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多元文化與中國人的認同》,民族出版社,2006年。
2.教學材料
《社會人類學講義》,林等主編,廬江出版社,2003年。
《體質人類學》、《人類學理論軌跡》,莊孔紹主編;人類學通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1949以來臺灣省的民族學/人類學研究》,載《中國民族學史》,與王建民、胡宏寶合著,第2卷,雲南教育出版社,1999。
《體質人類學與民族學》《語言學與民族學》,載於宋淑華主編的《民族學理論與方法》,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語言與民族文化》和《中國經濟文化類型》,《民族學通論》,林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0。1997修改轉載。
《進化學派》《博厄斯學派》《結構人類學學派》,載《中國社會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
《地理環境與民族教育》《民族地區文化模式與民族教育》《中國少數民族教育概論》,孫若瓊主編,中國勞動出版社,1990。
3.翻譯
中國文化典籍英譯本,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張曉明:《藏傳佛教》,中國畫報出版社,(中英文)2004年。
郝銳:“人類學研究中的困惑”,《民族藝術》,1-4/2004,連載。
黃淑敏,“比較方法在人類學中的應用與濫用”,《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郝銳,“人類學調查中的困惑”,《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王::“論中國華僑華人的文化中心”,主編,《華僑華人研究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高思明:“論人類學的整體性”,《中央民族大學學報》5/2000。
高思明,《人類學與美國》,民族翻譯系列1/1989。
李記:中國人的形成,與胡宏寶等合譯。,載於、李、主編的《中國現代學術經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馬文·哈裏斯:《文化唯物主義》,與王曼平合譯,華夏出版社,1989。
4.學術論文
中華民族的語境中立與皮格馬利翁效應,《思想戰線》,第4期,2011。
中國的文明結構:少數民族發展與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文明2010第1期。
漢族:壹個漂泊的民族,中國國家地理,第2期,2010。
起草《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六屆代表大會昆明宣言》,於2009年7月31日通過。
“中國少數民族發展與社會和諧”,《中國民族報》,2009年。
“少數民族看奧運,希望在心中”,《中國民族報》,2008年8月9日第6版。
“第四代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的和諧”,《文化產業》,2008年5月第壹期。
“民族文化傳統與川北災後重建”,《中國民族》2008年第6期。
《社會和諧與民族文化公平傳承》,《中國民族報》,2008年第6版,4月11。
《神奇的摩洛哥和難以言說的拉比瑙》,《摩洛哥田野作業翻譯序》,商務印書館,2008年。
《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民間文化研究》,《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第2期,第11-15頁。
與上帝壹起重建社區,中國民族報,2007年3月23日,第6-7頁。
《論中國的多元文化與和諧社會》,《思想戰線》2006年第2期。
《把破碎的世界重新拼湊起來》,《中國民族》,2004年第02卷第2期。
《人類學視野下的東西方文化比較》,《民族藝術》2003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材料。
“搭建跨文化理解的新平臺”,中國圖書商報和書評周刊,2003,11,12。
“民族學的學科內涵與人才培養”,《光明日報》,B4版,2003年6月17。NPC報刊的復制與轉讓。
《論民族學的知識結構與應用領域》,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3/6/ 1-4。
《中國民族概念的確切含義》:與中國民族內涵的角力,在廣東。:國家食品的壓力,Manohar出版社和分銷商,新德裏,印度,2003年。
《弱勢群體的主體性與現代社會的主體間性》,《中華讀書報》,2002/5/15,17。
“在開放中保護傳統:斯洛文尼亞的族群與民族工作”,《世界民族》,第6期,2001。
“民族的概念與中國民族研究的可能範式”,《人文世界》,第1卷,第204-19頁。
《涼山彜族婚姻改革文獻的民族學解讀》,與胡合著,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5;
另外發表在2001涼山民族研究年刊(內部)。
《我理解和從事的人類學》,廣西民族大學學報,3/2001。
“傑出的學者和世界的楷模——林教授的悼詞”,《西南民族大學學報》,1/2001。
“林教授與少數民族和民族研究”,《中國民族》,1/2001。
“中國西部開發與少數民族文化保護”,《2000年亞洲報告》。
塗爾幹和他的學術遺產,社會學研究,2000年5月。
