有獨鐘,白色代表他們最喜歡的羊。男方到女方家,要把各種禮金、彩禮放在馬背上,馬頭上系壹條白棉布,也可以由新娘系。如果有人騎著頭上套著棉花的馬,說明這個人準備訂婚了,當地人壹看就知道。女方父母會熱情歡迎男方的到來,做豐盛的菜肴熱情招待,約定吉日結婚。有的地方,男方來訂親,如果同意這門親事,女方會在男方身上撒些面粉祝福,預示著新郎會像白面壹樣幹凈。
結婚壹般三天,日期多在月底。儀式主要在女方家裏舉行。柯爾克孜族的婚禮在女方家舉行。早上母親給女兒洗澡,母親、嫂子等人給新娘穿衣服。媽媽會給女兒梳頭,把她的辮子梳成兩個大辮子,壹邊梳壹邊唱婚禮歌曲。歌裏有母女告別的感情,也有深深的祝福。同時舉行搶羊、賽馬等活動做抓飯,煮肉準備迎接新郎及其家人。
在1日喜結良緣
新郎這邊,壹大早就有長輩和年輕人組成的隊伍騎著馬,在樂隊的敲打下浩浩蕩蕩的送來了彩禮。彩禮包括兩只剛宰的羊,壹只做熟了是整只羊;壹個把五臟拿出來,不剝皮不烤,還要拿幾十只小牲畜和各種衣服。新娘的嫂子要堵住門,壹件壹件地檢查男方送的嫁妝,然後接受禮物,在門口把女方送的禮物給新郎看,當著眾人的面壹件壹件試穿衣服。
等到新郎準備進屋的時候,新娘家的男人已經準備好了繩子。新郎壹進門,大家就壹擁而上,抓住新郎捆起來,綁在帳篷裏玩。最後,由新郎的父親和兄弟向女方的親戚朋友說情並給他們禮物,然後他們會給新郎松綁。
第二天送糖果
第二天婚禮儀式開始時,壹名陪同新郎的客人用木棍打開氈房頂部的天窗,從天窗灑下杏幹、牛油果、糖果等喜慶食品。這時,新娘家和新郎家的客人分別站在氈房裏等著搶那些東西,分享新人的幸福。新娘家將宰殺羊和其他牲畜,並設宴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婚禮是按照伊斯蘭教規舉行的。阿四主持儀式,宣讀“尼卡漢”(結婚證),並給雙方各壹杯蘸鹽水,象征夫妻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為了慶祝他們的婚禮,主人和客人會舉行壹些娛樂活動,如牧羊、賽馬、摔跤和摔跤。晚上,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的陪同下,坐在簾子裏,談笑風生。幕布外,青年男女演奏科梅斯等樂器,唱民歌,跳對手舞,玩其他遊戲,直到深夜。
第三天回家。
新郎將把新娘帶回她的新房子。這時,新娘要和家人告別。新娘的母親為了照顧女兒,還陪著女兒在新郎家住了兩到三天,有的住了壹個月才回來。女方要為女兒準備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作為嫁妝,用馬和駱駝馱著,還要準備壹匹馬、馬鞍、籠頭和鞭子。馬鞍和馬鞭應該都是全新的,用銀銅裝飾,很有講究。新娘回公婆家,要騎上這匹馬,也算是給女兒的嫁妝。回去的路上,新郎新娘會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牧民的熱情接待,新婚夫婦還會贈送喜糖等禮物作為回報。
柯爾克孜族的宗教信仰
柯爾克孜族最初崇拜圖騰。著名的圖騰是雪豹和鹿(唐珂譯文是布胡,世界著名柯爾克孜族作家艾特瑪托夫的小說《白船》也與母鹿有關)。此外,他們還信奉女神烏梅恩。信仰祖先和神靈,向南方祈禱,崇拜太陽,認為火星不吉利。直到清朝,他才皈依基督教,屬於正統遜尼派。在東北,柯爾克孜族信仰薩滿教和藏傳佛教。
柯爾克孜族絕大多數人信仰* * *宗教。他們早在16世紀中葉就開始相信* * *了。他們信奉遜尼派哈納菲教派。寺廟是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寺廟大多建在城市裏。伊斯蘭教教規的五大支柱包括“閱讀”、“崇拜”、“學習”、“齋戒”和“崇拜”。
柯爾克孜族節日習俗
主要節日有箕子節、宰牲節、諾魯孜節、洛布節等節日。節日期間,男人和女人都穿上新衣服,用茶和鱷梨互相款待。
柯爾克孜族最重要的生活禮儀是出生儀式、搖籃儀式、滿月儀式、割禮、葬禮和婚禮。
生日儀式
生日儀式在嬰兒出生的那壹天舉行,以表達對新生活的美好祝願。搖籃儀式在孩子出生的第7天或第9天舉行。這是壹個小規模的儀式,參與者僅限於女性。席間唱壹首《搖籃曲》。滿月儀式類似於漢族的“滿月”。割禮是柯爾克孜族婚禮後最重要的儀式。葬禮上,柯爾克孜族人基本上按照* * *宗教規矩進行。婚禮是柯爾克孜族最大的禮儀。壹般先在女方家舉行,然後迎娶新娘回新房,男方家舉行更熱鬧的慶祝活動。整個婚禮是通過唱歌和活動來進行的。
諾魯齊節
納吾熱孜節是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陽歷1月1日(即公歷3月22日)為節日日。柯爾克孜族也慶祝宰牲節和箕子節。也被稱為“莎拉·哈特曼節”。努吾若孜節歷史悠久,在古代廣為流傳於* * *爾、烏孜別克、哈薩克、柯爾克孜等突厥語民族。
每年農歷的春分,也就是農歷的3月22日左右,是“吳努若子節”。其內容是辭舊迎新,希望春天能帶來好運和幸福,而吳努若子歌謠充分表現了這壹內容:
奴吾若子節到了,物價降了,春天來了,麥穗飽滿了。窮人有了活力,家家戶戶都很幸福。今天母雞有了小雞,努烏若子節到了,趕走了悲傷,女人們歡聚壹堂。女孩和男孩特別高興。他們帶著帽子和鮮花張開耳朵,到處都是笑聲。
努烏若子節表演的各種遊戲也是為了驅寒迎春。例如,在努烏諾孜節期間,壹個人在冬天裝扮成老人,經過壹番表演後,脫下棉衣,穿上輕便的衣服,迎接春天的到來。奴吾若子節,親人相聚,羊烹,祝豐收,節後春播。直到現在,許多地方的* * *人還在慶祝這個節日。上述節日的慶祝活動在壹些人中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壹些城市的年輕人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