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正常的文學作品是不會以如此神奇的方式改變人物的心態的,至少從言行細節到觀點的漸變,這是月計劃裏沒有寫的。每次接待後,即使面對壹個和自己有相似經歷的神,扭曲楊和楊的悲劇,也是明明知道指令有問題,最後親眼目睹指令確實莫名其妙,毫無邏輯。
但他還是無法面對回去,於是屈服於殘音樂隊般的城市意誌扭曲。羅蘭和安吉拉事後都像吃瓜壹樣無動於衷,所以之前都會被吐槽,尤其是羅蘭,沒有長大就沒有感覺。
在B的結局中,羅蘭很可能會自殺,因為只有他的手套才能保管他朋友的武器。
在A的結局中,安吉拉害怕走出圖書館,也許是因為羅蘭是她唯壹可以信任的朋友,所以她害怕外人。所以結B和A的結局更深刻,結局B的自殺更悲傷。
C結尾跳躍性太強,需要打磨。
對了,安吉拉在變成人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生理需求。她既沒有用光讓食物先有味道,也沒有“性啟蒙”(弗洛伊德先生的《力比多》)。她從來沒有對自己和最親近的人的身體感興趣,甚至沒有和羅蘭有過肢體接觸。只表現出身體上的疼痛,不足以形容人。
最後用機械體(也許能塞進羅蘭的手套裏)的安和大家喝茶,卻把我搞糊塗了。但也許她身上還有余光,所以我還能感覺到壹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