“林教授的學術生涯”,《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馬林·諾斯基與中國人類學”,《民族藝術》,3-4/1999(連載)。
“1949以來臺灣省的民族學”,《廣西民族研究》,2,4/1999(連載)。
《中國現代化與中國民族學》,《滿族研究》3/1995。
《多元文化在中國的事實、理解與表達》,等主編:《民族學與民族文化研究——紀念林教授教授從教5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經濟文化類型論在中國的應用與發展》,合著,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1988。
《中國民族學的南北特征》,何紅主編《中國民族歷史文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88。
《論中國的民族分布格局及其原因》,《寧夏社會科學》4/1985。
5.會議論文
《百年中國社會轉型與民族區域自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2-12-5;日本滋賀縣立大學,2012-12-8
“構建和諧社會,重建語言共同體”,2007-11-11,中國講座,南京大學。
《從貧窮到富裕與禮讓:和諧社會的人類學思考》,2007,10,31,水利部移民局黃山培訓班講座。
《構建和諧社會與上帝重建共同體》,北京師範大學,2006,12,18。
“少數民族傳統社區文化與健康安全”,2006年7月,10,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兩區”發展與少數民族權益保護”,2005年3月和5月,中央民族大學。
“市民、居民、城鄉、貧富與族群:涼山農村流動人口的人類學分析”,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校,臺灣省,65438+2002年2月。
“從社會發展史到文化生態學——中國民族學研究範式的轉變”,2002年7月,恩施,中國民族學會年會。
“概念、政治、歷史與文化——兼論‘民族’壹詞的用法與翻譯”,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討會,1998。
“中國統壹的維系力量”,美國帕洛阿爾托高中國際活動日講座,6月1997。
《中西民族觀念比較》,1997,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講座。
“西方民族觀念與中國事實”,65438+1997年3月5日,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講師。
《重建後的中國民族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在5月4日青年民族學學者座談會上發表演講,1995。
“中國民族概念的確切含義”,賽菲斯研討會論文,2月6-9日,1995。
“傳統中國的社會家族主義和文化世界主義”,香港科技大學東亞族群認同研討會論文,10月25-27日。
6.承擔學術課題撰寫的研究報告。
中國少數民族政策與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改革前沿探索,樂施會,國家民委(2012)
“自然資源開發與社會文化和諧”,中瑞國際研討會,(已實施),2011。
“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人口雙向流動與景觀、機制、政策管理需求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010。
《世界主要國家民族認同與民族政策的數據收集與比較研究》,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2010。
“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六屆世界大會:昆明宣言起草,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2009年。
《中國民族學概論》,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馬工程,主要參加人。
《中國少數民族水電移民補償安置制度研究》,中國水電集團,2008年。
“貴廣高速鐵路和少數民族發展規劃的社會評估”,世界銀行,鐵道部,2008年。
“中國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保護與發展”。2006年2月65438,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作者之壹。
《中國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調查報告提綱》,2004年3月,作者之壹,國家宗教事務局。
《從社會發展史到文化生態》,國家民委民族研究中心2003年出版。
《民間文化與時代精神》,2002年。
《論弱勢群體的主體性及其在當代語言中的缺席》,2002年。
“民族-西方觀念與中國事實”,1996。
《中國與時俱進的民族觀及其意義》,1995。
7.寫論文
《中國民族大百科全書》中文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文化,黃河出版社集團,30萬字。
東西方文化對比——教材20萬字
《普通民族學/人類學課程15講座》-20萬字教材
體質人類學是教育部發行的教材,2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