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被稱為“國民作家”的兩位日本文人是誰?

被稱為“國民作家”的兩位日本文人是誰?

日本著名精神分析學家早矢子和文化學者毛赫澈將司馬遼太郎和夏目·漱石並列為日本兩個時代的兩位偉大的民族作家。縱觀日本近代小說史,可以說大部分日本學者和民眾都認同這壹觀點。夏目·佐世基出生在現代。他不僅是英國學者,還擅長俳句、中國詩歌和書法。他門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也是他資助的。代表作《我是貓》、《心》鞭撻了日本明治中後期和大正時代壹度盛行的、被西方物質文化思潮嚴重腐蝕的“拜金主義”。大致思路類似於90年代以來出現的大量批判性小說,具體內容不詳述。而《紈絝子弟》在武士班被禁後,創造了現代版的武士。主人公剛正不阿,愛恨分明,重名譽輕金錢。可以說是作者本人的翻版,從思想層面屬於典型的中產階級。當然,夏目的批判也有以偏概全的局限,沒有區分日本人。事實上,中上階層(包括他自己)壹直保持著較高的思想素質,中下層也有相當多的“拜金主義者”,與現在大多數西方人和中國人不同。他們有很多錢不是為了最終的物質享受,而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尊重。夏目小說的主要手法是“私人小說”,這是許多中國小說家所不齒的。內容主要描寫少數人物的對話和心理,通過人物的行動和語言反映人物的高尚品格,批判主人公所痛斥的社會陰暗面。他作品中的人物也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因此,在許多天真自大的中國小說家眼裏,夏目·宗崎被視為缺乏想象力,過於局限於自己的思想,但實際上,這些人缺乏基本的自知之明,作品蒼白而做作。此外,夏目宗介努力學習、努力創造的精神和意誌力也值得許多自認為是天才而不願努力的中國文人學習。司馬遼太郎生於1923年,卒於1996年。從1956到1988,他發表了57部小說,其中長篇小說36部。他幾乎獲得了日本所有著名的文學獎項,還獲得了日本“文化貢獻者”(1991)和“日本文化勛章”(1993)的稱號。司馬遼太郎的作品題材廣泛。雖然他不是歷史學家,但讓他出名的無疑是他的歷史小說。其中主要有《坡上的雲》、《豐臣家的人》、《龍馬奔跑》、《新寫組血與風的記錄》等。它最大的特點是更註重刻畫人物的人性之美和高尚品格,以此來弱化人物行為的對錯,誘導讀者在對人物有所作為的同時,關註人物本身,欽佩人物性格。他的歷史小說中的戰爭觀和歷史觀在日本影響很大。許多日本政府官員、大公司的經理和員工以及許多普通日本人都明顯受到他的歷史小說的影響。另外,雖然沒有明確表達出來,但是很多動漫作品的主創,包括他們的作品,當然都和司馬遼太郎的思想非常接近。近年來,壹種主張重新認識日本歷史的所謂“自由史觀”也與司馬遷的歷史小說有關。比如,新自由主義歷史觀的代表人物東京大學教授新生藤岡就承認,司馬遷的著作對歷史教育的重建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並呼籲用司馬遷的歷史觀修改教科書的日本近代史部分。對司馬遼太郎思想的壹個典型概括,可以說是藤岡新生所總結的“司馬史觀”的四個特點:1、健康的民族主義2、以國家和民族的生存繁榮為最高目標的“現實主義”3、不迷信任何意識形態(因為他看到20世紀的日本深受左右翼意識形態的傷害)4、對官僚主義的批判。說得好聽點,就像夏目·漱石小說中的主人公壹樣,司馬遼太郎作品中的大部分主人公的思想都鮮明地代表了中產階級的“強烈意識”,當然也代表了司馬本人的思想。仔細分析壹下司馬遼太郎的方法,舉個簡單的例子,雖然壹個人即使對東西方哲學有著油腔滑調的了解,會背誦更多的哲學名言,分析更多的哲學理論,但在實際行為中,他做出許多與自己言論不同的事情,或者過分要求別人尊重他,絕對相信他的言論,不能容忍公正的批評和意見,那麽他真正的思想水平並沒有高多少。因此,司馬遼太郎的手法的確高明而深刻,但其對仗卻不壹定真實。比如說,如果某人是壹個卑鄙、陰險、虛偽、惡毒的小人,他所做的事情壹定會是為了國家和民族,但不能簡單地說,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壹位的人就壹定是對的。因此,司馬氏的所謂歷史觀,與佛教的“中觀”和道家、儒家的中庸思想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更像是壹種“模糊觀”,模糊是非,單純以人格魅力決定壹切,而不是以“中立的眼光”不偏不倚地看待問題。當然,再深壹點,所謂的“中觀”也是“非中觀”,即“中觀非中觀”,因為“中觀”的概念表明已經有了“錯過”的概念,所以不再是完全絕對的純粹“中觀”,真正絕對的“中觀”是成佛後才能感知到的那種境界。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在二戰後對日本民族劣根性的批判更為極端。他在20世紀70年代發動的暴動運動中寫道:“我們看到二戰後的日本陶醉於經濟繁榮,忘記了立國之本,喪失了民族精神,犧牲了壹切,陷入敷衍和虛偽,自動跳進了空虛靈魂的深淵。.....戰敗的恥辱沒有被雪化,只有被騙。日本人自己也在褻瀆日本的歷史和傳統。”可以說,這種思想和言行與三島由紀夫的“大和魂”、壹億玉片保家衛國、建立大東亞* * *光榮圈等戰前信念有關。但受他鼓舞的自衛隊青年官兵大多是戰後出生的,心中並沒有太多的“天皇崇拜”,也沒有把“龍武”這壹帝國信仰作為自己的信仰。最終三島在近乎絕望中剖腹自殺,盡管他想用自己的死喚醒日本人。但從日本後來的發展來看,那只是壹種幼稚的壹廂情願,而且雖然當時的日本有很多“文明病”(三島作為中產階級,比普通人更敏感、更極端),但很多問題都被主導的“俱樂部信仰”(本質上是“強意識”的思想)掩蓋了,直到泡沫破裂,更嚴重的金融危機。總之,夏目宗介通過對近代日本“拜金主義”(“拜金主義”)的負面批判,糾正了當時日本人的缺點,而司馬遼太郎則通過對人性的正面歌頌,引導日本人糾正自己的缺點。雖然方法和技巧相反,但目的是壹樣的。兩人都因熱愛國家和民族而受到大多數日本人的尊敬,成為“國民作家”。然而,雖然兩人都是“國民作家”,三島由紀夫也是知名作家,但正如之前分析的那樣,日本中產階級,尤其是中上階層和中產階級,主要依靠的是壹直沒有消失的“強者意識”的觀念,並不是因為這些小說家的教導,就像日本中產階級在近代大力學習西方知識和技術,關鍵原因並不是福澤諭吉的教育。當然,這三個人,包括福澤諭吉和其他大多數日本學者,都屬於中產階級,尤其是中產階級。雖然比包括中國和西方人在內的很多(不是全部)日本人高尚,但遠遠達不到佛菩薩的思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