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選擇自己的角度,確定自己的意圖,不要偏離材料的內容和意義;選擇自己的風格,寫自己的標題;不少於800字,不抄襲,不抄襲。
【材料解讀】
材料第壹句是引語,出自孟子的話。孟子說:“道在妳附近,妳尋求所有的距離。事情有易有難:(人各親,長且長,世界是平的。)-作文材料省略)
孟子曰:“道在近處,遠處難尋。只要人人愛父母,尊敬長輩,天下就太平了。”
在孟子看來,不必舍近求遠,也不必舍易求難,都是迷茫。相反,只要每個人都從自己身邊做起,用共同的方式去努力,比如愛自己的親人,尊重自己的長輩,世界就會和平。
孟子的這些話,樸實無華,卻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壹方面,“孝也,仁之本也!”(《論語·學而》)另壹方面,是“老人老了,人也老了;老少皆宜,也有年輕人,天下可運於掌中。”(孟子·惠亮·王上)歸結為“親親為民”,再進壹步,就是大學推出的“修身、齊家、理眼、平天下”的階梯。
所以,壹定不能忽視孟子這些看似簡單的話。
另壹方面,是我們應該提倡的精神,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的身邊做起,從平凡的事情做起。比如遵守交通規則,愛護清潔衛生,為“希望工程”做貢獻等等,難道我們不都應該從自己和身邊做起嗎?
凡事不要舍近求遠,要舍易求難。這至少是我們都認同的人生哲學。
材料後半段“生活中,有人在近處求道,有人在遠處求道。”壹件事,有些人去容易的地方做。有些人在困難面前努力工作。"
壹般來說,有的人從近的容易做的事情開始,有的人從遠的難的事情開始。材料不傾向於這兩種做法,只要合情合理,不言自明,都可以寫。
[概念參考]
1.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不掃壹屋,怎麽掃天下?
3.創造偉大的事情,從做小事開始。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5.大禮物不要猶豫小讓步,但不要在意細節。
6.遠處無限的風景
7.用心發現,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8.立足當下,走向遙遠
[合成材料]
1.據統計,每年十壹黃金周,都有很多人不遠千裏去遊覽美景。壹群人去壹個景點旅遊,感嘆山河之美,希望定居。然後有人好奇地問壹個當地的年輕人:“生活在這麽美的環境裏,妳覺得很幸福嗎?”結果他的回答讓遊客們大吃壹驚:“我不這麽認為。有機會壹定要去大城市生活。”
的確,生活中有太多的風景,看風景的人也很多;有些人壹生都在欣賞風景,有些人卻錯過了很多風景。
2.為了尋找心中的凈土,三毛行走在烈日炎炎、沙塵漫天的撒哈拉大沙漠中,在沙漠中留下了她深深的腳印;為了揭開樓蘭古國神秘的面紗,於春順行走在茫茫戈壁,尋找消失的古文明;於獨自行走在歷史文化的隧道中,探尋著幾千年的古老文明...都是行走的風景。
3.經過20多年的壹步步“靠近”,中國女排終於又看到了“遙遠”的世界冠軍;愛迪生也經歷了壹步壹步的“走近”,看到了遠處壹根給人類無限光明的微小燈絲;居裏夫人壹步壹步“走近”,看到了遠處微小的“鐳”;牛頓壹步步“靠近”,發現了牛頓定律的奧秘。
4.“大行不在乎細節”,在青春的路上妳總會忽略壹些東西。妳忽略的,可能是日常中的溫暖;妳忽略的可能也是青青校區的指令...
在生活中,人們總是期待著遠方,但我們不僅要期待遠方,還要努力去達到它。“遙遠”不是夢,它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心裏都有自己的“距離”。但是我們不能做夢。沒有努力,“遠”就成不了我們的墊腳石。夢想“遙遠”是不現實的。最現實的辦法就是從現在開始努力。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在通往“遠方”的路上早走壹步。如果我們想比別人快,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等待,等待只能是失敗。壹定要去爭取,去爭取,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才能讓“距離”不遠。“遠”並不遙遠。我們應該努力讓“距離”越來越近。讓我們從此踏上通往“遠方”的路吧!讓我們壹起努力。
6.掃屋掃天下(從頭開始很難)
東漢時,有個年輕人叫陳蕃,壹個人住在壹個院子很亂的房間裏。他父親的朋友秦雪批評說:“妳為什麽不打掃院子,招待客人?”他回答說:“君子要掃天下,怎麽能浪費時間打掃屋子呢?”秦雪立即針鋒相對地問道:“如果妳連壹個房間都打掃不了,怎麽能指望妳橫掃天下呢?”
