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道教的代表有哪些?他們的作品和思想分別是什麽?

道教的代表有哪些?他們的作品和思想分別是什麽?

如下所示:

1,老子(傳說前約600年——前約470年):公認的道家學派創始人,主張“自強不息,靜而自正”(司馬遷語),代表作是《道德經》。關於他的身世,沒有確切的說法。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三種觀點:第壹,他說老子姓李名兒,是楚國古縣李湘曲仁裏(今河南陸毅)人。

曾任周守藏室史。因為看到了周德日的沒落,退守西方,不知如何是好。第二,老子是老萊子;第三,泰李密是老子。後人對這些說法看法不壹,引起了長時間的爭論。

2.莊子(公元前369-286年):莊銘周,字修,戰國時期壹位偉大的雪莉人,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說的重要開創者,與老子並稱“老莊”。我壹生只做過地方漆園官員,我不應該被楚威王雇傭,因為我崇尚自由。他主張尊重自然,逍遙自在,“獨與天地之靈互動,而不慕萬物”。他的代表作是《莊子》。

3.列子:戰國早期思想家,生卒年不詳,與鄭妙公同時代。他的學術以黃老為基礎,主張“固本、清虛無為”(漢代學者劉翔宇)、“重虛”、“重義”。現存《列子》八種,是東晉張展所編。

4.楊朱:戰國時期魏國(今河南開封市)人,字居是繼老子之後道教的重要代表。提倡“重視自己的生命”、“重視自己”、“為我而做”,其名言是:“少壹分,則利天下,不可同;明知道滿世界都是衣服,我不拿。大家不虧壹分錢,大家對世界不好,世界就被統治了。”

5.文子:老子的弟子,與尚波的夏紫同時代,但不及孔子,曾要求向夏紫和墨子學習。現存《文子》十二部,漢代以後壹度被認為是偽書。但在1973河北定縣40多座漢墓出土的竹簡中,有文子的殘跡,因此無疑可以確認是先秦時期的作品。

田片: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又名陳清,齊國宗室。他曾師從夏姬講學,因其口才好,被稱為“口頭禪”。他崇尚“高潔”、“過客”、“明辨”、“公道”的作品已經失傳。

7.沈導(約公元前395 ~公元前315):戰國時趙人。早年,他學習了黃老的藝術。曾在齊國稷下講學,享有盛譽,後離開齊國前往韓國。提倡“從眾”、“尊法”、“重勢”,《漢書·藝文誌》中記載的申子文共有42篇,列為法家,現存僅有7篇。他的名言是:“智者不足以服眾,勢者足以欺。”

8.宋碩(約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前291年):宋朝人,主張“崇尚節儉”、“不戰”、“離別”。宋子有十八首,今已失傳,僅存壹輯。

9.殷聞(約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80年)是齊國人。反對諸侯之間的吞並戰爭。認為“道”即“氣”,明確提出了本質論。論證了社會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其他想法和宋碩差不多。有壹卷《尹文子》。

10,郭觀子:戰國末期楚人,姓名不詳,因“居深山,以郭為冠”(《漢書?伊文誌),故名管子。郭觀子是趙國大將龐憲的老師。龐憲多次向他請教,並領兵打敗了郭艷。《太平禦覽》記載,馮諼在趙國揚名後,郭觀子怕龐桓舉薦自己,就和龐桓斷絕了關系。

其代表作《管子》是戰國末期黃的壹部重要著作。

11,司馬談(?-前110):司馬遷的父親出生於西漢夏陽,漢武帝當時是太史令。他的代表作是《六經要論》,其中他首次提出了道家的名稱。

12、劉安(前179-前122):西漢皇室,淮南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之子李,晚年被控謀反,被迫自殺。劉安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

與其他諸侯不同,他致力於治國安邦,著書立說。而他愛賢,尊賢下士,最後與眾賓客寫下了壹部包羅萬象的道家巨著——《淮南子》。此外,劉安和他的弟子發明了豆腐,用蛋殼做了最早的熱氣球實驗。

13、嵇康(224-263,我說223-262):字叔夜,三國時期魏國喬縣羅先人。著名的思想家、音樂家和作家。

清初和清末,阮籍等竹林名士倡導玄學新風,主張“名人教越多,自然越多”和“明辨貴賤,明事理”,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他曾經娶過曹操的曾孫女,在曹魏的中學當醫生,被世人稱為季中三。後來,他因冒犯鐘會並誣陷鐘會而被司馬昭處死。

