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到底是什麽,還沒有共識。美國《連線》雜誌認為,新媒體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交流”。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成玉教授認為,新媒體是“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上出現並產生影響的媒體形態”。新媒體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認為,“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征的創新媒體”。中國傳媒大學黃教授認為,新媒體的基本要素是基於網絡和數字技術的三個無限,即無限需求、無限傳播和無限生產。[2]各種定義眾說紛紜,但大家壹致認為,新媒體是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具有不同於傳統媒體的外部特征、內部運作模式甚至社會功能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手機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
新媒體風靡全球,勢不可擋。其發展之快,影響之大,既出乎意料,也讓人措手不及。新媒體的“新”首先體現在新技術上,即技術含量越來越高,但使用越來越方便;同時還體現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上,即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傳播觀念和模式,即從上到下、從主到從、從強到弱、從社會精英到普通大眾的線性傳播。每壹個社會成員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誌進入或退出傳播過程,都可以通過網絡等新媒體有向或無向地傳播自己的知識、思想、觀點、主張。即使在信息內容的生產上,新媒體傳播的主要內容也不再是守門人精心編排、專業人士精心制作、嚴密鏈接精心美化、體現“主流價值觀”的信息,而更可能是民眾的日常生活、普通民眾的所見所聞、社會底層希望改變自身處境的呼聲,甚至是政府官員不當行為的無情曝光。從媒體形式來說,有些是全新的,比如通過網絡發出的各種媒體形式,包括博客、微博、微信、SNS、QQ、IM等。有些媒體形式,如電子報、手機報、手機電視,是在舊媒體基礎上引入新技術後的新舊結合。它們可以同時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各種個性化的內容服務,也可以滿足他們對不同傳播形式的特殊要求。它們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為平等傳播者、無數傳播者同時相互傳播的全媒體(這也是“全媒體”概念產生的基礎),這種全新的信息傳遞和接受關系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信息流的生態環境,對信息生產和傳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我們今天的新聞工作者需要應對更加復雜的局面,從而迫使新聞教育從理念到操作都發生深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