打掃房間是壹件小事,很輕松,但是不屑於做輕松事的人不壹定能做大事。
7.古人雲:“道雖尷尬,不可為也;事情雖小,也不是不可以。”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夢想之旅始於足下。“中國夢趕考”活動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應試”是壹種勇氣,壹種態度,壹種信念,讓理論從“遙遠”走向“接近”。正所謂“沒有理想就沒有方向,沒有努力就有幻想”。只有把信念和努力結合起來,以夢促夢,以夢築夢,我們偉大的“中國夢”才能美麗綻放。
8.伽利略發現了單擺定律(在簡單易行的事物中發現規律)
1883年的壹天,年輕的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做禮拜時,對天花板上的吊燈產生了興趣。風把吊燈吹來吹去是常有的事,但很少有人註意。伽利略壹手握著脈搏,數著拍子的數目,看著光擺動。結果發現壹個規律:擺動幅度不同,但壹個來回擺動的脈沖跳動次數是相同的,也就是說燈擺動的周期與幅度無關。伽利略由此提出了單擺定律。
9.把斧子賣給總統(努力工作)
布魯金斯學會成立於1927,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而聞名。它有壹個傳統,就是在每個學生畢業的時候設計壹個最能體現業務員能力的實習,讓學生去完成。克林頓執政期間,他們提出了這樣壹個問題:請向現任總統推銷壹條三角褲。八年來,無數同學為此絞盡腦汁,但最後都失敗了。克林頓辭職後,布魯金斯學會將話題改為:請向布什總統出售壹把斧頭。
有同學認為這次畢業實習會像克林頓執政時期壹樣無果而終,因為現任總統什麽都不缺,就算缺什麽也不需要自己去買;退壹步說,就算他們親自來買,也不壹定正好是妳賣的時候。
然而,喬治·赫伯特做到了。有記者采訪他時,他是這樣說的:我認為賣給布什總統壹把斧子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州有壹個農場,那裏種了很多樹。於是我給他寫了壹封信,說,有壹次,我有幸去妳的農場參觀,發現那裏有很多菊花樹,有些已經枯死,木頭變軟了。我想妳壹定需要壹把小斧子,但是以妳現在的體質來看,這把小斧子顯然太輕了,所以妳還是需要壹把不太鋒利的舊斧子。現在我這裏正好有這樣壹把斧子,是我爺爺留給我的,非常適合砍死樹。如果妳有興趣,請按這封信中留下的電子郵件地址給我壹個答復...最後他給我匯了15美元。
布魯金斯學會在表彰他時說,金靴獎已經空缺了26年。在過去的26年裏,布魯金斯學會培養了數萬名推銷員,造就了數百名百萬富翁。之所以沒有把這個金靴獎頒給他們,是因為我們壹直想找到壹個人,他從來不會因為有人說某個目標無法實現而放棄,也從來不會因為某件事情難以實現而失去信心。
喬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網站上發表後,壹些讀者紛紛搜索布魯金斯學會,他們發現該學會的網站上貼著壹句格言:不是因為有些事情很難做,我們才失去信心,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信心,有些事情才很難做。
10.當官難與易
自古以來,對於做官的難與易的爭論,就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比如清朝的大官僚李鴻章,他覺得當官很好玩,很輕松。他有壹句名言:“當官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如果壹個人連官都當不了,那就太磨人了。”按照他的邏輯,會種地的應該是農民,會手藝的應該是工人,有學歷的應該是老師。如果他們什麽都做不了,就得想辦法當官,因為當官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
相反,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在《家書》中說:“人人以做官為樂,而我現在卻以此為痛。”他的歌“聽小在雅齋,疑是民間疾苦之聲,曹縣壹些官員總牽掛其情”,正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他“不敢貪贓枉法,積財害後世。”而是憂國憂民,扶貧濟困,盡力為人民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做壹個清官真的很難。
可見,當官難還是容易,就看妳怎麽做了。阿清王有光在《吳卷三》中寫道:“做官就是做官。把‘任’字解釋成‘官’字是荒謬的。誰有擔當,誰就有擔當。”其實做官也是壹種負擔。大到壹個國家、壹個地區,小到壹個部門、壹個單位,他們都是壹個包袱,他們要承擔這個包袱。妳能說這容易嗎?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當官逐漸變成了不僅不辛苦不辛苦,還是壹種享受,壹種榮耀。就像有人說的,批閱文件的時候畫個圈,上臺發言的時候看稿子,坐車檢查工作,隨便喝個酒聊聊天,他就會帶頭幹點好事——妳以為這容易嗎?
當官是壹件容易的事,但其實質是弱化、異化了官員的職責,顛倒了自己與群眾、公仆與主人的關系。我覺得社會上“最容易當官”的官員多了,老百姓就苦了。現在不是流行“裁員”嗎?最好是讓那些把當官看得很輕松的官員也“下崗”,把他們從官場“分流”出來做壹些“難”的工作!