14,王弼,三國時期出生。言和和王弼在漢代經學向魏晉玄學的轉變中起了關鍵作用,其中王弼的貢獻較大。他強調體用之分,倡導“貴無”精神,並根據這壹原則對《易經》進行詮釋,使《易經》的研究方向走向了純玄學,使中國《易經》史走向了新的局面。

15、郭象(約252 ~ 312):中國西晉玄學家。子紫軒,河南洛陽人。官至黃門侍郎,太傅主簿。

作為壹個好老子和健談的人,他以《莊子註》而聞名。他繼承了湘繡的壹些觀點,反對無中生有的觀點,主張“個體化”理論,認為世間萬物都有“自立互因”的關系,只要各行其道,就能達到理想的“玄明之境”。

除了上述著名的道教學者外,還有姜尚、範蠡、呂不韋、曹參、漢文帝、竇太後、汲黯、王充、王導、謝安、劉基、傅山、嚴復、楊增新等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們也服從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壹直被視為道家人物。

道教主要著作

1,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和老子等。,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完整的哲學著作,也是道家思想的標誌性著作,共分81兩章,五千字。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把他的主題概括為“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最受歡迎的書是王必本。在20世紀和21世紀初,通過考古發現了馬王堆帛書、郭店竹簡和北大西漢竹書《老子》。傳說是春秋時期老子寫的。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竹簡《老子》的年代,該書至少成書於戰國中前期。

2.《莊子》又稱《南國經》,是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周及其弟子和後世學者以“天道”為主題所作。全書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原文52篇,而郭目前的著作只有33篇。

書中“顏是外延,同義反復是道理,寓言是廣度”。汪洋恣意無端的變化,對後來的道家思想乃至中國的文藝都有很大的影響。

3.黃帝帛書:1973年底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發現四部失傳古籍,分別是經典、十六經、稱重、道元。原抄於《老子》第二版同壹卷上。

許多學者認為它是黃帝四經,與《道德經》並稱為黃家的二經。其主要內容是說明如何在道的基礎上保證國家的富強。

4.《管子》:成書於戰國(公元前475 ~ 221)至秦漢時期,內容十分龐雜,包括法家、儒道、陰陽、名家、軍事家、農民的觀點。劉向把它列為漢代文學藝術史上的道教著作,當時有86篇,現在是真正的書。

5.《呂氏春秋》:戰國末期(公元前221年左右)秦國宰相呂不韋集體編撰,又名《呂蘭》。

內容龐雜,包括儒、道、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諸子百家,故《漢書·藝文誌》將其列為雜家。但實際上主要是以道家思想為基礎,融合各種學說,服務於現實社會。《呂氏春秋》中的名言:“天下為眾人之天下。”

6、《管子》:先秦道家和軍事著作,《韓曙?《易·文誌》的作者是“楚人”。

這本書和其他黃的書壹樣,都是以黃老刑為名,也具有包括政治、軍事哲學在內的百家爭鳴的特點。另外,《管子》記載了戰國末期龐憲率軍大敗燕軍的戰鬥,因此在軍事史上也有壹定的地位。

7.文子:又名宣彤真鏡,是老子弟子文子傳下來的,主要是解釋老子的話,闡述老子的思想,繼承和發展道家的道論。同時采納了百家之言,也吸收了儒家的仁義道德。

前人認為此版是漢唐間的偽書,或者是西漢末年《淮南子》著作的摹本。但在1973年,河北定縣漢墓出土了壹部文子殘卷,證實了《文子》是西漢先秦時期的古籍。

8.《淮南子》:又名《淮南子》,為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李商、蘇飛、吳蓓所撰。

《漢書·文藝誌》將《淮南子》列為雜家。該書實際上是漢初黃家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百家學說的壹部力作。《淮南子》名言:“古有分,故民禁,故不可驕;法國禮儀,所以國王是被禁止的,所以沒有好的判斷。”

9.《列子》:又名《徐沖經》,是壹部重要的道教書籍。《列子》八卷載於漢書《藝文誌》,今有八篇,為東晉張展所編。其中有《黃帝漫遊》、《愚公彜山》、《誇父追日》、《杞人憂天》等100多個寓言,有趣而有意義,發人深省。

10,尹福京:又名黃帝尹福京。作者和寫作日期不詳。黃帝以偽裝之名。北朝拓跋衛時期寫了壹本書,書分上中下三部。這本書言簡意賅,在中國古代哲學和軍事科學中占有壹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